APP下载

建筑施工行业营改增后的风险控制

2017-01-07杨华静

财会学习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分包筹划税负

文/杨华静

建筑施工行业营改增后的风险控制

文/杨华静

我国“营改增”结构性税制经过几年的实施和深化,对我国税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建筑施工、交通等公共基础性产业。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推进,对一些行业的负向影响也日益暴露。本文将以建筑施工行业这一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研究对象,对于研究较少的“营改增”的负向影响的主要方面即带来的影响作为研究点,将简要条理的从建筑施工行业的成本、税务和分包等最主要的三方面梳理 “营改增”后给其带来的风险,并在此情境下,规划建筑施工行业的风险控制路径,提出有效的降低风险损失的对策,为合理的规避风险,有效的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尤其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长久发展,最终为我国其他涉及“营改增”的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营改增;风险控制;对策;建筑施工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推进,我国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税收机制已经阻碍经济的发展。在新经济的常态下,我国的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不可否认的是“营改增”对我国行业和经济的长久发展起着重要的正向作用,行业发展领域拓宽,税负分配更加合理的体系正在日益形成。但是,“营改增”也给行业尤其是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面临改革过渡期的风险明显复杂而多样化。建筑施工行业关系国家的基建发展,其发展趋势很大程度左右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鉴于当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行业的窘境,因此,极有必要对建筑施工行业在营改增后的风险从源头到对策规制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绿色发展。

一、营改增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主要风险

(一)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经营成本风险

基于建筑施工行业“营改增”的转变,建筑施工行业的税率由原先营业税的3%陡升到11%,短期内税负明显的加大,相应的经营成本也会升高,对于一些建筑施工行业的经营成本风险也会随之而来,主要总结如下。

首先建筑施工行业的建材类型繁多,需要从众多类型不一的企业单位采购,主要体现在所需的建材既包括大宗的钢材、石料、混凝土、水泥等,还需要一些辅助性的零散材料,总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购进材料过程中,大宗材料可以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予以抵扣,但是,相当部分零散材料施工企业一般从规模较小的材料公司、个人经营五金店等处采购,这些会计主体往往是小规模纳税人,根本无法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因此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骤增;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施工过程中有较大比例的人工成本支出也就是工人提供的劳务所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无法抵扣,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劳务工作者是普通建筑工人和农民工,没有所属建筑公司挂靠,因此这大部分工人提供的劳务无法开具增值税进项发票予以抵扣,导致施工企业流失大量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二)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纳税风险

首先,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行业的税率上升至11%,虽然营改增可以革除重复征税的缺点,但是税率的大幅度上升仍然会有增加企业潜在税负增加的危险,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一方面是考虑建筑施工行业由于纯粹税率的增加而带来的税负的加重,另一方面是经营成本的部分增值税进项税的难以抵扣而增加的税负,税负的增加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的财务资金的运转,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借助税收筹划之名而进行不合理不合法的避税,因而增加了企业的纳税风险,如果不加以调理和规制,短期内可能会对国家的税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重点防范制度条例和人为两方面的纳税风险。

(三)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分包风险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本身性质的特殊性和整个行业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分包是建筑施工行业一大支柱。“营改增”之后短期内会使建筑施工行业的分包风险陡增。首先,对于一些小额零星物资为了降低税负,建筑施工行业会加大外包的力度,这其中就会牵扯到外包商的选择、外包范围的规划和确定、可能的外包舞弊的发生等风险的发生;其次,更主要的是外包之后所面临的工程质量的风险,这是外包中着力防止的风险,工程分包给其他建设施工单位后,在保障工程质量方面必然会加大监理力度,因此又会涉及监理风险。因此,营改增之后会给建筑施工行业的分包业务带来一系列连贯的分包风险。

二、“营改增”后加强建筑施工行业风险控制的路径和对策

(一)加强采购和运营环节的增值税可抵扣力度,降低经营成本,强化经营成本风险控制

一方面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加大涉税损失的控制力度,降低经营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风险,有效强化经营成本风险控制。主要完善以下几条控制策略和途径。

首先,在施工材在大宗材料采购时一定要取得合法的有效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以备后期抵扣,这是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在涉及零星材料的采购不能获取增值税进项税额专用发票时,可以将采购业务有度的外包,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由于外包公司采购量较大,不仅能向其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再者是合理确定采购价格,摸索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的成本平衡点,合理的选择采购对象,最后针对人工成本上升的现象以及租赁引起的成本支出,一方面最好是不断更新施工设备,获取增值税进项税发票的同时,提高劳务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是从正规大型的劳务公司接收建筑施工行业的施工人员和队伍,以降低运营成本。

(二)加强和规范建筑施工行业的税收筹划意识,合理合法的避税,降低税负,加强纳税风险的控制

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的税收筹划意识,必须及时的了解本行业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增强税务筹划意识是进行合理合法避税的重要基础,因此主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从强化员工纳税筹划意识和不断培训更新员工税务相关理论以及职业道德素质为着力点去剖析。

首先是对自身的会计属性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针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类型采取不同的纳税筹划思路。其次还要加大税务筹划重要性的宣传,不断强化税收筹划的规范性。此外,学习税收筹划标杆企业的经验也至关重要,对于充实自身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员工的税务理论知识,加大前沿理论的学习和补充,在理论知识更新充实的过程中强化企业员工的税收筹划意识,加强税收风险的控制力度,有效降低“营改增”下税收风险。

任何行业的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成为衡量员工综合素养水平的重要环节,员工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税收风险的大小和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建筑施工行业员工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与税收舞弊现象的发生息息相关,加强规范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加大不规范税收筹划的惩处力度,使整个单位和企业形成良好的纳税风气,最大限度的平衡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使之最终形成良性有序的循环。

(三)加强营改增下建筑施工行业分包业务的管理,降低分包风险,充分发挥分包的优势

充分剖析建筑施工行业的性质和特点,“营改增”背景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分包范围,并非分包范围越大越好,坚决杜绝核心业务的外包,以避免丧失部分竞争优势。首先对于分包商的选择要严格,重大分保业务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联审联批,确保公正合理;其次务必加强对分包业务的监督力度,加强监理,杜绝质次价高现象的出现,保证分包业务的质量。最后还要加强分包业务的透明度,严禁舞弊现象的发生,避免给企业自身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终达到加强营改增下建筑施工行业分包业务的管理,降低分包风险的目的。

(四)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施工行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应对营改增带来的风险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资本,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强化内部控制环节间的联系和融合,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进一步降低“营改增”后对建筑施工行业的短期冲击力度,加强建筑施工行业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总结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影响是双面的。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关注的研究其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通过系统的梳理其所带来的风险,深入研究其规制风险的机理,以此加以预防、治理风险,强化风险控制,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税制的深化改革。

[1]刘月楠.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影响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12):135-137.

[2]冯仁忠.建筑施工企业在“营改增”后的税收风险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6(7):86-87.

(作者单位:重庆巨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分包筹划税负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营改增”条件下建筑企业如何降低税负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探讨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