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2017-01-06黄曦慧
黄曦慧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深度融合是高职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基本问题,通过调研与实践发现校企合作还存在不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理念与行动上重视它,本文先概述了校企合作必要性和有效性,再深入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四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问题;思考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运营,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拓宽了高职教育办学渠道,丰富了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填补了我国高教史的空白,使高等教育更加贴近社会、服务社会,有效地促进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内涵分析培养
1、设计组织结构,实现校企互利.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设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实行校企之间双向联动和开放式活动,使校企之间真正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校企双方相互聘任、相互兼职、相互管理。
2、共享校企资源,实现校企互惠.根据校企合作原则,高职院校将自身专业优势和设备资源,与企业教育资源、技术资源共享,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践环境,提高其职业能力;积极为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3、推动技术服务,实现校企共赢。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能够发挥其技术优势,主动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指导企业改进技术,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理念存在问题。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从调研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认为生源充足,学生就业率高,认为没有必要搞校企合作;部分企业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技术人才储备不重视,对校企合作缺乏动力和热情。
2、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缺位。如何构建一个对学校、企业及学生、家长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并有效约束三者,是摆在当下校企之间的合作中的重要难题。奖惩机制的缺位,阻碍了校企之间长效合作机制的持续发展,也不能有效规范校企之间的合作行为,更无以对某些违纪者做出相应约束,激励性不强,极大制约校企之间的稳定性及其合作成效。
3、校企合作双方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问题。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尽管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国家经费投入不足,但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在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双师力量、教材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改善;从国家层面讲,深度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储备足够的可用人才,但从企业本身来说,短期内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如到人才市场捡现成的“宝贝”,而不愿长期培养。
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思考
1、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统一思想认识。校企合作应创建政府主导、学校协调、企业参与的三方联动合作模式;高职院校要借鉴以往校企产业(企业)模式,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校企合作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企业资源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以合作企业为根基稳步推进专业建设,丰富专业建设内涵;高职院校应主动接受校企合作模式,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主动与政府、社会团体取得联系,争取广泛的支持,采取灵活的政策,配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让企业方也成为校企合作的赢家。
2、强化激励长效机制。首先,可以构建奖励机制。对积极促进校企之间合作、开展产、学、研模式并做出一定绩效的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及奖励,对实质性的提供相应实习岗位、培训实习生成效显著之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表现优秀的实习生、毕业生,也给予一定的表彰。其次,构建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机制,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理念转变,提升职业指导及创业教育。
3、拓宽合作领域,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应成立由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四方组成的校企合作机构,由其制订章程,规定各自的义务与责任,对校企合作运行的深度与成效进行奖惩,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贯彻“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工学交替为手段、企业参与为主导”的指导思想。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呈现“企中校,校中企、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局面;实现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生产经营场地教学化,即“厂中有校,校中有厂”,实现资源共享,校企文化深度融合,互利互惠下共同发展的长效双赢机制。
四、结语
促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消弭“中间地带”,就需要从战略、文化和治理的角度进行有效修复,以战略协同架设校企合作的发展格局,以文化嵌入夯实校企合作的育人基础,以共同治理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保障,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服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海静.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1):44-46.
[2] 赵宇迪,田文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研究[J].职业技术,2012(08):8-10
[3] 吴国平.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高职合作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