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17-01-06罗华

未来英才 2016年17期
关键词:和谐关系创新教学学习兴趣

罗华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情绪容易稳定,注意力容易集中,感知清晰,思维敏捷,思考周到,记忆力持久,并且不易感到疲劳,同时,学习者对于感兴趣的东西还抱有迫不及待的求知欲望,他会如饥似渴的学习和钻研。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苦役。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和谐关系;创新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有足够的兴趣,那么他的成绩就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所以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魅力”,让学生从心底喜欢老师。要转变观念,爱护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吸引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因材施教,诱发兴趣;经常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兴趣;及时表扬颁奖,保持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拨动他们学习语文心弦的关键。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护他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与信任,就会产生信赖感,学生对老师的爱可以自然转化成对语文学科的喜爱,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学习兴趣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老师应该通过耐心开导和真诚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爱心。通过这些努力,逐步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学会掌握语言的艺术,对学生应该多积极鼓励。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容忍和接受学生偶尔出现的错误和缺点,要以含蓄委婉的方式指出其不足,不能以语言伤害或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对于自我的认可与判断,否则,将会导致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要努力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长处,及时鼓励他们的每一份进步。把学生当作朋友,用一颗真心跟他们交流。正确运用语言的艺术,有助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果缺少了学生的参与,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按照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等准备活动,在课堂上对于课前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行讨论。这样就会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和讨论中提高学习效果。其次要鼓励学生共同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要大力提倡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创设了竞争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建立兴趣小组之后,教师不能成为旁观者,而是要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针对学生学习当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画龙点睛的提示,发挥点拨的作用,进行思路引导,从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三、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中选取了相当数量的既有美文欣赏价值,又有很好教育价值的课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语文的课堂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想象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如果不展开想象,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置身于作品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获得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课堂教学,老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扩大自己的想象空间。如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或者也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是借助想象,却似乎感受秋天槐树落蕊落满地面的画面,欣喜而又好奇。然而被人清扫之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一种悲凉弥散开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激情飞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广阔天空。

猜你喜欢

和谐关系创新教学学习兴趣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方式研究
法律视角下民办高校师生和谐关系建设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