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儿说老师“找碴儿”……

2017-01-06

现代家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当众藤野太守

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对我说:“我今天倒霉了,被地理老师批评了一顿。”我问她:“地理老师为什么批评你?是不是这次月考地理没考好?”女儿说:“不是,这次我地理考试成绩在年级排名第一,老师却表扬了班上地理考第二名的同学。老师说我虽然地理考了第一名,但地图画得太差,基本功不扎实。我觉得我的地图画得也对,没扣分,只不过不是很清晰,有3处涂改的痕迹。考试时,我忘了带橡皮擦,画错了就直接在上面涂改,改过后的笔迹粗一些,我又用力描了一下。我觉得老师真是没事找事,我考年级第一名为班里争了光,他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还当众批评我,让我很难堪。你说这是不是找茬?”

我说:“这让我想起《藤野先生》那篇文章,鲁迅在画解剖图时把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这样看起来美观一点。可是藤野先生把它改过来,还叮嘱鲁迅以后画图要照着黑板上的那样画。鲁迅有没有觉得藤野先生在找茬?”女儿说:“没有,但是藤野先生向鲁迅解释了不能那样画的理由,说解剖图不同于美术,实物是那样的,就没办法改换。可地理老师没有指出我哪里画得不好,再说我也没有像鲁迅那样把图移动位置,如果是人的血管随便移动位置,人是会死的。我没有犯鲁迅那么大的错误,只不过涂改后不整洁、不美观而已。我觉得藤野先生不是找茬,没有在课堂上当众批评鲁迅,而是私下里和他讲道理,语气很诚恳。我还是觉得地理老师在找茬。”

我说:“你画的图涂改了3处,原来的痕迹又没擦掉,影响图形的效果,卷面不整洁,如果遇到更严苛的老师可能给你0分,到时候吃亏的是谁?橡皮擦没带,是地理老师的错还是你的错呢?”女儿不说话了。我接着说:“就依你所言,说老师找茬,老师找茬的目的何在?还不是希望你引以为戒,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对你今后的考试应该是有益的吧?”女儿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有一次,女儿回家对我说:“今天真是撞到枪口上了,被班主任逮到了,全班同学都跟着我倒霉了,我成了众矢之的。”我忙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女儿说:“今天下午上第一节课,我到教室的时间是2点28分,班主任已经在里面上课了。下午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表写的是2点30分。我喊报告时,班主任很不高兴,说我迟到了,还说从明天开始所有同学都必须在2点之前进教室做习题。课间,班里很多同学埋怨我,说因为我迟到连累了他们。我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

我说:“我也觉得是你连累了大家,以前你迟到了好几次都被班主任逮到了。你总是在家磨磨蹭蹭的,如果动作快一点,不迟到,班主任会批评你吗?”女儿辩解道:“问题是我这次没有迟到,我进教室的时候上课铃还没响呢!只是班主任早到而已,偏偏说我迟到。我知道肯定是因为我这次成绩考差了,在年级的排名下降了不少,班主任故意找茬想整我。”我对女儿说:“首先,我们不讨论班主任是不是故意找茬想整你。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

苏轼年轻时参加了宋仁宗亲自主持的考试,拔得头筹。为了锻炼他,朝廷把他分配到凤翔府担任判官,实则二把手。刚开始,和他搭档的一把手是宋太守,两人合作非常愉快。宋太守对苏轼很赏识,因此对他关爱有加。好景不长,宋太守离任,调来的是一位名叫陈公弼的老太守。陈太守是苏轼的老乡,按理说两人相处应该更加融洽,但是陈太守根本不把苏轼放在眼里。这个武将出身的怪老头不苟言笑,对下属非常严厉,在他眼里,苏轼也不过是高分低能的新贵而已。他什么事都不和苏轼商量,总是独断专行,苏轼很生气。

有一次,中元节开例会,苏轼赌气不参加,想让陈太守当众难堪。陈太守当场决定罚苏轼8斤铜,直接从薪水中扣取。没想到,这下难堪的竟是苏轼自己了。让苏轼反感的还有老太守经常在他起草的文书上圈圈点点,改得面目全非。苏轼非常来气,连皇帝都夸自己的文章好,文坛泰斗欧阳修、梅尧臣都高度赞扬他的文学才华,凭什么一个武将将自己的文章改来改去?苏轼窝了一肚子怨气,一直想找个机会报仇。

机会很快来了,陈太守在府里建了一座凌虚台,让手下的公务员们休息时在这里坐坐聊聊天,放松一下。说白了,也就是让同事们减压的地方。陈太守是个勤政爱民的清官,原则性强,平生最恨贪官污吏,对下属管教很严,在他手下当差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下属如果有错,他会不留情面地当众训斥。陈太守叫苏轼写篇短文刻在凌虚台的石碑上留作纪念。苏轼暗自得意,没想到陈太守自己将机会送上门来。苏轼写了一篇《凌虚台记》,在文中借古讽今,嘲笑陈太守建凌虚台是夸世而自足,骄傲自大,预言此台将与四周的那些古建筑一样终将毁灭。苏轼心想,陈太守看了肯定会暴跳如雷,心中有一种报复的快感。不料,陈太守让人把文章一字不漏地刻在石碑上。陈太守笑着对身边的人说:“我把苏轼当作自己的孙子一样,他少年得志,我怕他心浮气躁骄傲自满,有意找茬,是想磨炼他。没想到他还不高兴呢!”苏轼很快知道了陈太守的一片苦心,深感惭愧。

等女儿听完这个故事,我问她:“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女儿说:“陈太守的找茬其实是一种爱,换个角度来看,他是想让苏轼少点傲气和浮躁,以后走得更远。但我觉得陈太守也有不好的地方,既然关爱年轻人,为什么不找年轻人来谈谈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苏轼呢?再说,苏轼是个聪明的人,一点就通,陈太守为什么非要和年轻人较劲,到后来关系越来越恶化呢?如果后来陈太守还没有把自己的苦心说出来,恐怕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故意找茬,与苏轼过不去。”

我说:“你分析的也有道理。心中有爱就要说出来,要相互交流,否则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但是我们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就拿父爱来说吧,父爱往往沉默无言,像大山一样深沉,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才能读懂父爱。陈太守对苏轼的疼爱也没有说出来,他不想说,到后来才被迫说出来。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苏轼,你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女儿说:“假如我是苏轼,我就和陈太守那个怪老头谈谈,察言观色,看看他是不是真的针对我。另外,开会时不能缺席,不能让人家逮住把柄,等人家逮住了把柄,难堪的就是自己了。还有,不能太骄傲,对长辈要尊重。”

我说:“你总结得很好。如果苏轼真如你所言,在那几个方面注意一点,他和陈太守的关系就不会那么僵了。由此可见,埋怨别人找茬的人,首先要反省自己。比如你,以前迟到多次。每次老师说你,你以后应该注意点吧,可是到了下次,你还是迟到,有错不改。我怎么觉得你在找老师的茬,老师越说你,你越不听。试想一下,如果以前你偶尔迟到一两次,老师说你,你及时改正了,老师现在会和你较劲吗?如果以前你没迟到过,仅仅这次迟到了,老师这次会和你较劲吗?老师肯定认为你因为有事才迟到。你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表现,虽然你没有犯大错,小错也不容忽视。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毛病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形成不良习惯,会影响你今后的学习、成长。这次为什么老师这么严厉?也许与你对待错误的态度有关,你是不是认为这些错误是小事,不把它当一回事,依旧不改呢?如果你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努力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老师还会揪住你的缺点不放吗?不会,就算老师想找你的缺点也找不到。我想,老师会为你的积极转变感到高兴,不仅不会找你的茬,而且还会当众表扬你。做好自己是硬道理,与其埋怨老师找茬,不如提升实力做好自己。”女儿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我接着说:“你要读懂老师的用意。这次月考你们班成绩不好,这与班风不好有很大关系。你是班干,又是尖子生,连你都迟到,班主任要整顿班风必须从班干开始,这样才有说服力。要不然,其他同学说某某是班干,成绩好,迟到了老师不管,凭什么管我们?那样班风就不能得到根本的好转。你要换个角度来看老师找茬。只要犯错,老师就会提醒你,这说明老师很重视你,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如果老师不想管你,那就说明老师对你很失望,认为你无药可救。你不要误读了老师的关爱。”女儿连连点头,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当众藤野太守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藤野先生谈鲁迅
懂事崩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铁头功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做个自信的小学生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