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策略

2017-01-06夏春香周安飞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位线定理解题

夏春香+++周安飞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学生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初中数学教学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更为重要的一个新理念就是要改变目前大多数初中生仍然普遍被动的介绍知识的学习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发现、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数学。

一、强化交流与合作,改进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方式

相比来说,我们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比较看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与反馈,而往往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没有能够发挥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作用。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做到学生自己探究认知的过程,而且还要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学生之间的互利过程。这样的探究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式的教学途径,既能够提供宽松和民主的学习氛围,又能够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展现。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努力改变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去探索未知的数学知识,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水平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在定理、法则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定理、公式、法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定理、公式、法则,才能灵活运用它,才能学好数学。在定理、公式、法则的学习中,有不少学生死记硬背。他们认为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规律早已被数学家们所论证与应用,是绝对正确的,只要记熟了会用了就行。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前人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们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发现、再探索、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去探索、去揭示知识来龙去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家是如何去发现新问题的,是如何观察、思考、猜想、交流的。

例如:在八年级《三角形中位线》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接着让学生思考问题:1.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2.三角形的中位线怎么画?3.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区别在哪里?4.请学生动手测量有关角的大小和中位线及第三边的长度,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5.用简洁的文字归纳自己的猜想。最后让学生证明自己的猜想。

三、在例题、习题的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进行例题、习题教学时,尽快做到少讲、精讲,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留给学生充足的去独立思考,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探究性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在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进行交流与合作,能够相互提问、共同探讨。在解完题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整理、反思,从而做到举一反三,概括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只有这样让学生在习题的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牢固的掌握,数学思维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探究的目标指向要明确

在进行初中数学问题探究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教会学生有效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数学问题的类型、难度、陈述方式以及难易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解题思维进行合理地排序,并对解题思维进行优化组合。这是由于学生在科学的探究的方法下能对其解题思考路线进行适当地修改或保持,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性。而这个解题的目标不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出发点也是结局问题的最终目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问题解决的进程具有影响和制约。学生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对问题解决的实际进程进行监视,若发现解题的进程与自己的解题目标不符时,应该对目标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者放弃,从而确定新的目标。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够帮助每位学生能从“做数学”到“学数学”的转变。探究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渠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古井中学)

猜你喜欢

位线定理解题
妙用中位线
用“同样多”解题
J. Liouville定理
用“同样多”解题
巧构中位线解题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巧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活用中位线的性质解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