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段,开辟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新渠道
2017-01-06严晓云
严晓云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想基本技能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目标,其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其中,“写”是我们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中的一块“短板”,不少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总会不自觉地把重心放在“听、说、读”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写”的指导与培养,教师如此,学生更是不以为然,不少学生甚至谈“写”色变,不愿动笔,更害怕动笔。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尝试立足小学高段英语教学,从以读促写、创新设计、联系生活三个角度深入,为学生开辟英语写作的新渠道,让他们有更多动笔、动手的学习机会,在活动中,习惯说英语、写英语,获得流畅表达的语言能力。
一、以读促写,在多元阅读中培养语感
“读”与“写”向来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好搭档,读是写的基础,没有读的积累,很难有写的成竹在胸;反之,写是读的综合体现。在我们英语教学中,亦是如此,我们不应撇开“读”来生硬地开展“写”的教学,也不能在“读”中忽视对学生“写”的指导与培养。在高段的语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教学,为学生搭建写的平台,同时,开拓他们的写作思维。如在教学译林版六年级下册《Unit8 Our dreams》这单元“story time”时,我创设了“Complete the form”的教学活动,要求各个小组结合语篇,通过讨论,完成由“who/Dream/Why”这三大栏组合而成的表格,对文中Mike、Wang Bing、Liu Tao、Nancy等人的理想展开探究。通过这个读写结合的小任务,帮助学生梳理语篇,并为他们指明活动方向,提出要求,为接下来的小作文“My dream”活动,做好了热身准备。除了课内的语篇阅读,我还鼓励学生利用课后、大课间、活动课等时间,开展阅读活动,通过绘本故事、英语儿童报刊、英语动画等多元阅读,营造良好的英语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为写积累更多原材料。
二、创新设计,在多彩活动中强化训练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中,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大多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我们更倾向于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各项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我们并不一定要大招旗鼓地要求学生写作文,可以将写的任务及训练,放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以活动包装写作,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译林版六年级下册《Unit 5 A party》中的“Fun time”时,我结合班级学生小凯即将到来的生日,鼓励学生为他准备一个Party,并邀请大家一起到策划师,说说我们要准备些什么,如When are we going to have the party?What are you going to bring to the party?等等。在话题讨论中,鼓励学生结合Fun time中的“invitation”,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设计一张邀请函。在这个邀请函的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小组都能够根据示范顺利完全,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对邀请函的内容与格式,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联系生活,在日常实践中促进应用
语言有着鲜明的工具性,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媒介,取之生活,更用之生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联系生活,打造具有生活、生命气息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搭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创设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后小作业,将乏味的写作任务变成更具挑战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完成任务。同时,通过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如设计邀请函、班级小报、英语卡片、英语小标签、英语菜单、英语交通标识牌等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提高他们英语写作技能,把学英语变成用英语。
如在教学译林版六年级下册《Unit4 Road safety》这单元“story time”后,我设计了一个以“Road safety guides(道路安全指南)”为主题的探究任务。在这个探究任务中,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并收集更多以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标识、规则及其英语表达,利用8开美术纸,设计一个“Road safety guides”,并在小册子中提出小组的安全建议。在这个活动中,我将单一的写作,变成了更加具有综合性的探究任务,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既达到了写的目的,又促进了他们的个性成长。
总之,高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思维活动能力,他们的语言表达与输出能力已经初具逻辑性,在这个时候,培养他们“写”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他们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因此,在高段的英语课堂中,我们要尤其关注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更高层次的能力为目标,推动学生的自主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