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举隅
2017-01-06鱼兆荣
鱼兆荣
一、创造开放性教学环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开放性教学,需要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作为基础。首先,建立开放性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般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上负责听讲和记笔记,教师所说的没有人质疑,也很少有人提出问题,这样的师生关系无疑是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自然无法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进行开放性教学,教师要调整自己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根据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学中应当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起着主导作用,负责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才能够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开放教学实践和空间。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只要思维足够发散,就能够发现数学的各种实际应用。在开放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也不能将学生的学习限制在教室里。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学生的学习如果局限于教室内,很多学习活动都无法展开。开放式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走出教室,了解更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教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解例题是不够的,还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可以是到操场上利用相似三角形,通过测量同一时间人的身高a和影子长度b的比例,得出旗杆高度和影子长度的比例a:b,再测量旗杆影子长度c,最终算出旗杆的长度h=c×a/b。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发动自身思维,发现更多数学知识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应用开放式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方法等。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学方式并不是死板的硬性教学,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自主思考,发散自身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习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更加重要。而提出问题就是思考的一种很好形式,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会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特定的问题和知识点,为学生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落实在实际学习中。开放式教学不仅体现在开放性上,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开放性思维,通过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例如:在教学重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讲解重心的概念及位置,即三角形三条边中线的交点。然后再让学生对三角形重心相关线段的长度进行测量,并总结自己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动自身的思维,测量重心到中点的距离以及到各个顶点的距离,并通过分析这些线段长度的关系,得出重心的相关性质。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会比直接的灌输式教学复杂,但所得到的结论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推导出来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探究能力,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自主探究意识。
应用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小组安排统一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共同探究。例如:在教学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时。可以给出这样的例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其底边长度为4,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并不是为了一起解决这个题目,而是借此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已知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30°,这里需要注意,并不确定这个角到底是两个相等的底角,还是顶角,因此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小组可以分成两部分,分别对这个角是底角和顶角两种情况进行计算,最终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三角形的腰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从他人那里学习到学习的经验,而且,像这种分类讨论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忽略第二种情况,小组合作组内成员的思想,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一错误的出现。此外,教师在课堂结束时要带领学生做好总结。总结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最终由组长综合小组意见,并向教师和其他学生小组展示。教师在了解各个小组的总结成果后,综合其中的优点,并做出一定的补足,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楼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