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06陈启兵
陈启兵
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学习基础等因素影响着数学学科的学习,这使“一刀切”课堂教学模式下,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胆尝试分层教学,对初中数学分层实施个别化课堂教学模式做了尝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
一、了解不同学生的学情,科学进行分层
客观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教育,实现课标中提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得到不同发展的目的。”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在同一个班中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对每位学生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几个方面进行调研,统计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并将之分为A、B、C、D四个层次。A层: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欲望,对数学有充分的兴趣,并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成绩优异;B层:具有较强的学习潜能,但缺乏刻苦精神,课堂表现良好,成绩中上;C层:受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影响,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成绩中下;D层:智力因素相对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成绩很差。对于这样四种类别的学生,教师不妨进行合理分组,以A层次的同学担任组长,带领其他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目标分层
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将四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比如对于“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课堂内容,教师应设计四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对于一般性基础学生来说,知识层次的目标即为“用文字与式子表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针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时,能够运用性质进行计算”;对于较高数学素养,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还能运用语言叙述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推导的过程和主要根据;能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和整式加法法则,能指出运算中的错误。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达标与例证由易到难按梯度编制而成,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练习,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三、针对目标,分层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便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到作业训练的内容等方面,都应该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比如,针对优等生的问题设计,应该强化学生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拓展思维训练的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从问题的广度与深度都应得到加强;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该夯实学生的双基训练,让他们从简单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对于设计的简单问题,应该让他们大显身手,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还把教学的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有针对性的面对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设计弹性作业,分层辅导
无论课内作业还是课外训练,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层次设计不同类别的作业。一般分为四个台阶,即基础知识和简单技能、领会与基本技能、简单的综合应用、发展性题目。各台阶与D\C\B\A层次对应。二台阶的题,直接做三、四台阶的题。“设计弹性作业的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选择。”特别是A层次的学生选择发展性题目,能培养他们的发展性学习与创造性能力。同样鼓励学生试做一个台阶的题目。课外作业训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对课堂教学起着查缺补漏的作用,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升华。针对优等生类别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拓展与延伸,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增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待进生,教师可以设计稍简单的练习题,以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基本概念与定理等,夯实基础,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积极倡导分层教学活动。通过开展分层教学,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积极开展分层教学研究,大胆探究,努力实践,从而提高分层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区小海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