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2017-01-06宁金平
宁金平
摘 要 教师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有效教学的力量之源。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表现在能积极运用教学智慧实施有效教学,追求富有教学个性的有效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促进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发挥,需要教师克服教学惰性,改变教学惯性,树立教学创造的自信和勇气,形成教学创造和教学研究的意识;也需要学校赋予教师充足的教学自主权,积极培育创生型教学文化。
关键词 教学创造性 有效教学 教师
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有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活动,更需要其充分发挥主体创造性,进行创造性教学。当前要积极推进中小学的有效教学实践,应该充分认识教师创造性发挥在有效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与具体表现,努力促进教师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一、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发挥的重要价值
首先,教师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有效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基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部分,是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即创造性的发展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更要高度关怀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正如有学者所强调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价值之所在。”[1]在有效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发挥。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教师只有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处理与选择运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师的直接熏陶和有意影响之下不断得到提升。
其次,教师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有效教学中教师主体作用发挥的保证。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教。当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敢于尝试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思想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学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反之,当教师看不到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特点和自身教学创造性发挥的积极作用,教师的主体作用就无法实现,教学则会陷入低效甚至无效。
再次,教师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克服有效教学“技术化倾向”的手段。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追求,但是,有效教学实践却误入了“技术化倾向”的歧途:有效教学被简单化为有效的教学操作技术、策略与模式,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教学技术活动。“技术化倾向”导致有效教学变得程式化、机械化、同质化。有效教学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不能被技术所控制。其实,有效教学的真谛在于教学艺术,需要依赖艺术的力量来实现自身使命。创造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因此,有效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大胆进行教学创造的过程。只有凭借教师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有效教学才能摆脱教学技术的藩篱,超越教学技术,走向教学艺术的境界。
二、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发挥的具体表现
“教学是一项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创造性的。创造不是他人的创造,而是教师个人在课堂上的智慧彰显和个性舒展。”[2]因此,教学智慧的彰显和教学个性的舒展是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充分发挥的集中表现。
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发挥首先表现为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彰显,也就是教师能积极运用教学智慧实施有效教学,而不是一味固守有效教学的既有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期望能够有一套现成的有效教学的模式、方法,自己可以直接照搬使用这些模式和方法去组织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虽然专家提出的有效教学策略、方法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好地实施教学,但是如果没有教师教学智慧的参与,没有教师对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的创造性运用,教师的教学只能是鹦鹉学舌式的机械模仿,难以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景的综合能力”[3]。教学智慧的突出特点在于创新性。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够以创造性的态度面对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教学规律,深刻洞察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敏锐思考各种教学问题,机智应对不同教学事件,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在不断超越常规中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也表现在教师教学个性的舒展,即教师能够积极追求充分体现自身教学个性的有效教学,而不是追求与别人相同的千篇一律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引领着教师去追求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用的教学,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前进方向。在现实中,真正的有效教学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也没有必要完全相同。不同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所展现的有效教学必定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充满个人特色的。真正的有效教学应该是充满个性的教学,是蕴涵并体现着教师独特教学个性的教学。教学个性是“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个人教学品质的综合”[4]。教学个性的形成是教师教学创造性发挥的必然结果。一个追求形成自己教学个性的教师,不会满足于在教学中循规蹈矩地遵循既有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陷入模式化的境地;也不会满足于在教学中亦步亦趋地追随他人的教学路径,使自己的教学陷入平庸化的境地;而是会在教学的平淡中寻求新颖奇特,在教学的寻常中力求与众不同,努力形成鲜明的个人教学特色,在不拘一格的教学创造中走向教学的有效。
此外,从引导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还表现在,教师通过创造性地教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发挥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林崇德指出:“学习有两种,一种是重复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性学习。前者是指死抠书本,人云亦云;后者则是指勇于探索、除旧布新。”[5]相比之下,创造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有效。所以,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教师教学创造性充分发挥的重要标志。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创造性学习的重要价值,处理好重复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关系,走出过分强调重复性学习的教学误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促进策略
1.教师方面
(1)克服教学惰性,改变教学惯习
惰性是人所共有的天性,是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行动的阻力。在教学惰性的作用下,一些教师觉得自己只要按照现成的有效教学模式、策略去做就可以实现有效教学,何必再劳神费力地探寻教学的有效之方,于是安于现状,不愿意去努力研究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教学惯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教学习惯,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惯习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对自己常用的教学程序、方法已经习惯了,觉得自己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程序和方法组织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而没有必要再去探索有效教学的实现之路。教学惰性和教学惯习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两大天敌。正是在教师自身的教学惰性和教学惯习的左右下,教师的教学创造性逐渐地压抑和消退。因此,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创造性的发挥首先需要教师克服教学惰性,改变教学惯习。作为教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教学惰性和教学惯习,清醒地认识教学惰性和教学惯习对自身教学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对有效教学产生的不利结果,摆脱教学惰性和教学惯习的主宰,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进行创造。
(2)树立教学创造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创造的自信和勇气是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发挥创造性的强大助力,使教师能满怀信心地勇敢地进行教学创造。审视教师在有效教学中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有的是不愿发挥或懒于发挥创造性,有的则是觉得自己不能或不敢发挥创造性。前者是与自身的教学惰性和教学惯习有关,后者则是与缺乏教学创造的自信和勇气有关。一些教师对自身进行教学创造缺乏足够的信心。“自信是创造的天然伴侣,培育自信就是培育创造,损害自信就是扼杀创造。”[6]教师要看到自己身上也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要相信自己同样能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能培育自己的教学创造自信。一些教师曾经相信自己有教学创造的能力,但在失败的阴影下丧失了进行教学创造的勇气,从而阻碍了自身创造性的发挥。“创造需要勇气,它是勇敢者的行为。”[6]为了有效教学的实现,教师要克服内心的创造恐惧,敢于面对进行教学创造的种种风险与困境,怀着满满的创造自信,积极调动自己的教学智慧,扫清教学创造道路上的阻力。
(3)形成教学创造和教学研究的意识
教学创造和教学研究的意识可以为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不竭的内在动力。只有形成了教学创造的意识,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创造,探寻有效教学的新方法、新策略;只有形成了教学研究的意识,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研究,解决有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困惑。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大力倡导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强调教师在课程变革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成为创造者和研究者,不断进行课程与教学的创造和研究。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接受课程创生理念,认同创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将教学创造和教学研究视为自己的教学使命,从而形成强烈的教学创造和教学研究意识。
2.学校方面
(1)赋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利
研究表明,教学自主权是教学创新的外在条件[7]。教师只有拥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有较大权利支配自己的教学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去进行有效教学。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往往会受到行政管理的过多干预和控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教师束缚在一个标准化的有效教学框架之下,教师成了实施有效教学的工具,只能亦步亦趋地实施有效教学,导致教师的创造性无从发挥。可见,学校管理者对有效教学的过度控制禁锢了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认识教学自主权是教师教学创造的有力保障,减少对教师有效教学不必要的干预,将教师从种种教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还教师应有的教学自主权,让教师拥有充足的教学自主权,能够自主且自由地实施有效教学。
(2)培育创生型教学文化
教学文化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与教学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有研究指出,我国新课程改革前的教学文化为忠实型教学文化,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忠实执行的过程,严重缺乏创造性。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文化是创生型教学文化,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过程[8]。忠实型教学文化是教师教学创造性发挥的桎梏,创生型教学文化则为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平台。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自觉地学习和真正接受创生型教学文化的理念,并面向全校教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组织教师讨论创生型教学文化与忠实型教学文化的差异,使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和认同创生型教学文化,进而在其引领下通过充分发挥创造性来实施有效教学。同时,要相信教师的教学创造性,鼓励教师的教学创造性,营造教师创造的良好氛围,为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有效教学提供强大的外部支持。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价值追求: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命义[J].基础教育课程,2010(11).
[2] 李德林,徐继存.教学个性的遮蔽与澄明——基于教学制度视角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0(6).
[3] 杜萍,张毅.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16).
[4] 李德林.教学个性研究引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
[5] 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6]张楚廷.教育中,什么在妨碍着创造[J].高等教育研究,2002(6).
[7] 姚计海.论教学自主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2(8).
[8] 罗组兵.从忠实到创生——论教学文化的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08(12).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