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东北鼢鼠试验

2017-01-06迟晓雪呼斯勒高海滨王伟共

草原与草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鼢鼠土丘毒饵

迟晓雪,呼斯勒,伟 军,巴 图,高海滨,王伟共

(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

D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东北鼢鼠试验

迟晓雪,呼斯勒,伟 军,巴 图,高海滨,王伟共

(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海拉尔 021008)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鼢鼠鼠害分布面积大,灾害严重。自2002年至2015年,危害面积800多万公顷,累计牧草损失折合人民币超过10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鼢鼠鼠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本试验就D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饵配制以及鼢鼠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防治东北鼢鼠效果显著,适合大面积的鼢鼠鼠害防治。

D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鼢鼠;试验

东北鼢鼠鼠害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草原与大兴安岭山地林缘交界处的林间草地和草甸草原地带,鼠害区域草场因鼢鼠种群庞大,盗挖土壤猖獗,土丘泛滥,牧草损失惨重,景观令人震撼!自2002年至2015年危害面积800多万亩,累计牧草损失折合人民币超过10亿元。由于鼢鼠营地下生活的习性,使其对食物的觅食种类、环境改变、外界干扰等因素非常警觉,长期的环境适应具备了较强的避险本能,鼢鼠鼠害的防除非常困难,被业内人士称为“鼠害顽疾”和草甸草原的“牛皮癣”。多年来,为了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专门就药物的种类、饵料的喜食性、毒饵的配制方法、投药方法等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研究〔1〕-〔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提高,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和控制草原鼠害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生物制剂防治草原特殊鼠种技术同样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肉毒梭菌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F、G7个型〔4〕。近年来我国草原鼠害生物防治中C型肉毒梭菌的居多,并有较好的效果,然而D型肉毒梭菌的药效试验仅有零星报道,均为地上鼠类〔5〕-〔7〕,而且对绵羊、鹌鹑、鸡等非靶动物的毒力较低〔8〕。为了验证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草原地下鼠类防治的有效性和防治效果,2016年5月10日至5月22日开展了“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地下“活体笼养东北鼢鼠”喂毒有效性试验和定点样地防治东北鼢鼠进行了效果试验。

1 试验地点自然概况

本次试验地点选在了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白音哈达苏木呼和道布嘎查,即:北纬49°33′01.5″,东经119°23′34.5″海拔高度。地貌为低山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2℃~-4℃,年平均降水量为350mm;土壤为黑钙土;草地植被为草甸草原类中的贝加尔针茅+日阴菅+杂类草草场型,主要植物有贝加尔针茅、日阴菅、羊草、地榆、小黄花菜、唐松草、叉分蓼、多叶棘豆、白头翁、细叶鸢尾、蓬子菜、沙参、柴胡、火绒草等,植被盖度为68%。主要害鼠为东北鼢鼠,平均每公顷土丘数为632个,按农业部草原鼠害等级为二等危害。

2 试验材料

2.1 供试药品

药品为青海绿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15年9月生产的D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剂,毒力为1000万毒价/mm,水剂。

2.2 其他材料

胡萝卜、测绳、杆秤、毒饵配置及投饵工具、标志旗等。

3 试验方法

3.1 毒饵配置:按照说明书要求,药(ml)、水(ml)、饵料(g)比为1∶200∶500。药、水、料充分混合后,放12小时后备用。

3.2 捕捉活鼠:从野外捕捉体重在287克至398克之间的东北鼢鼠9只,装入鼠笼,分三组埋于地下,每组3只,投喂无毒的胡萝卜饵料喂养24小时。24小时后,投喂毒饵,记录投饵时间,每只鼢鼠投喂毒饵20克,每12小时检查一次,直至鼢鼠中毒死亡并记录死亡时间。

3.3 样地布置:选择鼠害危害程度中等的地块,面积0.25公顷,调查记录位置、土壤、植被、土丘数等所有数据,其中分别记录新旧土丘数和越冬土丘数。附近设对照区,面积0.25公顷,对照样地内投无毒的饵料。

3.4 投饵和检查方法:在每个越冬土丘洞系内投药两处,每处投药10至15克,投药后封闭投药洞口并做好投药标记,将样地内所有土丘平掉,48小时后每天开洞检查一次并记录,直至开放洞口不再被封堵和不再有新的土丘形成。

图1 毒饵配制

图2 活体笼养东北鼢鼠

图3 布置样地

图4 野外投饵

4 结果分析

4.1 通过对地下“活体笼养东北鼢鼠”喂毒试验,投毒饵12小时后发现全部鼢鼠活动敏捷,无中毒现象;48小时后5只鼢鼠(占55%)行动逐渐缓慢,出现中毒现象,其余中毒不明显;72小时后6只鼢鼠(占66%)出现身体抽搐,中毒现象明显;2只鼢鼠(占22%)出现死亡情况;96小时后,9只鼢鼠(占100%)死亡;说明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活体笼养东北鼢鼠”的毒杀效果较好。

表1 投饵前后样地和对照样地新增土丘数

表2 投饵72小时后样地和对照样地摄食情况

4.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72小时后开洞检查采食情况,对照样地内82%的洞口内饵料被采食,每天平均新增13个新土丘;而样地内86%的洞口也被采食,但平均每天只有1-2个新土丘,说明大部分采食了毒饵死亡,只有少数将毒饵推出掩埋的鼢鼠依然拱出土丘。

4.3 从表2可以看出,样地内有86%洞口的毒饵被采食,6%洞口的毒饵被推土掩埋,8%洞口的未被采食,未被采食的洞口再次人工封堵。第4天至第7天,全部开放的洞口未被鼢鼠封堵,也未见新土丘形成,说明鼢鼠已经死亡,根据对照样地,杀灭率为94%。

4.4 由于受地形、气候、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东北鼢鼠拱土丘数量和速度不同,对饵料的采食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 药效评价与结论

5.1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D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东北鼢鼠具有适口性好,配置简便,存留期短,见效快等特点。

5.2 试验过程中,鼠药直接投放到鼠洞中,不会因畜、禽误食而中毒,对人、畜安全,同时减少了化学药品对草地的污染,也避免了长期使用一种灭鼠剂导致害鼠产生抗药性。因此,在草原地下鼠害治理中,推广应用新型生物灭鼠技术,对持续控制草地鼠害,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维护草地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1〕中国呼伦贝尔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编委会.中国呼伦贝尔草原有害生物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8-101.

〔2〕董维惠等.鼠类种群数量动态及持续控制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1-276.

〔3〕董维惠等.草原鼠类生态学及其控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1-361.

〔4〕张西云等,D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鼠兔试验〔J〕.四川草原,2004 8:19-20.

〔5〕龙兴发等,D型肉毒素灭鼠剂生物控制鼠害的药效试验〔J〕.草业与畜牧,2014 4:30-32.

〔6〕赵伟等.1500万毒价/毫升D型肉毒素杀鼠素在新疆地区防治草原鼠害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 13(19):159-160.

〔7〕周俗等,肉毒素防治草原鼠害试验与示范〔J〕.草业科学,2006 6:89-90.

〔8〕徐秀霞等,D型肉毒素防治高原鼠兔小区试验及示范推广〔J〕.四川草原,2006 6:40-42.

S812.6

A

2095—5952(2016)04—0059—03

2016-06-28

迟晓雪(1986-),女,汉族,助理研究员,从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鼢鼠土丘毒饵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正宁县中华鼢鼠的为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法
登铜雀台
小陇山林区鼢鼠防治研究
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性状季节性差异
对一个小土丘的痴望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黄土丘上,谁家的水滴碎流年
浅谈毒饵站灭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