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医院2013—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分析

2017-01-06周莹韦邦年张国柱

安徽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监测网使用率处方

周莹,韦邦年,张国柱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安徽 合肥 230022)



◇医院药学◇

某医院2013—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分析

周莹,韦邦年,张国柱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安徽 合肥 23002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5年门诊处方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提高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方法 按照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上报要求,随机抽查2013—2015年每月11~20日出院的非手术和手术病历各15份,3年共1 080份;抽查每月16日门诊成人普通处方100张,3年共3 600张;统计每季度出院患者抗菌药物品种、消耗量、使用金额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该院抽查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低于20%,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60%,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率降至30%,给药时机和药物使用天数基本合理。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增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督导,促进抗菌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

监测网;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成立于2006年[1-2],经过10年的发展壮大,监测网成员单位日趋壮大,为我国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某医院自2012年被纳入安徽省抗菌药物监测网成员单位,按照监测网的要求上报数据,并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5年版)[3]、《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4-5]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该院抽查的门诊处方及出院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促进临床更加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将入网3年来,该院上报监测网的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查2013—2015年每月16日(遇节假或公休日时提前至节假日或公休日的前一个工作日)门诊处方(≥16周岁)普通处方(除急诊、干部、肝病、肠道、儿科、中药)处方100张,3年共3 600张;随机抽查2013—2015年每月11~20日出院的手术病历和非手术病历各15份,3年共1 080份;统计2013—2015年每季度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1.2 方法 依据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对该院2013—2015年上报数据的统计结果,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处方管理办法》[6]的有关规定,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处方 处方各项统计指标见表1。

表1 2013—2015年我院门诊处方上报情况

2.2 住院患者

2.2.1 住院患者各项费用情况 见表2。

2.2.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见表3。

2.2.3 手术预防用药情况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见表4;2013—2015年,该院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使用率分别为93%、93.6%和95.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分别为7%、7.3%和17.1%;术前0.5~2.0 h给药百分比分别为23.8%、17.5%和25.4%。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分别为2.5、2.9和3.5 d。

2.2.4 非手术组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微生物学送检情况 见表5。

2.3 季度报表

2.3.1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 2013—2015年,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费用分别为599.37元、660.27元和792.83元。

2.3.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各季度使用强度及年度使用总金额 见表6。

表3 2013—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表4 2013—2015年各年度I类切口预防用药情况

表5 2013—2015年非手术组上报病历中治疗用药微生物送检情况/例

表2 2013—2015年住院患者各项费用情况

表6 2013—2015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年度使用总金额

3 讨论

3.1 门诊处方 通过上报监测网的数据反馈可以看出,该院3年来门诊处方药品费用、注射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率都在逐年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率已达到《抗菌药物专项整理方案》中规定的不超过20%的要求[4-5],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虽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处方入选标准较为严格,表1反映的数据与该院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侧面显示该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日常监测中采用多种方式、多个环节监控的效果显著。同时,安徽省卫计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7],公布的“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也为门诊注射药物使用率的下降指明了方向。

3.2 住院患者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处于下降趋势,3年来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60%[4-5],说明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品种数基本维持1.3,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逐年上升,可能与该院医院住院患者减少等因素有关。

3.2.1 非手术组 非手术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降低,联合使用率和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先下降后上升,基本持平。治疗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微生物学总送检率逐年下降,这与该院日常监测的结果相悖,考虑上报样本数较小,此项指标还有可以通过全院通报、诫勉谈话等方式进行改善。

3.2.2 I类切口手术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2015年下降至30%以下,术前0.5~2 h预防给药比例上升至70%左右,预防给药的天数也基本控制在24 h以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3]规定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主要用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需严格掌握有无使用指证,如确需使用,也应遵循术前0.5~2 h(2015版指导原则规定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 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以期在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该院2013—2014年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有:(1)该院部分临床医生存在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问题,这就造成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率偏高。在2015版指导原则未明确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目的之前,临床普遍存在期望通过预防用药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甚至全身感染的误区。因此,在日常的I类切口监测中,该院参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模式进行循环干预,对当月I类切口进行调查,行成点评表进行全院通报,并对不合理用药科室下发整改通知书,同时,在下一轮I类切口监控中对上月存在不合理用药科室进行整改观察,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达到了合理用药的目的。(2)该院眼科的白内障手术较多,虽则2015版指导原则明确规定局部应用妥布霉素或者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预防感染[3],但部分临床医生仍会在术前0.5~2 h临时给予一剂抗菌药物进行预防,这样进行预防的效果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目前,通过每月的专项点评、沟通到分管医生,基本杜绝白内障手术静脉给药进行围手术期用药预防。

3.2.3 Ⅱ类切口 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率较高,平均用药时间3 d。分析其原因,可能为:(1)入选的Ⅱ类切口手术中,妇产科剖宫产术以外的其他Ⅱ类切口多为术后给药,未遵照指导原则中规定的给药时机要求给药;(2)耳鼻喉科及泌尿外科等科室的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级别较高,未遵循指导原则中建议的首选抗菌药物,而选用相对级别较高的抗菌药物。(3)此外,该院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平均时间为3 d,存在术后用药超过48 h未有明确的指证,且病程中并无详尽给药目的分析等问题。此数据统计结果与该院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监控结果有所差异,不排除上报样本数较少造成的偏差。

3.3 季度使用强度 该院在2013—2015年间各季度鲜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的情况[4-5],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也存在未能按照抗菌药物说明书严格给药剂量和给药疗程的主客观因素导致使用强度高于规定值。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深入临床,多与医护沟通,积极帮助临床医生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参考细菌耐药监测报告和感染部位以及抗菌药物抗菌谱遴选合适的抗菌药物,掌握适当的给药途径和用药疗程。同时,一如既往地做好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宣教,为患者树立正确的抗菌药物使用认识。做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工作,尤其是纠正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不合理现象,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监测网建立》(2005)[EB/OL].http://www.nhfpc.gov.cn/zhuzhan/zcjd/201304/b0da0ebfc7b3428f98d435a 29cfa4250.s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2006)[EB/OL].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77/200804/bad46d936f9c47488adc25566d783691.s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8/27/ content_2920799.htm.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201508/c18e1014de6c45ed9f6f9d592b43db42.s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3)[EB/OL].http://www.nhfpc.gov.cn/.zhuzhan/ xwfbh/201305/e1a64829a869405e9d378191d00d860b.s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2014)[EB/OL].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201404/49973560ddde4293a489b158081d777c.s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处方管理办法》(2006)[EB/OL].http://www.nhfpc.gov.cn/mohyzs/s3572/200804/29279.shtml.

[7]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2014)[EB/OL].http://xayxfw.com/news_detail.asp? TypeId=2111111553&id=3792.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an antibacterial surveillance center of a hospital in 2013—2015

ZHOU Ying,WEI Bangnian,ZHANG Guozhu

(DepartmentofPharmacy,TheThirdPeople'sHospital,Hefei,Anhui230022,China)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2013—2015 and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a hospital.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anual for Antibacterial Surveillance Center,respective 15 copies of medical records of non-surgical and surgical patients were extracted randomly who were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during 11~20 every month between 2013—2015 and 1080 copies were analyzed;100 case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for adult were extracted in the 16th every month,totally 3600 copies collected during 2013—2015.The types,consumption,amount and defined daily do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ere calculated every quarter of the year in 2013—2015.Results The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 use among outpatients was mainly less than 20% and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mostly reasonable.The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 use of inpatients was less than 60%.The prophylactic use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for type I incision declined to 30%.Meanwhile,the opportunity and length of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ere rational.Conclusions The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about antibacterials surveillance center of the hospital in 2013—2015 showed a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But irrational use still exists in some operations.Therefore,doctors should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about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the supervision of antibacterial use is needed to enhance to promote the safe,effective and economic use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Antibacterials surveillance center;Antimicrobial drug;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s

周莹,女,硕士研究生

张国柱,男,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事管理,E-mail:hfsyyjk@126.com

10.3969/j.issn.1009-6469.2016.11.048

2016-08-05,

2016-10-07)

猜你喜欢

监测网使用率处方
人间处方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利用监测网中断分析导航系统完好性监测
处方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京沪高铁GSM-R网络接口监测网关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卫计委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 重金属污染涵盖其中
凝聚智慧,着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