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7-01-06陆一,杜平,姚胜利等
如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主持人:陆 一
嘉 宾:杜 平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
姚胜利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
石七林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开场白:
“中国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论坛”作为科博会的重要活动,于2016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开放合作 协同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十三五”规划区别以往五年规划的最大不同也在于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故而未来经济增长的重心应该将从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之选。我们就此话题请几位与会嘉宾谈谈看法。
●主持人:杜平主任作为国家中长期规划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参加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所以对这个领域很熟悉,请谈谈您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看法和思考。
●杜 平:我认为,只有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才是我国能够适应引领新常态并且真正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大家知道,现在传统的支撑增长的动能,比如依靠矿产资源开发、依靠房地产等兴起的一大批企业都面临着困境,或者说产能过剩问题,同时这些行业进入者长期享受的红利已经消失。因此,传统产业和落后企业的退出是必然的,虽然这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对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必须要有新动能来填补空缺。而能够真正可持续支撑新动能的产业,也是关键之关键的产业,就只能是战略新兴产业。
对此,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就做出专门规划并且在全国推进落实。应该说,实践中也取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其规模正好是翻了一番,这是很难得的。因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一样,都开始面临调整,面临着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产业化、市场化进程都会受到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因为这一时期,各类要素资源都比较紧张,政府需要关注的地方很多,投资者和企业转型升级和转投战略新兴产业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制度因素适应新常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说有这样的成绩是很难得的。
关于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周期性,也有结构性,还有国际因素,这些都是经济规律在发挥主要作用。但是,我们也有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不给力的问题,引导、支持以及保障新动能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完善,生产关系不适应甚至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客观上是存在的。我们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从问题导向出发,有什么问题就扎扎实实地下决心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也要有目标导向,这是在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的过程中,实现中高速增长。这样的话,虽然现在战略新兴产业的总量还不大,但只要保持这样的势头,我相信三年到五年,就会像跷跷板一样,传统工业比重下来了而战略新兴产业比重上升了,这不仅仅是战略新兴产业本身的发展问题,还可以把我们整个产业带动起来了,因为通过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外溢,就可以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换档增效。
战略新兴产业不是说谁想搞都能搞成的,也不是哪个地方想抓就可以抓上去的。这其中有技术规律在起作用,能够掌握其中核心东西的只是少数人和少数地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会通过专利保护制度来保障其核心的权益,同时与其它地区合作产生集成优势并且节省成本,还可以快速拓展市场。我认为,现在中关村采取的与一些地方区域创新中心共建基地的办法是一个实实在在而又对各方都有好处的做法。从中关村的角度讲,它的综合技术实力、品牌效应、集聚资本和人才的力量都比许多地方要强许多倍,因此,通过互利共享式的紧密合作,就使得其他地方可以同时享有中关村的一些优势资源和品牌效应。
●主持人:中关村发展集团是如何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建立具有活力的创新中心?请姚总介绍一下。
●姚胜利:中关村发展集团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围绕北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合作城市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根据合作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定位和区位优势,与合作城市共同打造创新中心,这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
现在全国各种创新中心如雨后春笋,我们的创新中心应该怎么建,我认为应该把握几点:第一,要发挥“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充满着新思想、新智慧、新视点和新方法,是我们党对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客观总结,是对国内外发生大事的科学判断,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的一员,我们对“五大发展理念”的意义有更切身的体会。中关村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一条街,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最具活力的创业中心,可以说中关村的经验,为“五大发展理念”提供了有利的试点支撑,我们只有不断用新常态把旧的建设思想、建设方式清除掉,才能使我们的创新中心在创新中发展,才能有可持续性,才能有活力。
第二,要突出聚集人才。能否把高端人才吸引到创新中心,汇聚成创新中心建设的磅礴力量,关系到创新中心建设的成败。从国际上看,美国之所以成为最富有创造力的制造强国,与其广泛吸引大批科研性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有直接相关。最具工匠品质的德国制造,也是与其培养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密不可分。目前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缺乏,是制约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把聚集人才作为创新中心建设的根本保障,按照目标、团队、领军人才,三位一体的规划,坚持招项目与聚人才相统一,重点是发展项目背后的人才和团队。
第三,要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以制度创新来解创新之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最为紧迫的是要破除一些制约创新观念的机制障碍。积极推动开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大型医疗器械产业园,怀柔纳米研究院等,促进中关村形成创新布局;通过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在美国硅谷设立中心,搭建整合平台,推动北京市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这些工作从本质上都是破除陈旧体制、机制,以创新的办法来破解发展难题的示范性试点,创新中心的建设也应该有这种担当和勇气。
中关村发展集团将秉承开放合作、协同发展这一主题,遵循共建共赢的原则,我们将与合作城市一道,运用大数据组织产业项目,通过互联网提供产业服务,持续推动创新中心建设,努力为创新创业营造一个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生态空间。
●主持人:信息谷公司成立时间不长,请石总与我们分享一下信息谷公司在“服务科技创新、推动协同发展”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石七林:科技企业是我们主要服务的对象,我们通过科技企业的发展,实现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线下平台——创新中心/创新基地,以及创新汇等优质的物理空间。二是丰富的活动交流平台,创新大讲堂、创新中国行。三是正在实施完善的线上线下互联网的交流平台——产业组织双创服务平台,实现产业组织和精准的招商服务。那么,具体我们怎么做?就是通过信息谷公司这个服务平台,利用产业组织、产业服务,通过我们的运营团队对接城市职能部门,及时实现发展需求及企业经济需求。
下面介绍两个项目:
一是保定项目。保定是我们在京外开拓的第一个项目,“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实施,项目主体是保定高新区标志性建筑——“双子座”大楼,位于保定市朝阳北大街核心地带,总建筑面积61675平方米,以智能电网、智慧能源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展示为主导产业,自运营以来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南宁项目。南宁项目的核心背景是面向中国西南地区和东盟地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一带一路”战略,激发“双创”活力,促进中国和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由13栋楼组成一个独立的欧式风格园区,产业布局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科技服务为主导。南宁创新中心获得南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分会场,展示中关村创新资源。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搭建“大数据产业组织双创服务平台”。没有互联网,没有大数据产业组织作为依托,很难做出让当地政府满意的产业规划,很难满足科技企业了解当地市场、投资环境、智力资源等方面的要求。所以我们也在积极寻找中关村的合作伙伴,争取早日完成大数据产业组织双创服务平台的搭建、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