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
2017-01-05陈江霞
陈江霞
语文教学应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语言的理解、积累、感悟和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巧妙地将训练性阅读教学与运用性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训练教学走向运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训练性阅读教学的课堂分析
训练性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根据教师的预设,围绕问题展开理解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半截蜡烛》为例,训练性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紧扣标题,思考: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故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教学设计的问题:面对险情,伯诺德母子三人各自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周旋。他们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请认真阅读课文,圈画出有关伯诺德母子三人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深入研读课文,抓关键词语,揣摩人物心理,细细品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设计的问题:从伯诺德夫人“急忙”取、“轻轻”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杰克为什么要搬柴生火?他没有端走蜡烛,为什么还要“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说一说你眼中的杰克是怎样的?在这危急关头,传来了小女儿杰奎琳娇弱的声音。小女儿是怎样“娇声”说的?她为什么要这样“娇声”地说?杰奎琳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运用性阅读教学的课堂分析
运用性阅读教学,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以学生的自主理解、发现和运用为中心推进学习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同样以《半截蜡烛》为例,运用性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如下。
(1)自主阅读课文,从标题、写作特色、线索脉络等方面进行多元解读,感悟语言表达的精妙、文章谋篇布局的合理,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将这些阅读理解和发现梳理成文,然后在课堂上朗读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启迪智慧。
(2)展示阅读作文,交流感受,分享自己阅读的体会。
学生甲谈《半截蜡烛》的课文题解。
或许,在许多人眼里,半截蜡烛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却牵引着国家的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安全,甚至影响着法国人民的生死存亡。它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查,可是,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于是,一个惊心动魄、斗智斗勇、扣人心弦的故事围绕着它展开了。
学生乙谈《半截蜡烛》的写作特色。
《半截蜡烛》一文,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一方面,这半截蜡烛是万万不能被点燃的,然而实际上,蜡烛两次被点燃,越烧越短,秘密即将暴露,危险更近一步。另一方面,伯诺德夫人和大儿子杰克两次用计熄灭蜡烛,却两次遭遇危机,既紧张又刺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以自己的聪明机智化险为夷,使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一惊一险的紧张情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们抗击德军法西斯的艰难历程是完全相似的。
三、训练性阅读教学与运用性阅读教学的比较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训练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训练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训练内容可以事先按照教师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目的明确,有利于教师把控和调节课堂节奏,展示教师的教学才华。二是训练性阅读教学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即教即测,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运用性阅读教学的优点如下。一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创造,没有事先预设的教学流程,视学生的阅读发现结果而定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课堂结果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运用性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注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理解,这样呈现出来的阅读结果必然是多样的。同时在每一次的阅读历练中,学生所学知识将通过具体的实践运用转化为能力,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三是运用性阅读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分享交流,有助于增进课堂互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
语文阅读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实践和运用。在语文学习中,有些内容,是无法直接训练出来的,它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体察、品味、揣摩、涵泳、积淀才能有所收获,一味强调训练教学,而忽视运用教学,是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整合训练教学与运用教学,从训练教学逐步走向运用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泽夫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