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问”,要这样问

2017-01-05童雄威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铺垫爱国设置

童雄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在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抓住切入文本的“第一问”,也必然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在设置第一问的时候,要注意找对切入点,用更小的切口来导入问题,还要注意铺垫,让问题能够层层深入,最后还要注意问题的块状整合,以便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一、开口要小,提纲挈领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好第一问,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更小的切口来提问。如果能够围绕文本的文眼来设置问题的话,必然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如果在提问的时候问得过于宽泛,则会缺乏指向性,学生的阅读思路会受到影响,而较小的问题则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找到切入点,进而促使他们抓住文章的整体结构。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准确地把握住《孔乙己》的主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以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来说,他们很难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在这种时候,如果能够在设置第一问的时候从更小的切口入手,将会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例如可以从一个“笑”字入手,让学生尝试找一下在文章中出现过哪几次对“笑”的描写,这些对“笑”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不同的含义。这个问题切入点小,但是却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要找到文章中有几次写“笑”,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要进一步说出这些“笑”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就有一定难度了,他们需要全面理解文本,然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阅读文章。在经过了深入的品读之后,学生发现文本中有很多人的“笑”并非是欢乐的笑,而是哄笑取乐,目的是耻笑一个不幸者。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些笑的人在面对一个可怜人的时候不帮助他,甚至连同情都没有,有的只是嘲笑呢?再进一步品味的话,他们就能理解这其中体现了孔乙己的悲剧,从而对文本的主题思想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

如果第一问的开口较小的话,就能让学生很快地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便有助于他们抓住文章的关键,课堂的教学节奏也会变得更为紧凑,这样也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投入到更加深入的学习中去。

二、重在铺垫,顺势导入

在设置第一问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如果能在深入讨论难点之前先用一个问题来进行铺垫的话,将会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顺势深入下去,令他们能不断地深入思考。这样做的话,在学生进一步回答问题的时候便不会显得过于突兀。

《最后一课》这篇文章体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教授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深情,更要让他们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激发情感,在设计第一问的时候可以先安排一个具有铺垫性的问题,然后再随之顺势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文章中的小弗朗士在思想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尝试找出这些变化。”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文本就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小弗朗士在学习上、对老师的态度和对祖国的态度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贪玩逃学到觉得书本是自己的朋友;从认为韩麦尔先生严厉到尊敬他,称他是“可怜的人”;从没有爱国意识上升到热爱祖国。在这第一问的基础上可以顺势导入,进而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小弗朗士,在知道不能学习自己母语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如日军侵华图片等,让学生在观看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层层递进之下,学生的爱国情怀就能得到激发,他们也会对《最后一课》中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如果在提问的时候能注意问题的序列性,在设置第一问的时候先问一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搞清楚作者的创作目的。

三、块状整合,深化思维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用更好的问题来促使学生形成新思想。在设计第一问的时候要注意让该问题和之后的其他问题相互整合,使得问题从线状变成块状,让问题更具有促进学生思维的效果。

在学习《故乡》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梳理文章的情节,更要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作者鲁迅对于探索新生活的执着信念。要让学生在思考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就理解这么多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设计第一问的时候要注意该问题和接下来的其他问题必须具有整合性,所有的问题在结合起来之后必须能够起到深化学生思维的作用。例如可以向学生提问:“闰土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那么他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此之后可以尝试让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对“我”的态度等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对比,说说闰土的变化。在总结学生答案的同时再次抛出问题:“是什么使得一个原本天真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信仰迷信的木偶人呢?”“闰土是这种状态,那么邻居杨二嫂呢,她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有联系的,它们层层深入,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一一搞懂这些问题之后,对文章的理解必然会更加深入,也能更好地接触到文章的核心。

相比线状的问题而言,块状的问题显得更具有厚度。这样的问题并非就事论事,而是让学生可以对文本进行整体思考,有助于让他们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理解能力和整合能力,从而让教学变得更具有效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抓住第一问,使其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问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惠和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铺垫爱国设置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我的年度汉字
——宅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