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文化强国之路
2017-01-05田甫
田甫
【考点题解】
考点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例1 (2016年四川成都卷)回文诗是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中华文明独领风骚、主导世界 ②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汉语文化内含丰富、风格独特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组成了世界文明,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为此,中华文化独领风骚,但不能主导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从题干的回文诗中无法判断其实用性。
考点2: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例2 (2016年四川广安卷)我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是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蕴含在五千多年的伟大文化之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了巨大贡献 ④为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应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解析:选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例3 (2016年山东威海卷)在2016年央视春晚上,《华阴老腔一声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与流行音乐相融合,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这启示我们( )
①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②在新时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③要致力于保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④积极利用媒体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积极宣传、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考点4: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例4 (2016年浙江金华卷)“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沭雨栉风……”年过八旬的吴锦泉老人,仅靠磨刀为生,却累计捐款37 000多元,被评为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传统美德角度,他感动我们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B.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D.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解析:选D。吴锦泉老人的捐款行为属于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彰显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匡扶正义的传统美德,而与爱国情操、英雄气概、为政风范无关。
考点5: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例5 (2016年四川内江卷)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表明( )
①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想 ③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抗战精神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物质保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选A。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抗战精神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保障,而物质保障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考点6: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例6 (2016年山东威海卷)2015年我国先后开展了“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这( )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④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选A。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属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例7 (2016年四川成都卷)“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2016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一行来到成都宽窄巷子,走进见山书局和散花书屋,购买了关于老成都的书和明信片。总理关心书香社会建设、关注全民阅读的依据是( )
①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②阅读是提高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决定因素 ③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④推进全民阅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B。阅读是提高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发展教育和科学两个方面内容,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考点7: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8 (2016年四川自贡卷)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引领中,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是( )
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D. 爱国、敬业、文明、和谐
解析:选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要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考点8: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例9 (2016年福建福州卷)某市在打造“满城书香”活动中建设了一批流动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方便群众申办新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等。“满城书香”活动有助于( )
①建设和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②杜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滋生 ③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④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选C。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各种有害的文化细菌和病毒也在伺机传播。我们要保持精神肌体的健康,就要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抵制与减少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滋生,而不是杜绝其滋生。
【真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年广东广州卷)“法”在古汉语中曾有“刑、法、律、法律”等称谓,如“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李悝编法经”“商鞅改法为律”“唐律”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直言:“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灋”从“廌”,“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有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灋”从“水”,表示法律追求公平如水;“灋”含“去”,延伸出惩恶扬善之义。今天,“法”已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词。“法”字的语源表明,中华文化( )
A. 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
B. 独具特色 兼容并蓄
C.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D. 绵延不绝 固守正统
2.(2016年四川自贡卷)阅读漫画。
①读书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传统文化 ②读书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读书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读书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2016年山东聊城卷)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之所以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一切传统文化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 ③只有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④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2016年重庆卷)龙灯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铜梁龙灯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1923年铜梁民间艺人创作了蠕龙,玩舞时犹如蛇行,慢时轻盈秀雅,快时跳跃飞腾。改革开放后,重庆市大力支持铜梁龙灯艺术创新,民间艺术家进行创作,推出“挂腰式、金龙蛟柱”等表演形式,这些使铜梁龙灯表演更加富有生命力。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 )
A. 重庆市尊重、珍惜和保护铜梁的龙灯文化
B. 铜梁龙灯艺术传承千年,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 龙灯艺术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D. 龙灯艺术的发展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
5. (2016年湖南衡阳卷)种茶喝茶本来是中国人的“专利”,由于对外贸易的缘故,茶传遍了世界,“茶”字也跟着走向世界,英语“tea”是闽方言“茶”的音译。而“咖啡”是地道的外国货,中国在进口咖啡时也引进了这个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华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应保护本民族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B.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应学习一切外来文化
C. 面对不同文化,我们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D.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全球化会导致文化的单一
6. (2016年四川宜宾卷)2015年9月4日,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录制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该节目的播出有利于引导同学们 ( )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②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弘扬以抗战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2016年四川南充卷)近年来,南充市开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层出不穷,如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汉字书法比赛等。这是因为( )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③只有中华文化才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2016年甘肃武威卷)从2016年起,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在甘肃省每年举办一次,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以丝绸之路精神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成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对于外来文化,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
A. 保护自我,拒绝来往
B. 相互融合,实现统一
C.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D. 照搬他人,摒弃自己
9. (2016年山东临沂卷)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中秋之团圆、重阳之尊老……在传统节日的保护方面,近些年国家做了大量工作。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完整的民俗体系( )
①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基因和思想道德内涵 ②承载着弘扬传统美德、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功能 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④传递着团圆、忠孝、和谐、仁爱、诚信、爱国等精神理念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2016年四川达州卷)2015年11月,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中国泉州举行。本届艺术节以“情系亚洲·逐梦海丝”为主题,以“展示·共享·合作”为宗旨,全方位展示了亚洲各国文化风貌。这场文化盛宴( )
①有利于增强各国文化的交流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的冲突与仇恨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 (2016年山东德州卷)“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连续三年,全民阅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国家对于普及全民阅读、共筑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倡导全民阅读有利于( )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共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③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 (2016年山东济宁卷)“京腔京韵,校园处处唱响中国梦;国宝国粹,心头时时凝聚正能量。”2011年至今,济宁市金乡县正式启动“京剧进校园”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京剧走进校园四年来,该县努力传承京剧文化,联手京剧名家,培育了一批京剧爱好者和表演者,让校园京剧逐渐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了中国国粹,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京剧进校园”有利于( )
①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弘扬中华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④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主观题
13. (2016年四川宜宾卷)为落实教育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要求,某校团委组织同学们收集到以下信息: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致辞时表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抗疟药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她请大家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中国的春节越来越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纳。
●中华文化对西式快餐文化的接纳与快餐文化的“中国化”其实是同步进行的。
●……
针对以上信息,小王同学认为,我们对中华文化应充满自信,要用中华文化去替代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请运用《天涯若比邻》的知识,对小王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14. (2015年贵州黔东南卷)材料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开播以来广受瞩目,新加坡、比利时等国纷纷购买版权,很多外国人想从中国的美食开始,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教育部提出,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9月24日的纪念孔子诞辰2 565年开幕式上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内容,说说教育部出台的这一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句话的理解。
(3)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对待优秀传统文化?
【新题速递】
一、单项选择题
1.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有(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继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大江南北后,由五洲传播中心精心打造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近期于各大网站同步播出。这( )
①将有助于人们更多地认识与了解中华文化 ②是对各种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 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会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 2016年6月1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发布,“廉”“互联网+”等分别入选年度国内字、词。同时,报告关注了去年的多个“热词”事件,包括“全面二孩”以及“南大”等校名简称之争,也关注了网络低俗词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原因,建议要加大对规范用语的宣传力度。对于网络语言,我们的正确态度应是 ( )
①全部包容并吸收 ②对内涵健康的,要善于利用 ③明辨是非、理性鉴别 ④对于内容低俗的,要坚决抵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铁榔头”郎平身上充分彰显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 自强不息 B. 勤劳勇敢
C. 爱好和平 D. 爱国主义
5. 2016年5月28日,为贯彻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有效地深化中国文化的传播,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为“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第二届中国践行文化软实力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这一论坛的举行( )
①表明中华民族文化比其他国家文化更为优秀 ②有利于促使中国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有利于全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能够避免外来文化对我们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6. 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首个“中国航天日”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在各地开展系列活动。“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有利于( )
①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④促进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进一步实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2016年1月13日,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预计有近2万人次的“非遗传承人群”走进大学接受文化通识教育。这样做( )
①是因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②有利于增强人们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③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④有利于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文化强国建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 2016年3月3日,由中宣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承制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二季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对该片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一大型纪录片的价值,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B. 有利于引导国民增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守护精神家园
C. 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推动建设文化强国
二、简答题
9. 材料一:百姓希望党和政府增强阵地意识,搞好舆论宣传,凝聚向上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突出了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地位的不可动摇,也充分表明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阅读风尚日益成为时代潮流。
材料二:2016年,是国家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周年。十年来,国家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入,社会影响日益深远,读书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在“文化重大工程”方面,纳入了“全民阅读”“文化精品建设”“中华典籍整理”“传播能力建设”等。其中“全民阅读”包括:举办“书香中国”系列活动,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基础上,统筹建设社区阅读中心、数字农家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实施儿童阅读书报发放计划、市民阅读发放计划、盲文出版工程,支持实体书店发展。
(1)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倡导全民阅读?
(2)当前,如何在全社会倡导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打造书香中国?
三、活动探究题
10. 中国是文化大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步伐,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中华魂·强国梦”系列主题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
【感悟魅力】小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文化强国方面,我们首先要重视亿万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创造,其次要重视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文化,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则是文明的源泉,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世界上少有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
(1)请你说说为什么习总书记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历史支撑。
【加强交流】小华: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中国将深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坚定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加强能源资源领域合作,形成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标准等重大项目。
(2)请你谈谈应怎样通过文化交流来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国家发展战略。
【继承弘扬】班长:我们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学会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凝聚新的力量,从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发展中开拓前进,增强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为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3)就此,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