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之探讨
2017-01-05宋飞
宋飞
摘 要:入世后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之中,小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中,这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优势和劣势,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应如何扬长避短,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之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市场开拓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6-2
1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力
1.1 开拓国际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短期内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外企的激烈竞争,但从长远看,这正是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中小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并购等手段,可实现低成本扩张。另外,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要求平等开放各成员国市场,这使我国中小企业可以更大程度上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1.2 开拓国际市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开拓国际市场可以缓解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压力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剩余的生产能力,提高销售额和利润;通过国际市场的拓展来实现规模经济,产生效率收益(即更低的单位成本);参与国际市场还能促使我国中小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使我国中小企业拥有更高的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
2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势
2.1 市场导向性强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都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对成本都较为敏感,有着很强的利益驱动性,他们更会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方向。
2.2 灵活性强
中小企业的优势不在生产规模上,而是在提供大公司较难提供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上。通过这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中小企业可以避开与大企业的正面竞争和避免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另外,中小企业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它们可以既不向市场领导者挑战,也不耗费精力追随其后,而是可以选择某些市场“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或是大企业不愿干或干不来的那部分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
2.3 更具创新性
创新永远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小企业更具创新性的原因在于:一是中小企业创新是为了生存;二是中小企业管理者拥有更多的创新动力,特别是技术型的小企业;三是大企业为了营销需要有时会限制技术创新的进度以减少成本;四是大企业中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其专业性分工很强,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专业性分工不是很细,从而常常要求技术员工最好是技术通才,而技术人员掌握的知识越多,交叉性越强,创新性就越强。因而,小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2.4 拥有政府的支持
很多国家都意识到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性。各国政府除了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外,还往往在机构的设置上下一番功夫。我国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对外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该中心具体兑现政府各类扶持政策,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各种引导和指导服务。
3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资源有限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一是没有大企业那样齐全的设备;二是贷款难、偿债能力弱;三是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贸易业务人才。各种资源的约束限制了小企业的扩展,使其业务局限在本地区或本国市场,而无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去开展国际业务。
3.2 缺乏经验
由于中小企业的目标常常集中在当地或国内市场,因而对国际市场了解很少。此外,他们也往往缺乏出口经验,人际联系也有限。对国外的商业惯例、语言、文化、法律制度和货币制度等也知之较少或一无所知。因而往往被出口业务的复杂性所吓倒。
3.3 信息不灵
中小企业大多没有能力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另外,它们参加对外交流活动也少,因此不能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信息。
3.4 缺乏进出口的自主权
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我国的小企业大多数是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因此,它们只能通过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单位作为其代理来进行出口运作。这就导致出口利润大大降低,影响了中小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3.5 出口秩序混乱,企业低价竞争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商品大多都大同小异,太过单一,这就造成行业内竞争激烈。我国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把价格作为竞争武器,为此我国企业频繁收到国外反倾销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形象。
3.6 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和科研力度不够
出口的商品结构不合理,过于单一,中小企业的创新性还不是很强,一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只走在模仿的道路上,缺乏定力和专业精神。
4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
4.1 借助大企业的优势进入国际市场
中小企业应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与大型集团之间的协作。大型集团走出国门,不能搞大而全,而应该集中在某一个强项,其它小部分产品分给中小企业去经营。若要使中小企业变得强大、具备潜力和独特优势,大型国有企业就必须进行改组,不能包揽一切,要提出重点,把部分领域交中小企业经营,这样中小企业的实力才能壮大,才能真正达到走出国门的条件,才能对付国外的竞争对手,才能立足于国外市场。
4.2 加强技术创新和科研力度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开发投入的主体、推广应用的主体。
4.3 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
企业可以应用ERP系统在企业采购、库存、核算、销售和财务管理等业务中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些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及时捕捉市场信息,与客户交流,提高客户满意度,创造新的商机;有些企业通过信息化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综合运用,创新商业模式,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使过去用传统模式无法解决的难题得到化解。
4.4 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外贸人才
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满足员工各种层次的需要,对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外贸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5 发挥行业优势,实行集群发展
通过“集群”这种组织形式,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就比个体小企业更具竞争优势。例如通过集群,中小企业能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集群效应”,这是单个中小企业很难具有的差异化优势。还有由于集群中的各个企业之间有意识的分工与合作,社会分工得以深化,区域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也能使生产成本下降。
4.6 独辟蹊径,寻找市场空隙
中小企业的灵活性不应仅仅表现在哪个产品热销就生产这个热销产品,还应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发现市场缝隙,比如产品缝隙、技术缝隙、地域缝隙、渠道缝隙、包装缝隙、需求缝隙、标准缝隙等。中小企业应瞄准大企业的弱项,发挥自身优势,去研发大企业疏忽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缺,或者做大企业的助手或使自己成为上游供应链的一员。中小企业在开发市场缝隙时,应选择那些具有较大潜在价值而暂时几乎无人涉足的市场,这样成功的几率才比较高。
4.7 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一定要树立全球化发展意识,把开拓国际市场这一目标具体落实到平时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参 考 文 献
[1] 徐立青.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M].科学出版社,2005.
[2] 李少惠.中小企业文化生态的聚合与嬗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罗丹阳.中小企业民间融资[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