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纺织服装文化传播中外译策略与技巧

2017-01-05沈琳琳徐优明

丝绸 2016年12期
关键词:英双语外译变通

沈琳琳, 徐优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历史与文化

中国传统纺织服装文化传播中外译策略与技巧

沈琳琳, 徐优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中国传统纺织服装文化源远流长,面对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提高传统纺织服装文化的外译策略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外译工作者应该根据中国纺织服装文化的历史及民族特性,以及文化传播中的翻译目的、翻译内容和翻译技巧,掌握“变通”的原则,探索传统纺织服装文化的语言接受与外译策略,掌握传统纺织服装文化的外译技巧并加以实践才能促进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较快发展。因此外译工作者必须根据传统纺织服装文化的特性,采用“变通”的原则,以实现表达翻译内容中所包含原有纺织服装文化本意和内涵的目的,从而使传统服饰文化真正的传播出去。

纺织服装;传统文化;文化传播;翻译策略;翻译技巧;变通原则

美国学者Joseph Nye研究表明:“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很受国外人喜爱”[1]。特别是中国传统纺织服装文化(以下简称纺织服装文化)博大精深,受到欧美等西方英语体系人民的追捧和热爱,但是外国人在了解中国服饰文化时却往往出现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纺织服装文化的对外翻译不够贴切。不少中国纺织服装类专著及纺织服装企业的网站上的英文翻译不遵循原则,内容紊乱,尤其是一些网站宣传页上甚至会出现语法、拼写等错误,使得纺织服装文化的对外宣传效果远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传统纺织服装文化的文字语言翻译就显得异常重要,并将之与国外纺织服装科技与文化研究的先进资料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快速发展。

1 传统纺织文化的语言接受与外译策略

全球一体化环境下如何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定位纺织服装文化的翻译,即其在传播中的“为何译”(翻译目的)、“选何译”(翻译内容)和“如何译”(翻译策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翻译的目的性和翻译策略[2]。因纺织服装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与个性,在实际的翻译中,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政治、文化和读者的需求等差异使得纺织服装文化的语言在传播中存在明显的不同。“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传统文化外译的传播过程往往并不通畅,除了将物质文化的具体形态准确展示、精神文化信息有效传达,还需要保证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译文文本的可读性和流畅性”[3]。因此,作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者,应当正确传递和传播纺织服装文化中的文化内涵,调和文化差异,达到“文化再现”(culture representation),最大限度地再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以满足当今全球一体化语境下文化交流的需求。

纺织服装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当人们在翻译专门用途英语时,应该采用专门的、特别的翻译策略或技巧。鉴于此,在纺织服装文化英语的翻译中,就必须注意把原文有关于传统纺织服装的知识完整而准确地传递出来。众多的文献研究表明翻译的基本涵义为“双语在转换时信息通道的畅通或基本畅通,其条件是语义结构的同构、表达形式和语言情景的相同或基本相同”[4]。因此,翻译的理想状态是达到“对应”,即翻译后表达的效果与质量没有变化。纺织服装材料的一些专业词汇,如纤维(fiber)、纱线(yarn)和织物(fabric)等,其概念和用法都较为稳定,且有一定的语境限定,保证了汉英双语间信息交流的畅通。但完全对应的理想状态一般情况下是不存在的,汉英双语间有共性,造就了汉英双语间的对应或基本对应,同时语言又有个性,特别是纺织文化的民族特征及特性,这些特性又导致了翻译中的可译性障碍点,造成了其汉英双语间的不对应。如传统纺织工艺中的“磨毛”,英语可以翻译为“sanding”“brushed”或者“emerizing”,但其意思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正确体现。又如旗袍、三寸金莲等,西方国家没有此类服饰,导致英语中没有对应的称谓,此时,翻译就只能求助于“变通”方法,表达出所译的纺织服装文化中所包含的意义。目前的文献资料中对于旗袍和三寸金莲均有四种译法,整体上涵盖了对服饰名称的翻译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旗袍和三寸金莲的四种译法
Tab.1 Four translation forms of “Chi-pao”and “The three-inch”

中文词译法一译法二译法三译法四旗袍chi⁃paocheongsamasheathwithaslitskirtaclose⁃fittingwomansdresswithhighneckandslitskirt三寸金莲thethree⁃inchthree⁃inchgoldenlotusessmallshoes“three⁃inchgoldenlotuses”—womansboundfeetinfeudalage

音译,如“旗袍”的译法一和译法二皆属于音译。“chi-pao”一词比较容易理解,是普通话“旗袍”的音译,并已被广泛采纳和接受。而“cheongsam”一词的历史却更加悠久,它是来源于广东话的发音“长衫”一词的音译。当然由于旗袍已被视为中国人的“国服”,采取直接音译的方法读者大多都可以理解,这种情况下译法三和译法四就显得较为繁琐。但是完全音译而没有任何补充解释的翻译实例在境外媒体中并不多见,一般仅限于一些已经被收入英语词典的音译汉语词汇,如taoism(道教)、mah-jongh(麻将)、kung-fu(功夫)[5]等。大多数采用音译的情况下,译者会在拼音后加上同位语作为解释,以便读者理解。

直译,如“三寸金莲”的译法一、译法二即是根据字面意思直译。中国人都知道“三寸金莲”是传统女性裹脚后穿的弓鞋,但是如果对中国文化不大了解的人看到这种翻译则会不知所云。

意译,如“旗袍”和“三寸金莲”的译法三、译法四皆属于意译,即根据两种服饰品的特性进行解释说明,很显然“带有开衩的紧身裙”和“有开衩的紧身高领女裙”都表达出了旗袍的特性,但似乎少了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同理,“小鞋子”也不足以表达三寸金莲的内涵,若像译法四一样在直译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解释则会变得清晰明了。然而,在外译的过程中有时会受到篇幅所限,译法四便显得过于繁琐,这时便需要译者权衡利弊,进行变通并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

2 传统纺织文化的外译技巧与实践

纺织服装文化因其历史悠久、民族特质和独特的个性,其语言文化内涵丰富,纺织服装的原材料是纺织服装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讨论了纺织服装材料部分的翻译策略,并展现三种不同类型(对应、基本对应和不对应)翻译方法。

虽然人们生活在不同的语境中,但历史的发展中一些本来就实际存在的物质是类似的,如纺织服装的原材料等。正是这种类似性使不同汉英双语间存在着对应和部分对应的现象,并使得汉英双语之间进行无障碍交流,如图1所示。

图1 纺织纤维的分类Fig.1 The classification of textile fibers

图1中,纺织服装文化中纺织服装材料不管是在单独使用时还是放在具体语境中,功能或用法基本相同,翻译起来就可以说是对应或基本对应。

“服饰是民俗的产物,也是民俗的载体”[6],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意识形态,作为反映上述历史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语言,自然也会打上不同的民族特质的印迹。从纺织服装文化的翻译角度来看,当一种新的纺织产品被生产出来时,在英文语境中通常没有对应或基本对应的词汇来翻译,这时,在传播时翻译就需借助于一些“变通”手段了[7]。在此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在不对应翻译纺织品时的一些变通方法:

1)根据纺织品的特殊属性,如细麻布(grass lawn),因其织出来的效果像草地一样细密、硬挺,故形象地翻译为grass lawn。

2)根据纺织品的独特产地,如山羊绒毛(cashmere),早期中国的山羊绒毛在当时的世贸集散中心克什米尔地区销售较好,西方欧美等国家遂以克什米尔这个地名来命名山羊绒毛,并将之翻译为“cashmere”,在中国将之翻译为“开司米”。

3)根据纺织品的织造特征,如电力纺(electricity texture),是桑蚕丝织物中的平经平纬的生丝素织制品,其由电力织机织造而成,变通地译为“电力纺”。

4)根据拼音与产地相结合,如云锦(Yun brocade or Nanjing brocade),原产地为南京,因其组织结构绚丽多彩,织出来后像云一样的效果,故称为“云锦”,翻译为“Yun”,是按照其拼音来翻译的,括号里附加南京,表明产地是南京。

上述纺织品词汇的例子仍然属于比较容易变通的,而中国拥有五千年服饰文明,很多服饰带有其独特的政治、历史、地域等文化含义,服装文化中还有很多词语属于民族特有的行为方式,英语中则没有对应的表达。因此,汉英双语间的翻译就只能求助于“变通”原则,以实现翻译内容中所包含原有纺织服装文化本意和内涵的目的[8]。翻译者需要在对纺织服装文化充分掌握的前提下体现如下两个重要原则:一是要能包含原有纺织服装文化本意、体现服装本身的特点;二则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西文化中寻找契合点及情感生发点[9],并能在此基础上正确且直观形象地将文化内涵传达出去,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

例如,某网站介绍中国的近代服装:常服则包括西式和中式(即长袍和马褂)两种。“Routine suits included Western style and Chinese style (e. g. long gown and mandarin jacket).”[10]将马褂翻译为mandarin jacket,而“mandarin”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末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是“(旧)中国政府的高级官员”的意思而后又演化出“中国式服装的”“普通话”等意思,而马褂本身是一种正装,至民国时期升格为国民礼服,可以说这种译法较准确地抓住了马褂的特点。

再如,在文学、艺术领域颇具盛名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内容涉及到大量的传统文化习俗、典故,其中的服饰文化描写亦是精妙绝伦。第三回中形容王熙凤的穿戴: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译者杨宪益、戴乃迭将此段翻译为:Her gold-filigree tiara was set with jewels and pearls.Her hair-clasps,in the form of five phoenixes facing the sun,had pendants of pearls.Her necklace,of red gold,was in the form of coiled dragon studded with gems.She had double red jade pendants with pea—green tassels attached to her skirt. Her close—fitting satin jacket was embroidered with gold butterflies and flowers.Her turquoise cape,lined with white squirrel,was inset with designs in colored silk.Her skirt of kingfisher-blue crepe was patterned with flowers.可以说翻译后的文章贴切地还原出了王熙凤奢华张扬的服饰风格,并将中国独特的服饰品类进行了传递。尤其是金丝八宝攒珠髻、金盘螭璎珞圈、双衡比目玫瑰佩等极具中国传统风格与贵族文化特质的服饰品,当代中国人都很少能一睹其真容,而译者掌握了“变通”原则,巧妙地运用了西方读者能够理解的词汇,将服饰品的特点与神韵传达了出来,这便是传统服饰文化外译的成功之处。

3 结 语

面对全球化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传播的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精准的翻译,才能促成汉英纺织服装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纺织服装文化外译工作的阻碍重重,在此过程中需要大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针对传统纺织服装文化的语言接受制定外译策略,并在充分掌握纺织服饰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借助“变通”原则体现翻译技巧,使译文既能包含原有纺织服装文化本意、体现服装本身的特点,又能找准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使文化内涵准确传达,从而实现传播纺织服装文化精神内涵的目的。

[1]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 LI Jianjun. The Theory of Cultural Translation[M].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2009:1.

[2]张慧琴,徐珺.《红楼梦》服饰文化英译策略探索[J].中国翻译,2014(2):111-115. ZHANG Huiqin, XU Jun. Translation strategy searching on clothing culture of “ADreamofRedMansions”[J].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2014(2):111-115.

[3]沈琳琳.文化传播语境下高职英语外译教学原则分析:以服饰文化翻译为例[J].职教论坛,2015(35):70-73. SHEN Linli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spread: taking the example of translating clothing culture[J].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2015(35):70-73.

[4]钱纪芳.和合翻译观照下的服装文字语言的翻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93. QIAN Jifang. Clothing Word Language Translation in Perspective of the Reconciling Translation[D]. Shanghai: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08:93.

[5]余秋平.美国主流媒体中国特色词语翻译透视:基于《时代》《新闻周刊》和《纽约时报》的英译实例分析[J].外语研究,2013(6):67-71. YU Qiuping.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words in American mainstream media: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ime” “NewsWeekly” and “NewYorkTimes”[J].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2013(6):67-71.

[6]曾艳红.服饰:文化的一种载体及传播媒介[J].丝绸,2013,50(1):58-62. ZENG Yanhong. Clothing: a carrier and communication medium of culture[J]. Journal of Silk,2013,50(1):58-62.

[7]柯细香.纺织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策略[J].华中人文论丛,2010(1):79-82. KE Xixiang. Language features of textile English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J]. Central China Humanities Sciences,2010(1):79-82.

[8]孙艳丽.目的论视角下的纺织英语翻译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5(4):30-31. SUN Yanli. Textile English translation searching in perspective of purpose[J]. Shandong Textile Economy,2015(4):30-31.

[9]许明武,梁林歆.吸收融合:文化外译接受策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25-132. XU Mingwu, LIANG Linxin. Assimilation and integration: reception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 into foreign languages[J].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2015(2):125-132.

[10]中英双语话中国民风民俗 第6期:中国的传统服装[EB/OL]. [2016-08-01]. http://www.kekenet.com/read/201506/378231.shtml. Chinese folk custo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o.6: China’s Ancient Clothing[EB/OL]. [2016-08-01]. http://www.kekenet.com/read/201506/378231.shtm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cultur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extile and clothing

SHEN Linlin, XU You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Tourism,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 China)

The cul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extile and clothing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background of sprea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t’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to enhanc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skills of traditional textile and clothing cultur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extile and clothing culture, as well as translation purposes, translation content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in culture transmission, translators must master the “flexibility” principle, explore language acceptanc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textile and clothing culture, grasp translation skills of traditional textile and clothing culture and try to practic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y. So, translators must employ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o precisely convey original meaning and connot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ile and clothing culture for the purpose of spread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extile and clothing;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al transmiss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ranslation skills; flexibility principles

10.3969/j.issn.1001-7003.2016.12.015

2016-08-01;

2016-11-05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YYB002) 作者简介: 沈琳琳(1974_),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翻译研究。

TS941.1;H315.9

B

1001-7003(2016)12-0082-04 引用页码: 121303

猜你喜欢

英双语外译变通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中英双语阅读 金银岛
中英双语阅读 柳林风声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中英双语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数学变通
柔性侵入:文化外译接受策略研究
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
民族典籍外译比较研究——以藏族《萨迦格言》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