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优质广适糜子(糯性)新品种雁黍11号的选育及栽培

2017-01-05李海杨如达梁海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糜子杂粮区域试验

李海,杨如达,梁海燕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8)

高产优质广适糜子(糯性)新品种雁黍11号的选育及栽培

李海,杨如达,梁海燕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8)

雁黍11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1990年以981为母本、大红黍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品种,于2012年9月通过了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在2004—2011年的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旱、抗倒伏、广适,适宜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五寨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陕西省延安市、府谷县、榆林市,宁夏盐池县,甘肃省平凉市、庆阳市等地的部分县(区)种植。

高产;优质;广适;糜子;雁黍11号;选育;栽培技术

糜子是晋北、晋西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极其重要的抗旱救灾作物,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和生产优势,其在山西的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3]。据统计,山西省种植糜子面积达20万hm2[4-5],居各种小宗作物之首,在山西素有“杂粮之王”之称。

山西省糜子新品种选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经过科研人员20多年的努力,先后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较大作用[6-8],对改变山西省糜子生产上以农家种为主,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低、品质差、商品价值低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9-10]。但是,由于糜子生态适应性的影响,已推广的品种远不能满足糜子生产发展的需要[11-12],因此,迫切需要选育出更多的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等新品种,以满足我国糜子生产的不断发展[13-14]。

雁黍11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品种,于2009—2011年参加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小宗粮豆品种区域试验,表现出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抗旱、抗倒伏、适应范围广的特性。该品种于2012年9月通过了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命名为雁黍11号(编号为:国品鉴杂2012020)。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品种来源

雁黍11号是以981作母本、大红黍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其中,98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从内蒙伊盟农科所交换的低代材料,红粒、中熟、丰产性好、优质、抗倒性强;大红黍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引进的资源,红粒、中晚熟、穗大、丰产稳产性好、抗旱、抗倒伏。

1.2 选育过程

1990年以981作母本、大红黍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1991—1996年经6 a单穗粒育成稳定品系(系谱号:F1-9032,F2-90322,F3-90322-2,F4-90322-2-33),并进行初步测产;1997—2006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内进行旱地品预、品鉴、品比试验,完成了对90322-2-33的丰产稳产性、抗旱性、抗倒性、适口性、适应性的鉴定;2007—2008年在大同县小坊城村和西后口子村进行生产示范种植;2009—2011年参加全国小宗粮豆糜子(糯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12年9月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2 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属中熟品种,生育期99 d左右,株高152.6 cm,主穗长36.5 cm,主茎节数7.3节,穗质量6.5 g,穗粒质量4.9 g,千粒质量7.5 g。侧穗型,籽粒红色、圆形;米黄色,糯性;出米率78%;幼苗叶片和叶鞘均为绿色,绿色花序,茎秆粗壮,生长整齐,长势强,丰产稳产性强,抗旱,抗倒伏。

2.2 品质性状

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该品种蛋白质15.4%,脂肪4.0%,碳水化合物71.7%,是一个高蛋白品种。

3 产量表现

3.1 品系比较试验结果

2004—2006年连续3 a品比试验,平均单产为4 406.5 kg/hm2,比对照晋黍5号增产29.8%。

3.2 全国糜子(糯性)区域试验结果

2009年全国糜子(糯性)区域试验共设16个试点,13个点增产,增产点率为81.3%;平均单产为3 442.9 kg/hm2,较对照可增产8.62%,居第1位。2010年全国糜子(糯性)区域试验共设16个试点,11个点增产,增产点率达到68.8%;平均单产为3 801.1 kg/hm2,较对照可增产6.99%,居第1位。2011年全国糜子(糯性)区域试验共设16个试点,13个点增产,增产点率达到81.3%;平均单产为3 739.05 kg/hm2,较对照增产21.4%,居第1位。区试3 a平均单产为3 661.0 kg/hm2,较对照增产12.0%,居第1位;在全国区试3 a中共有37点增产(总点数48个),增产点率为77.1%(表1)。

表12009 —2011年国家糜子(糯性)区域试验雁黍11号产量结果

3.3 生产试验结果

2011年生产试验中,糜子(糯性)品种雁黍11号在内蒙古赤峰、山西大同、陕西榆林、宁夏盐池试点均增产,平均公顷产3 525 kg,较冀承黍1号(CK1)平均增产18.7%。在山西大同较当地品种(CK2)增产6.5%,在陕西延安较当地品种增产35.0%(表2)。

表22011 年雁黍11号参加国家糜子(糯性)生产试验的产量结果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合理选地

糜子适应性广、耐贫瘠,对土地要求不严,但避免选择重、迎茬地块[15],应尽量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沙壤或中壤地栽植,忌连作,前茬以豆类、马铃薯、玉米、春小麦、油料等作物为佳。

4.2 适期播种

山西晋北一般5月下旬或6月上旬播种,但可根据土地墒情适当提前,尤其旱地,要注意赶雨抢墒播种。

4.3 适宜播量

每公顷播量控制在9.0 kg左右,为了保证全苗,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但每公顷不超过11.25 kg。

4.4 科学施肥

施肥应掌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有条件的地方要注意多施农家肥,适当增施磷肥。氮肥的使用要注意基、追肥并重。基肥一般每公顷施用有机肥为30~45 t,纯N 150 kg,P2O560 kg,K2O 30 kg。追肥以糜子8~9叶至抽穗为宜,可选择阴雨天气(或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12.5~150.0 kg/hm2。

4.5 适时中耕

糜子生育期间一般中耕2~3次。第1次于苗期(5~6叶)进行,以增温、除草、保墒、发苗。第2次在拔节期进行,中耕深度5~6 cm,清除杂草并进行培土,以防后期倒伏,利于扎深根、建壮株、抽大穗、创高产。第3次要在抽穗前进行,可根据田间杂草和土壤情况灵活掌握。

4.6 及时收获

乳熟期防止鸟害,以蜡熟末期收获最好,以防过度成熟后穗颈折断,或遇大风落粒,影响产量。人工收割应在早上为宜,以减少落粒。

5 适宜区域

雁黍11号适宜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五寨县,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陕西省延安市、府谷县、榆林市,宁夏盐池县,甘肃省平凉市、庆阳市等地的部分县(区)种植。还可作为山西省晋中、临汾及类似生态区麦茬复播的重要作物,同时也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晚播救灾作物。

[1]柴岩,万富世.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柴岩,王玉玺.糜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刘旭,黎裕,曹永生,等.中国禾谷类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富集中心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10(1):1-8.

[4]崔克勇,王闰平.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332-334.

[5]杨春,田志芳,李秀莲.山西优质小杂粮产业化条件比较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2):54-57.

[6]张耀文,邢亚静,崔春香,等.山西小杂粮[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7.

[7]柴岩,万富世.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沙敏.杂粮研究现状与趋势[J].农业展望,2015(2):53-56,60.

[9]程炳文.糜子产业发展对策与措施[J].农产品加工,2008(3):12-13.

[10]张辉,曲文祥,李书田.内蒙古特色作物[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门果桃,陈强,范挨计,等.内蒙古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79-82.

[12]赵敏,李书田,于占斌,等.内蒙古糜子资源与综合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101-102.

[13]王星玉,刘为红,李士和.中国黍稷品种资源营养品质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2,7(1):42-46.

[14]杨如达,杨富,李海,等.山西省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4(5):10-12.

[15]赵国霞.糜子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30(2):134-135.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roso Millet New Cultivar Yanshu 11 of High Yield,Good Quality and Wide Adaptability

LI Hai,YANG Ru-da,LIANG Hai-yan
(Institute of Crops in High Latitude&Cold Climate Area,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Datong037008,China)

Yanshu 11 was a new proso millet cultivar which was bred in 1990 by hybridization with 981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Dahongshu as the male parent in Institute of Crops in High Latitude&Cold Climate Area,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It was appraised through the national minor grain and bean variety certifying commission in September 2012.The all levels tests showe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stable yield,drought and lodging resistance,and wide adaptability from 2004 to 2011.Yanshu 11 was suitable in Harbi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Zhangjiakou in Hebei province,Datong,Wuzai in Shanxi province,Hohhot in Inner Mongolia,Yan'an,Fugu county,Yulin in Shaanxi province,Yanchi county in Ningxia province,the part district of Pingliang,Qingyang in Gansu province.

high yield;good quality;wide adaptability;prosomillet;Yanshu11;breeding;cultivation techniques

S516.032

A

1002-2481(2016)01-0011-03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1.04

2015-09-13

农业部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7-12.5-B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11yzgc119)

李海(1968-),男,山西大同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糜子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梁海燕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糜子杂粮区域试验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糜子品种理化特性与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山西构建糜子DNA分子身份证
基于网络调研的我国糜子消费现状分析
细粮VS杂粮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杂粮小镇之歌
小小糜子富了一镇百姓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