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2017-01-05周玲玲徐建雄
■周玲玲 徐建雄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1101)
保育仔猪又称为断奶仔猪,现在生产中多采用 21日龄仔猪早期断奶方法,然而此阶段的仔猪由于其消化道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难以完全吸收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1]。保育仔猪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弱且对抗营养因子较为敏感,普通豆粕因含有大量植酸、皂苷、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宁等抗营养因子[2],难以适应保育断奶仔猪营养需要。而不含或少含抗营养因子的新型蛋白质饲料原料——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因其富含多种小肽,大豆异黄酮的转化率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近年来被应用到了仔猪的生产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肝脏是动物重要的代谢器官,也起到分泌胆汁的作用。肝脏的功能直接反映着机体的新陈代谢情况及健康状况。仔猪在断奶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炎症产生[3]和自由基代谢失衡[4],自由基代谢失衡会导致机体内细胞受损[5],肝脏作为机体新陈代谢的枢纽性器官,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不同含量的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饲喂断乳仔猪,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机能、肝功能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新型发酵豆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和分组
选择体重相近、日龄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280头(21±2)日龄断奶仔猪(杜洛克×长白×大白),按体重一致性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两个阶段(断奶后0~14 d,断奶后15~40 d),分别饲喂4组处理日粮。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在基础日粮中以4%(B组)、8%(C组)和12%(D组)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等蛋白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从仔猪断奶开始饲喂至61日龄共40 d。
表1 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以下简称发酵豆粕)由上海源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微生物固态发酵工艺生产而成,具有香味浓郁、色泽金黄、质地松软等特点,体外试验表明,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中苷元型ISF转化率达到异黄酮总量的85.62%,抗氧化力显著高于普通豆粕。
1.2 饲养管理
试验在上海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亭林猪场进行。饲养管理、防病、免疫接种和饲料营养按常规进行;试验仔猪自由饮水,每日饲喂5次,从06:30至20:00,每3 h饲喂1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平均日采食量:按重复记录试验开始至结束的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体重:试验开始、试验14 d和结束时早上空腹地磅秤称重,计算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血样采集、制备和测定:试验结束时每重复选择平均体重仔猪6头,采用前腔静脉采血,血液静置后3 000×g离心10 min,分离血清,-20℃保存待用。
测定血清中抗氧化能力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皮质醇]和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总胆固醇含量),测定用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测定步骤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数据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Mean±S.E.)表示。
2 结果
2.1 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见表2)
在试验前2周(0~14 d),含8%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加(P<0.05),其0~40 d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提高6%和5.8%,有提高的趋势。其他组和试验时间段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
表2 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2.2 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性能(见表3)
如表3所示,以4%、8%和12%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后,保育仔猪血清中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显著提升(P<0.05),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豆粕替代对断奶仔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皮质醇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以4%和8%发酵豆粕替代后,仔猪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分别降低35.98%和31.11%)。
2.3 断奶仔猪肝功能指标(见表4)
如表4所示,以8%和12%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后,保育仔猪血清中AST、ALT含量显著降低(P<0.05),8%和12%发酵豆粕替代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豆粕替代对仔猪血清总蛋白影响不显著,但8%和12%发酵豆粕替代组血清总蛋白有提高趋势(P>0.05),且8%发酵豆粕替代组优于12%发酵豆粕替代组。
表3 断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
表4 断奶仔猪肝功能指标
3 讨论
自然饲养状态下,仔猪哺乳时间长,断奶晚,母猪年平均产仔不足两窝[6],造成母猪利用率低、棚舍周转慢,导致生产成本高,无法适应现代化生猪生产的需求。因此,现代大型集约化猪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早期断奶的方式。但是早期断奶伴随着仔猪严重的断奶应激,包括肠道绒毛断裂损伤[7]、肠道紧密连接破坏[8]、腹泻等病症。
仔猪断奶的过程中肠道经历了一个二次发育的过程,在此阶段,仔猪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均不成熟,因此对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十分敏感。在断奶发生后的1~2周内,保育仔猪厌食、体重下降尤为明显。发酵豆粕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能够有效的除去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本研究表明,添加8%发酵豆粕能使21日龄断奶的保育猪在断奶14日内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显著增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仔猪断奶造成的仔猪掉膘、进食不足的问题。而在断奶后15~40日内,不同剂量发酵豆粕添加对保育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可能是由于仔猪的断奶应激时期已度过,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恢复了正常水平。
断奶仔猪的抗氧化能力主要通过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反映。众所周知,过氧化氢作为一种自由基可以对细胞结构产生很强的危害。本研究表明,饲喂发酵豆粕的断奶仔猪血清中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有了极显著的提升。MDA是细胞代谢的产物,机体在不良环境下活性氧自由基大量积累,导致机体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9]。本研究表明,发酵豆粕替代对仔猪血清丙二醛(MDA)影响不显著,但4%和8%发酵豆粕替代组丙二醛(MDA)有降低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体内酶类自由基清除剂,皮质醇能较好的反映动物体应激水平[10]。
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是肝脏中重要的转氨酶,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肝脏细胞内,当肝脏受损时,细胞坏死,转氨酶进入血液,使得血液中AST及ALT含量升高。本团队通过对发酵豆粕的异黄酮含量检测[11]和体外抗氧化试验研究[12]发现,发酵豆粕具有比普通豆粕更高的异黄酮含量,且体外抗氧化能力优于普通豆粕。本研究表明,采用发酵豆粕部分替代传统豆粕能够显著降低仔猪血清中AST和ALT活性,提示在仔猪断奶后饲喂发酵豆粕能够提高仔猪肝脏功能,减轻肝脏损伤程度,其机理可能与发酵豆粕有较高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血清总蛋白(TP)也是重要的肝功能指标,生物体内许多酶类都是蛋白质,在肝脏中合成,TP下降表明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可能受损。本研究表明,采用发酵豆粕部分替代8%传统豆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仔猪血清蛋白含量,但与普通豆粕相比,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4 结论
采用一定比例的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饲喂断奶仔猪能够提高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提高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的趋势。采用8%和12%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饲喂断奶仔猪能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有提高血清总蛋白的趋势。试验结果提示,可以采用8%的高活性大豆异黄酮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作为保育断奶仔猪日粮,并且在断奶后两周内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