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冬季适宜投喂频率的研究
2017-01-05汪福保程光兆崔顺东李建奋伍笑梅程明钧
■汪福保 程光兆 崔顺东 李建奋 伍笑梅 程明钧
(佛山市南海区杰大饲料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211)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原产北美洲的淡水河流和大型湖泊中,现已被广泛移养世界各地,因其肉嫩味美深受消费者和广大钓鱼者的喜爱,国际市场甚为畅销,素有“淡水石斑”之称。我国1984年从美国引进,目前已有较大的养殖面积,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等地。广东省是加州鲈养殖规模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佛山市的顺德区和南海区,浙江湖州和江苏吴江也有较大的养殖面积。近年来,随着加州鲈饲料配方技术的进步,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成功的案例不断增多,由冰鲜转为饲料将是加州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投喂管理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目前尚未见到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情况下的投喂管理研究,制定合适的投喂策略迫在眉睫。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确定冬季条件下(水温17~20℃)加州鲈的适宜投喂策略,为加州鲈的投喂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与试验条件
1.1.1 生长试验
1 000尾加州鲈来自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某个体养殖户,为同一批亲本孵化而来,暂养10 d后开始正式分组试验,暂养期间每天1次投喂试验饲料(杰大牌加州鲈6号料,由佛山市南海区杰大饲料有限公司提供)。暂养结束后选取体质健壮且规格相近的个体300尾,平均初始重量(179.1±0.9)g的试验鱼,随机分配到15个有效水体积为500 L的循环水玻璃钢养殖桶中,水交换速度为30 min∕次,试验分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5个试验组的投喂策略和具体时间为:隔天投喂(隔天17:00)、一天1餐(每天17:00)、一天2餐(9∶00、17:00)、一天1餐75%(17:00)、一天1餐50%(17:00)。除最后两组外,其余均按饱食投喂,记录每次残饵数量与每天余料,75%和50%组投喂量根据一天1餐组3个试验桶实际摄食量的平均值来确定。整个试验期间水质指标为:水温17~20 ℃,溶解氧为 6.0~8.5 mg∕l,pH 值 7.0~7.8,氨氮0.05~0.20 mg∕l,亚硝酸盐 0.02~0.05 mg∕l。室内为透明塑料屋顶,光周期为自然周期,试验结束前一天停止投喂。试验共进行60 d(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2月23日),中途30 d称重一次。
1.1.2 胃排空和溶解氧测试
取500尾健康无病、大小一致、平均体重200 g的试验鱼养殖于3.3 m×3.3 m×1.0 m的水泥池中暂养一周后进行胃排空试验,暂养期间按一天1餐饱食投喂试验饲料(8:00),等摄食完全正常后开始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参考孙晓峰等(2011)方法。试验期间水体增氧和水体循环次数保持恒定,采用在线溶氧测定仪每间隔1 h监测投喂前后24 h内的水体溶解氧变化。
1.2 样品采集与计算分析
试验开始、30 d以及结束时对各组试验鱼计数、称重,计算其增重;统计饲料投喂量、残饵重量(换算为干重)和余料量,计算摄食量和饲料系数。60 d生长试验结束后,每试验组3个平行随机各取10尾鱼,共30尾鱼,分别称重、测体长,解剖观察肝脏颜色、取内脏、肝脏、肠系膜脂肪,称重计算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脂体比。肝脏留样放入-18℃冰箱用于常规成分检测。肝脏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按国标方法测定。
碳水化合物含量(%)=100-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
肥满度(g∕cm3)=体重×100∕体长3;
尾增重(g∕尾)=末尾均重-初尾均重;
尾摄食量(g∕尾)=(投喂量-残饵重-余料)∕尾数;
饲料系数=尾摄食量∕尾增重;
脏体比(%)=(内脏重-性腺重)×100∕体重;
肝体比(%)=肝脏重×100∕体重;
脂体比(%)=肠系膜脂肪重×100∕体重;
正常肝比例(%)=正常肝数量∕总数×100。
因试验期间加州鲈处于性腺发育期,性腺比例过大,显著影响脏体比结果,为减少误差统计时扣除。
1.3 数据处理
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X±SD)”表示,不同处理组数据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检测达到显著差异(P<0.05)的平均值用Duncan’s法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记录统计胃排空时间和溶解氧变化使用EXCEL 2010进行不同数学模型的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1)
试验过程中,各组鱼未出现死亡,成活率均为100%。由表1可见,一天1餐75%和一天1餐50%组摄食量、尾增重均显著低于一天1餐和一天2餐组(P<0.05),1天1餐75%组与隔天投喂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天1餐和一天2餐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生长性能指标排序来看:一天1餐>一天2餐>隔天投喂>一天1餐75%>一天1餐50%。
2.2 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形体指标的影响(见表2)
从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为过分限制投喂(50%饱食组)脏体比、肝体比、脂体比和正常肝脏比例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肥满度一天1餐组最高,脏体比和肝体比以隔天投喂最高,脂体比则以一天2餐最高。肝脏状况方面,一天1餐50%组和一天1餐75%组正常肝比例最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2 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形体指标的影响
2.3 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肝脏营养成分的影响(见表3)
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肝脏水分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一天1餐75%组和一天1餐50%组相比其他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肝脏粗蛋白、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均在一天1餐50%组达到最低值;肝脏粗灰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肝脏营养成分的影响(%)
2.4 试验鱼胃排空时间和水体溶解氧变化(见图1)
图1显示,试验鱼饱食投喂后胃内饲料排空变化,随时间延长呈不断下降趋势;图2显示投喂前后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变化,随时间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这是加州鲈在消化饲料过程中消耗了水体的氧气造成。以三种数据模型分别拟合其胃排空和溶解氧试验数据,按各模型的判定系数R2来判断,二项式模型更适合胃排空曲线,而三项式模型更适合水体溶解氧变化(见表4)。根据模型计算得知,加州鲈胃内饲料完全排空的时间为20 h左右,达到投喂前水平,水体溶解氧达到投喂前水平为20 h左右,二者基本一致。
3 讨论
本试验期间为全年水温最低时期,试验条件与土塘有较大差异,故生长速度相比稍慢。鱼类摄食量可以随着投喂频率的提高而增加,从而达到提高生长速度的效果(Sveier等,1998)。目前关于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与饲料系数的影响主要有3种不同的观点:①鱼类摄食率随着投喂频率改变而变化从而促进其生长,与饲料系数不相关,如星斑川鲽(孙立慧等,2010)、斑点叉尾鮰(Andrews等,1975)等。②鱼类特定生长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提高,饲料系数也随之降低,如瓦氏黄颡鱼(王武等,2007)、虹鳟等(Windell,1978)。③饲料系数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如大黄鱼(张瑞键等,2013)、大吻鲈(Tsevi,1992)等。而关于投喂水平的研究方面,翘嘴鳜(王乾等,2013)、牙鲆(李滑滑等,2013)、大菱鲆(陈晶等,2013)等大部分品种生长均随投喂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在本试验中,加州鲈随投喂水平的提高(1天1餐情况下50%饱食、75%饱食到100%饱食),生长速度有逐渐加快的趋势,饲料系数则显著下降。在投喂频率方面,一天2餐与一天1餐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但有朝着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如生长指标开始下降,肝脏和肠系膜脂肪增多),试验过程中也观察到1天2餐的摄食量反而不及一天1餐,而且存在早晚摄食情况的明显差异(早好晚差或早差晚好),表明在投喂第二餐时,第一餐的饲料还未完全消化完毕,两餐之间相差约8 h。从加州鲈胃排空时间以及水体溶解氧变化规律中也佐证了这一点,8 h后胃内饲料尚未消化完毕,水体中的溶解氧也未恢复到投喂前水平。
图1 试验鱼胃排空变化
图2 水体溶解氧变化
表4 试验鱼胃排空和水体溶氧曲线3种数学模型拟合结果
形体指标和肝脏营养成分变化清晰地显示了人为过分限制投喂对加州鲈造成的不利影响: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脂体比、正常肝脏比例,肝脏蛋白、脂肪、糖原均呈下降趋势,肝脏水分则显著升高,表明限制投喂后加州鲈存在营养不良,而没有限制投喂的各组肝脏状况则显著好于限制投喂组。本试验条件下水温高于同期室外鱼塘约2℃,而且也高于往年同期水温,推测在水温进一步下降时,最适投喂频率应进一步降低。综合来看,在水温较低时,应通过减少投喂次数,而不是人为限制投喂量来达到降低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水温17~20 ℃条件下,179~260 g加州鲈适宜的投喂频率为一天1次,适宜投喂水平为饱食投喂,胃排空时间和水体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可作为制定适宜投喂策略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