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探析
2017-01-05朱甜
朱甜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探析
朱甜
论文对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于2015年3月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框架》)的背景、理论基础、基本框架和内容进行介绍,并从弱化信息意识、拓展信息能力、突出信息道德,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加大图书馆员与教师的合作力度三个方面分析其基本特点和对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启示。
信息素养高等教育美国
DOI10.16810/j.cnki.1672-514X.2016.12.020
2000年1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以下简称ACRL)批准了一份旨在指导和评估高等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标准,即《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标准》)。在接下来的15年中,该标准的制定和广泛运用,为美国乃至全球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依据,为高校评价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供了工具,也为全球高等教育环境下探讨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个框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高等教育环境变迁,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信息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为了适应多样化的信息生态系统,人们的信息素养外延不断拓展。原有的信息素养标准在新的数字环境和教育环境下逐渐捉襟见肘。新的信息素养标准呼之欲出。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ACRL在2015年2月颁布了全新修订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框架》)。新《框架》的颁布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深入地理解《框架》的内容和精神,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框架》概述
1.1 背景和变迁
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和Web2.0应用的深化,以及社会化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广泛使用,使得网络信息用户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同时,信息的创造、组织、传播模式也日趋多样化。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情景下该具备怎样的信息素养,该如何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引发了学术界广泛地讨论和研究。学者们对《标准》是否能继续适应当前的信息环境也提出了质疑。2011年7月ACRL成立特别工作组着手对《标准》的内容进行评估。2012年6月工作组提议对《标准》进行更新和修订,并于2013年提交了修订建议:在知识创新和传播过程中对现有的思想进行反思;适应全球高等教育环境的改变;从具备信息素养到信息通晓的转变;拓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元素养、媒体素养、数据素养、全媒体素养等。2014年的2月、4月和6月工作小组先后发布了《框架》的第一版、第二版,并通过ACRL和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广泛收集反馈意见和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同年11月发布了《框架》的第三版。ACRL信息素养标准委员会(ACRL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Committee)和ACRL标准委员会(ACRL Standards Committee)在12月对《框架》第三版进行了审查和评估,并由ACRL标准委员会向ACRL董事会提交《框架》最终版本。2015年2月在芝加哥举行的2015ALA冬季会议上,ACRL董事会发布了《框架》的正式官方版本。
1.2 《框架》的理论基础
《框架》之所以没有沿用原来《标准》的称谓,而启用“框架”的提法,是因为整个《框架》建立在一系列灵活、开放的核心概念基础上。它打破了《标准》教学大纲的形式,摒弃了具体的执行指标,将关于信息、研究和学术的相关概念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概念交叉的网状体系。
1.2.1 阈值概念
阈值(threshold concept)又被称为临界概念。阈值这一概念源于英国教育学界,由Jan H.F.Meyer和Ray Land提出,是指学习者实现创新观念、理解学科和拓宽知识域所需要的基础概念,是通向任何学科领域的基础概念[1]。阈值概念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科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转换性(改变学习者态度或观点)、整体性(将不同概念统一为一体)、不可逆性(一旦被理解就不会被忘记)、界限性(确定学科的界限)和困惑性(针对学习障碍)五大特征[2]。《框架》以6个阈值概念为主体结构,并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阈值概念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同时在每个阈值概念下设置了知识实践(knowledge practice)和意向(disposition)两部分知识体系,辅助阈值概念的理解和学习。
1.2.2 元素养
元素养(metaliteracy)是催生其他素养的素养,是一个通过整合和吸收其他素养的理念和技术,指导人们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社会化媒体和在线社群开展信息的获取、生产、分享的综合素养框架,能提升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3]。元素养的学习主要由四个领域构成:情感(Affective)、行为(Behavioral)、认知(Cognitive)、元认知(Metacognitive)。元素养概念在2011年由Thomas P.Mackey和Trudi E.Jacobson提出,并引起了ACRL的极大重视,Jacobson女士也被ACRL聘请为特别工作组负责人,着手对原《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元素养对信息素养的发展作出了全新的展望,希望人们作为信息的消费者和创造者从行为、情感、认知和元认知等方面更好地适应信息生态系统,实现在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协同创新。
1.3 《框架》的内容和结构
《框架》由简介、框架和附录三部分组成。简介对阈值概念、元素养以及新的信息素养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框架主体结构进行了简要介绍。《框架》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系列综合能力的集合,包含反思信息的发现过程,理解信息的产生和价值,并利用信息创造新的知识,还包括参与信息活动的伦理道德。
《框架》的主体部分由信息权威性的建构与情景有关(Authority is Constructed and Contextual)、信息的创建是一种过程(Information Creation as a Process)、信息具有价值(Information Has Value)、研究即探究(Research as Inquiry)、学术即对话(Scholarship as Conversation)、检索即策略式探索(Searching as Strategic Exploration)六大阈值概念以及辅助理解和学习每个概念的知识实践(knowledge practices)和意向(dispositions)组成(详见表1)。阈值概念描述了本部分涉及的相关知识范围和内容,知识实践着重展示了如何掌握“阈值概念”所阐述的内容,意向表述了学习者对待本部分知识应持有的态度和心理建设。
附录部分由附录1《框架》的实施(Appendix 1: Implementing the Framework)、附录2《框架》发展的背景(Appendix 2:Background of the Framework Development)和附录3关于《框架》的进阶阅读资源(Appendix 3:Sources for Further Reading)三部分组成。附录1对图书馆员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如何运用《框架》给出了建议,建议馆员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框架》核心概念相结合来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创新信息素养课程,鼓励与其他的馆员一起讨论、研究和分享教学经验,并争取与教师更广泛地合作。同时,也对教师和高校管理层支持《框架》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运用提出了建议。附录2介绍了《框架》发展的背景以及特别行动组成员的名单。附录3为想要进一步研究《框架》内容以及运用阈值概念开展教学活动的人群提供了进阶阅读的资源。
2 《框架》的特点及启示
2.1 弱化信息意识,拓展信息能力,突出信息道德
表1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主体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Web2.0的深化应用以及学习环境的全面数字化,信息已经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他们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有意识地获取信息。但是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管理,合理评估信息价值,利用和整合信息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一大难题。
《框架》认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高校学生能理解并适应动态的信息世界,能发现、评估和管理信息,开展批判性的思考,进行知识创新且具有学术道德。与《标准》相比,《框架》内容对个人信息意识的描述相对弱化,拓展和细化了信息获取、信息创建、信息加工、信息评估、信息利用和交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信息能力范畴的内容,突出了尊重知识产权、规范网络行为、合理引用他人成果、信息安全等信息道德内容。
根据《框架》的精神,图书馆员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细化信息管理、信息评价、信息分析与利用、信息分享与协作创新的内容,并加强信息社会道德培养。信息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产权是法律和社会的共同产物,从而更好地区分各种知识产权相关概念及其特点,同时让学生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参与知识实践,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在信息社会中的权利和责任。
2.2 信息素养教育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开展
《框架》将信息素养培养与学术过程相融合,引入批判性思维对学术权威提出挑战和质疑,重视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信息行为,强调学术探究和信息交流,更符合高校的教育环境。Web2.0的深化应用,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全面数字化,他们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渠道更多来源于互联网,如何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成为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一大挑战。《框架》认为权威的构建与情景有关,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权威构建标准,不同信息需求会影响对信息权威的判别。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要强化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失误,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立场,从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框架》将学术研究看作是一个与信息相关的开放式的探索过程,并且学术观点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该学术问题持续的信息交流和交换来实现,学术对话将推动学术研究的开展。大学生应该合理定位自身在学术研究体系中的地位和层次,思考自我的学术价值,积极地与权威或者合作者开展对话。《框架》建议信息素养教育要涉及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专业技术课程、学术研究以及团队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学习中合作性的培养,扩大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参与性,并不断提升其创造力。
2.3 加大图书馆员与教师的合作力度
《框架》鼓励馆员争取与教师的更大合作,从整体上设计信息素养课程计划,将信息素养教育充分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去。馆员应学会分析高等教育环境中信息素养核心阈值概念及其相关元素的特点,将特定的概念与不同等级的课程相结合,结合本校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贯彻信息素养教育理念,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及时获取教师的反馈意见,并进行相关的教学效果评估,适时调整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同时希望馆员能与同行分享教学经验,开展同行之间的交流和探讨。
为了更好地贯彻《框架》精神,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框架》对高校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教师能加强与图书馆员的对话,并从学科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出发,提出更好地开展该领域学习和科研所需要掌握的专业信息技能和信息行为方式,与馆员合作将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日常教学,设计更利于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和作业等。
3 结语
《框架》对在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情景下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作为一个灵活、开放和包容的指导性文件,《框架》建议广大馆员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适时调整和补充《框架》的内容,以不断完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深入领会《框架》的精神,理解和掌握《框架》的核心概念,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结合国情和校情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1]MEYER J H F,LAND R,BAILLIE C.Threshold concepts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M].Rotterdam:Sense Publishers,2010:4-7.
[2]彭立伟.美国信息素养标准的全新修订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5(6):109-116.
[3]杨鹤林.元素养: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新标准前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5-10.
[4]BURGESS C.Teaching students,not standards:the new ACRL information literacy framework and threshold crossings for instructors[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2015(1):1-6.
[5]ACRL.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2016-01-12].http://www.ala.org/acrl/ files/issues/infolit/framework.pdf.
朱甜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浙江杭州,310002。
Analysis on ACRL’s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
Zhu Tian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Framework)is promulgated by Association of 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ACRL)in March 2015.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ramework from the aspects of background,theoretical basis,basic framework and content.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mework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ILE)is presented in three aspects:ILE should attach greater importance to the information? morality and information using ability,instead of information awareness;academic research is the core of ILE;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librarians need to extend cooperation with the faculty.
Information literacy.Higher education.USA.
G254.97
2016-03-25 编校:陈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