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 那一抹瑰丽蓝
2017-01-05撰文王志琴图片提供京锐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
撰文>>>本刊记者 王志琴 图片提供>>>京锐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
景泰蓝 那一抹瑰丽蓝
撰文>>>本刊记者 王志琴 图片提供>>>京锐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
在中国的古代工艺中,绝大部分技艺都是上行下效,宫廷与民间并存制作,唯独景泰蓝,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
掐丝
点蓝
烧活
景泰蓝,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掐成各种花纹的铜丝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为景泰蓝在中国明代景泰年间兴盛起来,所以被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为这种器物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
舶来的瑰宝
有关掐丝珐琅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元代。当时,这种工艺从阿拉伯地区传入,被称为“大食窑”。明初曹昭所著《格古要论》“大食窑”条目下就记载着:“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拂朗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合儿、盏子之类,但可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夫文房清玩也。”那一时期的掐丝珐琅极具西域风情,具有繁复绵密、蟠曲虬结、极重线条和设色等装饰性特点。但是元代工艺较为简单,制作出来的掐丝珐琅比较粗陋,不仅胎型笨重,掐丝欠均匀,而且色彩也比较单调。
到了明代中期,景泰蓝制作工艺日渐成熟。明代景泰年间,掐丝珐琅工艺被御用工匠创新改良,广泛应用于宫廷装饰与祭祀。这一时期,宫中设有专门生产景泰蓝的机构,由内务府监造局掌管。工匠们制作的景泰蓝不仅器型多样,釉色更是丰富,除了早期的宝石蓝、菜玉绿、鸡血红、车渠白等颜色之外,工匠们又烧制出了葡萄紫、翠蓝和玫瑰色,景泰蓝看上去更加纯净透亮。但不幸的是,随着明代的灭亡,景泰蓝工艺一度陷入低谷。
清代康熙年间,景泰蓝开始重新烧造。比起前朝,清代景泰蓝制作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工艺全面兴盛,乾隆皇帝曾下旨制造掐丝珐琅佛塔六座,这一组高两米有余的铜胎蓝绿地掐丝珐琅宫殿亭式佛塔,工艺繁复,纹饰曼妙,充满恢宏庄严的皇家气象,是掐丝珐琅的巨制。
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工匠们不仅可制作仿古铜器和宗教仪典方面的大型供具,更另辟蹊径地烧制各种动物造型的实用兼陈设器皿,器型从盘、碗、盒、熏、炉、鼎、樽、壶等物什的制作扩大到了日用家具,出现了景泰蓝的桌椅、床榻、箱柜、屏风等等。
磨活
清末,北京民间的掐丝珐琅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市面上出现了老天利、德兴成、志远堂等民间景泰蓝作坊。同时,朝廷在民间兴办工艺局,下设珐琅作坊,所生产作品数量庞大,成为宫廷掐丝珐琅生产的后备基地。清代灭亡后,宫廷里的匠人们散落到民间开办作坊,景泰蓝开始在民间发展。
如今,景泰蓝与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一起被称为“燕京八绝”,是最具皇城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2006年景泰蓝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送给各经济体领导人的礼品中就有一件采用了景泰蓝工艺的《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
皇家重器
关于景泰蓝的产生有一个传说:元代初年,皇宫失火,金銮殿与众奇珍异宝烧成了一片灰烬,但废墟中多出了一件色彩斑斓晶莹闪耀的宝瓶。皇帝对这个瓶子爱不释手,当即传旨限京城内工匠三个月内仿造出此物,如若不然,全部杀头。工匠们不知这个瓶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冥思苦想始终不得其法。后来,一个老工匠梦到女娲娘娘显圣,告诉他制作宝瓶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工匠们终于做出了宝瓶。因为这种珍品是皇宫里一场大火烧出来的,人们都称它“奇宝烧”,普通人没有资格拥有“奇宝烧”,这种艺术便成了宫廷艺术。
传说终归只是传说,不过景泰蓝在清末同光中兴之前一直为宫廷独有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的古代工艺中,绝大部分技艺都是上行下效,宫廷与民间并存制作。比如瓷器,有官窑也有民窑;玉器也分宫廷制作和民间制作,唯独景泰蓝,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
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因为景泰蓝制作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所以这种珍贵的珐琅制品很长时期内主要在宫廷中制作,专供皇室享用。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皇室吃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人全部用瓷器。景泰蓝器皿在正式宴桌上,其象征性的地位远比瓷器及金银器尊贵。
掐丝珐琅之所以在几百年里成为宫廷专有的华贵艺术,一方面因为铜胎掐丝珐琅价值不菲,尤其是元明时期的掐丝珐琅器,胎体厚重,全由纯铜制成,极少的甚至用金做胎;另一方面,掐丝珐琅具有钟鼎富贵之气,因此被历代帝王当作独一无二的皇权与财富的象征。
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每一件景泰蓝作品的制作需要历经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活、镀金等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手艺精湛的工匠来完成。
“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裁。不得白急(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这首古老的民谣不仅道出了景泰蓝制作过程的繁复与艰深,也形象地总结了景泰蓝制作工艺中需要遵守的一些规矩,比如直到现在,把铜丝粘到铜胎上仍然要用到白芨。
只是,工匠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也在凭借新的科技手段来提升景泰蓝制作工艺。作为行业内一家拥有主研发烧蓝电炉的企业,京锐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锐公司)在烧蓝这个环节上先行了一步。
烧蓝是景泰蓝制作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的烧蓝使用煤炭做燃料,不仅会造成污染,而且温度的高低基本全靠烧蓝技师来掌握,温度稍有差池景泰蓝就会出现崩裂。只有水平极高的技师才可能保证对烧蓝温度的控制,而且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2008年,位于京东景泰蓝文化之乡——河北大厂的京锐公司借助景泰蓝生产集散地的优势,自主研发出了带有电子数据控温设备的烧蓝电炉并投入使用。凭借先进的设备,景泰蓝在烧蓝环节实现了数据化和标准化。该公司总经理徐国伟介绍,使用电炉烧蓝不仅改善了烧蓝技师的工作环境,还保证了景泰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景泰蓝行业的环保达标水平。
不仅如此,京锐公司还先后帮助业内其他企业制作了相同的电炉,徐国伟介绍,这样既能顺应保护环境的大潮,同时也能提升产品的品质,对整个景泰蓝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
徐国伟说,“景泰蓝是老祖宗的奢侈品,是精神产品,是供欣赏和把玩的东西,糙不得。”而如何让景泰蓝这门古老的技艺更好地发展传承,以及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景泰蓝,一直都是包括徐国伟在内的热爱景泰蓝的人们在不断探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