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毓秀间艺术冠群芳
2017-01-05
·本刊记者李妍婕
山水毓秀间艺术冠群芳
“生于40巴蜀油画暨巴蜀影响力当代书画展”
米金铭《如云系列》
东方腾弘《彼岸》
“巴蜀山水多神秀”,壮美的山川和勤劳勇敢的四川人民,使巴蜀大地充满了灵性和创造力。于是,在这毓秀山水的滋润下,走出了这样一批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生于20世纪40年代,闪耀在巴蜀当代艺术领域,并承载带动新生一代艺术家传承和弘扬四川美术事业的“使命”;他们在当代艺术界具有极大影响力,他们用手中的画笔阐释着对生活、生命的体验和追求……
2015年12月5日上午,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联指导,四川博物院和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支持,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主办的“生于40巴蜀油画暨巴蜀影响力当代书画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
走进展馆,当代巴蜀名家的精品书画作品映入眼帘:红色袈裟着身,满脸络腮胡,达摩尊者闭目盘坐在画中,是在念经,还是在祈福?他身上散发出宁静与祥和——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名誉会长、第一批巴蜀画派卓越成就代表戴卫的这幅《达摩图》,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禅意。
“你看这幅画,左右两边全是黑色,就中间窄窄的部分画了几树梨花和一树桃花,还有青草,好有创意。”在中国油画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会长马一平的画作前,观众小声地讨论起来了。“这幅《裂缝中看到的春天》,感觉既写实又唯美,要多品味,才能了解大师的心意。”
何多苓《肖像》
“生于40巴蜀油画暨巴蜀影响力当代书画展”现场。图/廉钢
一条蜿蜒的公路在崇山峻岭间盘旋,一辆又一辆汽车穿山而过,而更远处除了棕褐色的山,就是绵延的雪山和绮丽的云彩,这样一对比,突然觉得人在大自然中多么的弱小,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何冠霖的《一路向西》,让人更多地关注到自然带给人们的心理和精神体验……此次书画展邀请了巴蜀地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加盟,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呈现了不一样的巴蜀画派创作气象。“本次展览意在推动四川美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壮大美术川军队伍,加快推进巴蜀画派的品牌建设。”巴蜀画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杰说。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一级美术师、艾青之子艾轩于1979创作的《肖像》、1981年创作的《静物》两幅画作,时隔30年,在四川博物院首次揭开了神秘面纱。而开创“伤痕艺术”的第一批巴蜀画派卓越代表人物高小华也带着他的经典力作《写生·丽人》《画室NO.8》亮相。
作为50后杰出艺术家代表,高小华坦言,自己是“站在40后这些画家的肩膀上”走出来的。他们很多从事过教育工作,所以对于新生代的艺术家来说,直接或间接地从前辈身上得到过很多“养分”,并且视之为榜样。“正是有这种榜样的力量,才使巴蜀地区的艺术不断传承和发展壮大”。
前不久,首届四川艺术节文华美术奖评选,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艺术品牌“巴蜀画派”的政府引领作用,其宗旨就是要创作更多具有巴蜀风格、中国气派的美术精品,培育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让四川美术事业在区位“高原”凸现艺术“高峰”,吹响巴蜀画派的艺术集结号。
何冠霖《一路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