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统视角下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背景下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比研究
2017-01-04臧夏秋陈平辉
臧夏秋+++陈平辉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高校传统视角下的人才培养基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职业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做出对比,主要涉及的内容为两种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课程体系的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业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对比。
【关键词】能力本位 职业应用型人才 传统人才培养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44-02
高校的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是够用、必须和有效理论。该种形式的教育和普通教育建立在学科体系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不同的,传统的单向式的教育方式可以实现教师知识的传授占据核心地位,学生静态接受知识,这一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对动态世界的认知能力培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脱节[1]。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及经济结构在逐渐改变,这就使得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教育核心问题变为了就业及发展。当前背景下,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逐渐变成了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逐渐成为我国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刻不容缓。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对比分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单纯的停留在理论上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主动实行教学改革,在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但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参加更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牢固的记在心中,才能在实践教学中积累经验。
在创新创业背景培养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技能运用中,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在未来,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将会被企业十分重视[2]。对此学校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的个人职业能力、素质和适应能力做出全方位的培养,同时还要为学生灌输一定的创新意识。在平时的职业能力培养中为学生灌输一定的创新思维。不能将教学的眼光局限在传统的陈旧的专业技术发展中。教师要从宏观角度上,略过过去的一些知识技能发展,重点为学生讲解技术原理和核心。结合当前最为先进的职业技术或是职业观点,促使学生时刻站在社会发展的技术顶端,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对专业内容在未来的发展及运用做出展望,实现学生在将来的职业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不断进行创新和创造,进而成为企业和社会都重视和需要的人才。
二、服务面向定位的对比分析
高校环境相对而言比较封闭,学生未迈入社会,并不了解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完善创业援助,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和知识结合的就业平台,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指导,创造更多的在校就业实践机会,充分训练自身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在未来可以更好的适应职业需要。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职业应用型人才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由于我国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劳动市场,加强市场流通,借助立体交叉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资格和市场准入制度的改进,结合基础、专业、职前教育等形式,并且要结合相应的长期和短期培训,融合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对劳动者的素质实现提升,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工作的顺利转化机制,加快职业人员的职业转化和流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单纯的技术培训朝着全面性人才、终身学习的职业应用型教育转变。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限制于技术教育类的人才培养中,其同其他的现代教育有着相同点,要担负着对终身学习观念学生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
传统视角下的课程体系是封闭式的,注重知识体系。学生在教室接受一段时间的课程讲授,掌握一定的知识后,在实践性较强的知识部分会安排一些实验。或是出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安排和所学知识相关的调查实践活动等。教学体系内的实践部分安排缺乏系统性的安排。
创新创业背景下要求课程体系是开放式的,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知识技能,要求知识体系宽,课程开放宽。产学结合是实现教育系统和生产技术的结合,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产业结合是对高校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融合创业实践、能力获得、知识掌握等。聘请相应的企业家及产业研发人员到高校进行讲授,借助丰富和充足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新创业指导;针对学术及科研,在企业所属的领域内开展科研互动及企业合作产品开发;在教学中,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对企业文化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行突出;在开展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年或是更长的实习实践,促进学生在实践内学习,延伸学校的人才培养到工作一线。并且加强产业研究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建设校企合作的实验室等。
四、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传统视角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的“一言堂”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模式。创新创业视角下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便要求“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形成学生项目开放式教学模式,当前背景下老师为服务者,学生为主动者。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由于学习的专业不同,受到专业对口的行业和企业影响不同。专业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限制在传授专业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对应的行业及企业。专业课教师通过接受行动,师生之间缺乏主动性的信息双向交流,该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性和应用性能力。
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得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形式教学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和活动,实行开放型高校教育,实现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化管理体制及教育方式。实现将传统教师作为主体的知识传统转化成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和探究过程。在教学实践内,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行有效锻炼,积极的捕捉学生的灵感,有目的的对学生深入思考习惯进行培养,充分发挥民主方式,教师在向学生施教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总结教学经验。采取积极性的启发方式和讨论方式等开展教学,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意识的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内担负着组织教学、知识引导等责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3]。这些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科研、教学及企业实践经历,因此教师的学习和学校的师资培训体制很重要。
五、学生学习方式与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对比分析
传统视角下培养人才的学习方式为单独式,现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注重团队合作,结合第二课堂实践,学生学习资源不只来自于课本,更多来自于市场调研,契合市场需求。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在传统视角下人才培养以试卷、考试分数为主导,衡量学生学业,学校管理;对现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更关注能力要素,用实践环节作为主要参考评价方式以及以实践性、综合性、项目性等考核评价方式为导向,要向分类评价方式转变。
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元联动评价体系。首先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校企联动、政府和学校联动、学校和社会联动、师生联动、教师同教师间多元主体联动评价的形式。大学组织和职能社会属性决定了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是多元情景内的主体,培养具备职业应用型的人才需要构建多主体联动评价系统。
其次要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多元知识互构评价方式。学生应该是课程内的活动伙伴并不是容纳器,大学需要超过知识的客观性及真理性,大学教育的挑战就是将知识及真理的道德范围更加中心和明确的嵌入到学生经验内。传统评价对高等教育的知识价值进行认真审视,在评价过程中片面的追求掌握客观知识,将记忆知识的能力评价对创新思维能力,构建知识能力及创新使用知识的能力进行取代。创新人才培养要改变对学生将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的知识质量关。多元只是联动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实现学生知识的具体化作为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基本理论知识、生活应用知识等,课堂教学情景的设计将要围绕怎样使得学习充分调动知识资源库,怎样创新运用知识信息能力展开,建立可以充分的体现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及创新使用知识能力等多元知识联动评价策略。
知识学习及传授在教学活动内很重要,因此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职业应用型人才的评价和传统的教育评级方式,其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同样很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内参与检验、诊断、完善和调整已有知识实行评估,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展开评估。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
六、小结
和高校传统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比较,高校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更加培养学生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进行不断的补充,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此外高校要和时代保持同步,及时结合时代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课程教学改革,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现代高校职业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素香,李淑一,冯祥,郭静.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12:122+121.
[2]李槟,宋淑红,徐慧琴,郭海建,赵楠,张冰冰,郭思博.基于“创业驱动”的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6,02:76-77+80.
[3]唐瑾,李迎春.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