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核算的浅析
2017-01-04周军
周军
摘要:科学事业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了各类自然、社科、综合等研究、开发单位。这些单位一直承担着政府各类科技支撑计划及基金项目的研究,拥有数量众多的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中有些已经满足了会计上确认无形资产的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从制度上、内部管理上对于无形资产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相关财务报告中也提及较少。知识产权不予以被确认,导致单位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利于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新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容上对无形资产核算上进行了修订。文章对新制度的核算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核算;改进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事业单位也逐渐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加强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及制度,对《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上对无形资产重新进行了修订,使得无形资产核算得到了重大改进。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重大变化进行详细的解读和理解,才能将新制度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一、新制度下无形资产核算内容
无形资产是属于非货币性资产,新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成本能可靠的计量,很可能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一种资产。主要内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等。科学事业单位购入的独立应用软件,也应当列入无形资产。这个新的内容是充分借鉴了企业无形资产核算内容,使得科学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核算内容更加明晰、准确,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新制度规定科学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应当采用平均年限法对进行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名义价值入账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摊销。新制度中在资产类科目中增设了“累计摊销”,作为无形资产的备抵科目,以此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在净资产科目中增设了“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处置核算过程如下:
(一)无形资产取得
无形资产的取得主要有购置和自行研发,目前科学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主要来源为购置,现在以购置无形资产来列举会计科目:
借:无形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同时
借:支出类科目
贷: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
上述过程核算的方法是体现了收益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既体现了资产负债财务状况,也同时体现了财务预算收支情况,与企业核算完全不同。
(二)无形资产摊销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累计摊销
在购入无形资产时,已将购置成本一次性全部计入了支出,所以在摊销时不能类似企业将摊销金额计入成本,而是通过减少净资产来反映单位真实的“家底”。
(三)无形资产处置
转入待处置资产时
借:待处置资产损溢
累计摊销
贷:无形资产
实际核销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未摊销完的金额从净资产中一次性进行核销,上述两个步骤实际过程中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
二、新制度下无形资产核算的不足与探讨
(一)没有增设“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的资产减值准备。科学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随着内部、外部环境等发生变化,若不对其进行减值测试,会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体现单位财务状况。
(二)对无形资产“虚提摊销”有待进一步改进
现有制度中,无形资产的摊销的核算涉及到的科目资产类与净资产类,与企业核算方法是存在本质差异的。企业发生一笔支出要么资本化形成资产,要么费用化形成当期费用。科学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是资本化的同时费用化,这种核算方法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要求。但是这种方法没有再根据科学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再进一步改进。对于除政府拨款以外的其他资金形成的无形资产,这样的核算方法是不利于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的。另外,大多科学事业单位也是所得税纳税人,目前的方法也不利于单位所得税的核算。
科学事业单位在加强无形资产核算的同时,也要从各个层面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对知识性劳动成果保护,有利于促进科学事业单位科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鱼永刚.浅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J].会计实务,2014(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