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研究
2017-01-04刘福英鲍静
刘福英 鲍静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23)
“互联网+”时代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研究
刘福英 鲍静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23)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视角,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和寻求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互联网+ 商务英语专业 职业精神
1 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现状述评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变革自2015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之后,“互联网+”顿成显学。对职业教育而言,“互联网+”是时代背景和趋势,是技术基础和平台,更是全新理念和思维方式。中等职业教育从培养理念、培养模式、人才评价等方面都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变。就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来说,“互联网+”时代给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1.1.2 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成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融入社会的行业,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业技能,更要培养职业精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强调“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原则并提出“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融合”。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曾在2008-2011年对本专业毕业生、用人企业进行过持续性动态走访调研。用人单位的意见是:“学历并不重要,能胜任即可。毕业生的关键能力在于: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关键素质是:吃苦耐劳精神、诚实、责任心、细心、耐心。总之,个人素质比专业能力更重要。”调研结果强调,企业非常看重毕业生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企业对于雇员人品的考察是用人的前提条件,企业非常赞赏那些将传统国学思想引入日常德育教育的学校。经过两年的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职业精神的培育已成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
1.1.3 实践教学探索成果夯实智慧教育的基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学历+职业证书”人才培养为模式,通过多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文化逐步引入校园,形成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学生参加企业各类真实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做一体,全面提升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能力和条件,教学效果明显,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实践教学探索成果夯实了智慧教育的基础。
1.1.4 数字化校园以及商务英语专业数字化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实现智慧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2011年至今,学校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商务英语专业也参与了“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主持共建共享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6门网络课程及其数字化资源,同时还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校企协作育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为“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以及实现智慧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1.2 研究意义
1.2.1 应用价值适应现代企业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迫切要求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调查的研究分析,以“责任、诚信、学习、合作、抗压”等为核心要素的职业精神已成为现代企业的首位要求。企业为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在招聘人才时会更重视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因此,研究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对帮助学生实现校园与职场的顺利对接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
引导当代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和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持续发展。据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10日第10版《奔跑吧,智慧教育》)报道,“95后”、“00后”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更喜欢技术,更依赖网络,更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互联网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也让手机成为“低头族”一种“孤独的手雷”。
中职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人过渡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外界影响。移动互联时代,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手机阻隔在生活之外。但是如何发挥互联网对中职生的积极影响,如何让技术连通心灵,实现互联网“+”,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处理好个人与行业、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赢得生存,培养“技能为表,精神为根”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中职学校需要研究和解答的考题。
1.2.2 学术价值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职业学校必须坚持按照社会需要、企业要求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将职业精神的培育放在突出位置。本课题着眼于“互联网+”的本质研究,激活学校、企业多重资源,通过实践教学以及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全方位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集合各方“智能”力量创新培育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精神。
1.3 概念界定
1.3.1 “职业精神”的概念界定职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特征,是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精神动力和行为表现。具体而言,有如下四种观点:一是职业精神要具有特定的职业特征,即敬业、爱业乃至为事业奉献的精神和高尚情操。二是职业精神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工作环境对从业者的精神风貌提出要求,具有原则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职业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精神文明层面,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使得市场经济在这一“润滑剂”的作用下得以诚信稳健运营。四是职业精神也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良好的职业精神不仅可以有效调节同一职业中的诸多关系,而且也对该类职业与社会多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具有有效调节作用。
1.3.2 “互联网+”的概念界定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互联网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是一种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其特征包括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六大特征,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宋刚博士认为:“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为本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 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问题创新点及应用点
2.1 研究目标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从“互联网+”的时代视角,总结并重点研究培育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途径和策略。
2.2 研究内容
“互联网+”时代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策略及成效研究。
2.3 拟解决的问题
寻求培育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有效途径和策略。
2.4 创新点及应用
基于“互联网+外贸”的实践教学以及研究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新平台、新模式,寻找可操作可推广的途径和策略。
3 研究方法和过程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于1997年,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力图在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等方面有所突破,培养适销对路的初级外贸人才。2009-2015年对2006-2013届实习生和毕业生连续7年进行了动态跟踪访谈和行业企业调研。结果显示,2011年以前毕业生从事的就业岗位主要偏重外贸方向,2011-2013年外贸方向就业比例却大幅下降,学生对口实习、对口就业难,层次低,能够从事外贸电商(或跨境电商)的就更少。
商务英语专业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必须立足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学校育人标准与社会用人标准的对接和融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校内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应用英语+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即“互联网+外贸”有机融合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结构调整和人才标准提高的需要,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样化路径培养人才的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多方共赢。
基于上述情况,本课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研究,明确专业定位及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跨境电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模式。具体研究过程、实施方案和推进举措如下:根据当前外贸行业背景和社会人才需求,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外向型中小企业,培养能适应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好的“国际贸易+应用英语+电子商务”即“互联网+外贸”有机融合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从事跨境电商操作、跨境电商运营与推广、外贸跟单、外贸业务、货代仓储、文员营销等涉外基层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复合型专门技能人才。
3.1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及推进举措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校企合作,成功在两个校区建立两个跨境电商人才育人项目。两个项目均面向跨境电商行业,采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培养能从事跨境电商岗位工作,具备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岗位操作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
3.2 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两个项目均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走出去”项目,从学生(学徒)中职入学就开始组班,利用课余时间面授、实操、实战。“引进来”项目则从第二学年开始组班。学校与哆啦A梦公司和九鸣教育等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招生规模,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双选等形式直接录取学生(学徒)。这些由用工企业选拔出的按“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相当于该企业的“预备员工”。
3.3 制订教学方案
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制“现代学徒制模式”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项目教学方案。
3.4 课程体系开发
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形成“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徒实践跨境电商及实战课程”为主要特征的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模式”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项目)课程体系结构见下图。
3.5 教学安排
项目课程设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实战项目三大模块。“走出去”项目,企业课程安排在每周周二周四中午和每天下午4点,学校课程正常进行;而“引进来”项目,学校课程安排在上午,由学校双师型教师指导,侧重于英语和国际贸易知识与基础技能;企业课程安排在下午,由企业专家训导,侧重于外贸业务和“互联网”电商技能技巧;按岗位设计的实战项目安排在晚上,由企业业务人员引导,学员分组实战。
学制主要采用“1+1+1”的形式,一年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一年时间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工学交替”学习和实训,一年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3.6 标准和制度建设
①制订校本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学徒制模式”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②完善“学徒制模式”试点相关制度。
3.7 证书获取
学生(学徒)实行双证毕业,即取得毕业证书和取得外贸单证员以及跨境电商员等相关资格证书。
“现代学徒制模式”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项目)课程体系结构图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建立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场所、校外实习基地,运用现代学徒制,促进产教结合。
4.2 校企协同育人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家长多方共赢
两个校区进行了三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先后通过速成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特色班等形式探索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学生经过一年在校培训,顺利签约实习单位并很快进入职场角色。企业找到所需人才,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学校培养人才供不应求,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家长多方共赢(见下表)。
跨境电商实践表
4.3 开发适用教材
组织编写专业核心课教材《跨境电商实务》,已出初稿,将《跨境电商实务》打造成广州市级精品课程。
4.4 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开展任务引领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任务引领,做学一体”。
4.5 建设师资队伍
建立起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及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4.6 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营运,店铺装修,PPT、PS、会声会影、H5学习,文案撰写,内页设计,视频制作,产品上架、下架、提高曝光率、发布产品、优化产品、运营公众号、格子铺销售、技能竞赛等系列实操知识传授和实践教学,教会学生师者礼、素养礼、学会做人、做员工,学会管理情绪,学会与人相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通过完成一系列团队实践任务,使其自行参悟“心态、努力、认真、沟通、坚持”的重要性,切身体会“成就感”和“荣誉感”给人的最大满足感,使内向的学生变得开朗活泼,消极的学生信心勇气大增,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心理素质得到加强,学生进步,学会感恩,牢记“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4.7 改革评价模式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
构建以外贸岗位能力为核心,校企共同制订学生学业综合评价体系;将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学生得到成长,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以2014届毕业生黎英琪和2015届毕业生张少娜两篇职场感想为例。
4.7.1 浅谈中职生职业素养(黎英琪2016/1/4)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蒙牛集团的用人原则,同时也得到社会上大多企业的认可,成为社会上考量人才的一大指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从在校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已两年有余。从公司的基层员工提升到组长,至现今的外贸经理一职,感悟最深的是“坚持”二字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坚持”是谈及这两年多以来阶段成绩的前提。除了单方面的持之以恒,还需公司对我有实质性的“需要”和不断的认可。然而这个“需要”和认可均基于这个过程中遇到种种的“磨难”之后所呈现出的应对办法及个人品质等方面进行的企业考量。
结合目前岗位性质及个人经历,加上多次的中小企业走访及中职毕业生在圈内(外贸电商行业为主)的观察得出,很多毕业生就业后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心智不足够成熟”、“离职率高”、“未形成良好的业务思维,停留在简单操作层面”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重点加强学生对“诚信、责任、团队合作、抗压、学习、感恩”等核心素质的认知尤为重要。进一步完善相应专业的课程体系,结合专业相应的就业方向及实际的就业岗位类型,开设一些相关业务思维、谈判技巧类入门课程;除专业课程外,加强素质培养(建议参考黄埔军校团队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拓展活动,体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荣誉感,通过真实体验打开学员对“团队”的新认知;系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职业理想及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校企合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引入企业文化、感恩文化及实践项目,提前在校园生活中感受职场氛围,有意识地结合几大核心要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企业了解和掌握企业最新经营理念及行业动态,从而及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氛围,潜移默化地带给学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4.7.2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感想(张少娜2016.1.5)出来社会这一年多里,我常会怀念在学校的时光。那时,学习占据了我的生活。当时,得知学校正在建立基地,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我对此十分感兴趣。要知道现在外面的跨境电商人才是十分吃香的。非常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基地,开始学习一些在课堂上教师没教过的、平时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当时还要着手准备考证,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我却很开心很充实。基地实训一年后,我顺利地进入了广州飞尚贸易有限公司实习,兴奋的同时也感到压力满满。一进入公司,我便很快上手业务了,因为做的工作跟在基地实训时的差不多。不同的是,在公司每个月都有目标,而在学校基地实训时目标任务并没定那么死。询盘情况差一点的时候心里会很急,每天都会去找一些能提高询盘的方法,去学学别人是怎么做的;产品数不够的时候,我每天加班发产品;账号出现问题的时候,马上跟主管讨论解决方法,加班加点解决问题。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接到了一个客户,便经常跟同事请教一些问题,在做推广的同时也学习谈判技巧,忙得不可开交。那时也常倒时差跟客户谈订单,心里就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要把这个客户拿下!皇天不负有心人,客户终于给我下单了,感觉一切的付出没有白费。到现在,接的客户越来越多,自己也变得越来越熟练,有机会还去学校基地给师弟师妹们讲讲实操课。一步一个脚印过来,自己真地成长收获了很多。
工作近2年,发现其他很多学校的中职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立即转变角色,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导致在实习初期就纷纷离职。我觉得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职业意识不强,缺乏对岗位和企业的了解。职业意识不是上几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应该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将职业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经过两年在校的潜移默化锻炼与培养,到毕业时就能对社会对职业岗位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校向社会过渡。出来社会工作,会觉得辛苦,那是必然的。毕竟每个月都拿工资,公司自然也会对你做的事情有要求。平时多做点事情,不要觉得做这些很吃亏又得不到回报。其实这些事情都是在一点点地在磨练培养你。
学校可能没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进入基地学习实训。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当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利用小组教学、演讲、课堂讨论、课后制作等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也锻炼这些能力,出到社会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焦虑,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让学生明白焦虑是可以通过努力进行克服的,正确面对职场中的各种压力,是每一名职场人士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
中职学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要注重打造学生的职业精神。只有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为社会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
5 研究结论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通过开展真实业务的实践教学,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与时俱进,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发展转型,找到人力资源储备库;学生在企业真实业务实战中提升飞跃,参加实践的学员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得到提高。凡有就业意向的学员100%被跨境电商企业录用,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可以说,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互联网+”时代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6 存在问题与探索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成效显著,但也存在隐忧和不确定性。首先是实践教学项目后续发展是否有稳定专项资金支持,是否能继续吸引企业常驻,是否能巩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让企业有想头有甜头有盼头,愿意投入更多产品、人力、精力和资源与学校继续合作。其次是在学生升学比例上升就业比例下降的新形势下,如何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实践,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琴.中职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研究[J].职教论坛,2008,(5:下):49-51.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5SEJK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