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活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两个误区及其破解

2017-01-04刘峤吴定初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交际性辩论误区

刘峤,吴定初

(1.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54;2.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610066)

交际活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两个误区及其破解

刘峤1,吴定初2

(1.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54;2.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610066)

调研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对交际活动有两个误解。第一,只要是“说”的活动就是交际活动;第二,只有“完全交际”的活动才具有交际性,才能提高交际的能力。这两个误解分别导致了口语教学运用交际活动的两个误区,一是误用“假交际”活动,二是只用“完全交际”活动。若要走出误区,笔者认为教师除了需要端正对交际活动的认识,还可尝试运用“交际连续体”中的“半交际活动”,在教学中展开适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交际活动,更充分地发挥交际法的作用,为教学改革找到突破口。

交际活动;完全交际活动;半交际活动;交际连续体

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or Communicative Approach)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外语口语教学后,经历了受热捧到被批判的过程。对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若干学者认为与交际法有诸多难以克服的客观限制因素有关,进而得出交际法难以适合我国实际教学需要的结论。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因误解而对交际活动的不合理使用,是教学效果与预期差距较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尝试剖析“两个误区”

(一)误区一:认为只要是“说”的活动就是交际活动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部分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尽管愿意甚至更倾向利用交际活动,但课堂观摩的结果却反应这些教师多数在交际活动的实际开展时的交际性较差。交际活动要求具有真实性,即要尽可能地贴合日常生活中真实交际的本质。Harmer(1982)曾对交际的本质作过分析,指出在真实的交际中,交际双方首先有真实的交际目的,有交换信息的愿望,之后交际双方再组织语言进行交际。图1反应了Harmer对交际本质的认识[1]166。

图1 交际的本质

分析图1可知,在真实交际中,交换信息的愿望促使交际双方有信息输出和信息接收的过程。则在教学上若要设计出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活动,须保证交际中的一方有另一方不知道的信息,这就是“信息沟(information gap)”[2]101。因此“信息沟”与交际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对话双方必须通过有效交际弥补“信息沟”才能达到交际目的,完成教学活动[1]166。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认为只要是两人或两人以上以对话形式展开的活动就是交际活动。这种对交际活动的严重误解使教师容易误用缺乏“真实性”的“假交际”活动,即在安排和开展交际活动时忽略了活动中交际双方要有真实的交际目的和意愿,从而并没有保证在活动中设置“信息沟”。这正如有论者指出,许多老师把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等同起来,认为交际法就是对话练习[3]。

比较明显的“假交际”活动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两人一组朗读或背诵对话。这种活动看似两人在进行交谈,但机械重复对话原文使学生在对话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信息交流。二是角色扮演的电影配音活动。尽管这种活动近年来颇受师生欢迎,但若从口语教学的角度看,其优点主要在纠正语音语调,而几乎不直接涉及交际能力的锻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先观看视频,然后记忆台词,最后分角色配音,整个过程表面看是在一定情景中进行对话交流,但本质同样是机械重复,并不符合交际活动的特点。三是经过预先排练的“辩论”。辩论本身是一种典型的交际活动,其交际性较强,要求参与活动者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即具备不仅能交换信息还能处理信息,通过讨论和评估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4]33,因此在辩论活动中,除了“信息沟”以外,更常见的是“意见沟(opinion gap)”[2]101。然而参与这次调研的学生多为听说能力较弱的大一新生,因此参与诸如辩论的交际活动有一定难度。这样一来就使得有些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并熟记“台词”,与小组成员进行事先辩论,然后在课堂上把预演好的辩论重新“演”一遍。由于活动中学生早已预知交际过程和结果,实际上并不存在信息交换,更谈不上信息处理了。因此他们并不需要在活动“现场”(即课堂)辩论时理解对方的意见,也不需要思考如何说服对方并组织相应的语言,只需要“背”出排练好的台词即可。总之,以上三种形式的“交际活动”,皆因缺乏“信息沟”或“意见沟”导致交际性十分微弱,很难达到交际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误区二:认为只有“完全交际”的活动才具有交际性

笔者调研中还发现,尽管老师能够正确使用交际活动,严格遵守交际活动规则,但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这里以辩论为例试加说明。

与上一节提到的经过预先排练的辩论不同,此类辩论的一般流程是,老师在课堂上先告诉学生要辩论的话题,接着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5~10分钟的自由讨论,最后随机抽出6~10名学生组成辩论组进行现场辩论比赛。从课堂观摩看,活动中学生普遍情绪紧张、焦虑,甚至畏惧,大多数学生在辩论中极少发言,仅有少数学生能较从容应对,活动中常出现冷场或只有个别学生“对话”的情景。总体来看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上所述,辩论是一种典型的交际性很强的交际活动,要求参与活动者需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由此可知,活动对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学生的准备时间很短,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很难预知交际内容,但又需要快速地根据对方发言作出反应,因此这对学生而言是极大的挑战。此时学生容易产生紧张或者畏难情绪,进而影响活动效果。同时,不理想的效果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下一次参与类似活动的积极性。

对此,调研中的一些老师也表示非常矛盾,一方面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必须坚持利用真实的交际活动,另一方面也深知多数学生的水平无法完成交际活动的教学要求,因此出现了在上文提到的“假交际”活动。然而笔者认为矛盾的产生与教师对交际活动认识的局限或者说偏差有关——不少教师认为,一个活动要么是交际的,要么是非交际的。而Harmer曾明确指出,交际活动和非交际活动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1]167,它们是一个连续体(continuum),非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分别位于这个连续体的两端(如图2所示):

图2 非交际活动与交际活动

图2中左端和右端分别概况了非交际活动(non-communicativeactivities)和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的特点,并告诉我们在二者之间的交际连续体(communication continuum)中,存在着大量既有非交际活动特点又有交际活动特点的活动[1]168。Littlewood也指出,交际活动中存在各种交际强弱程度不同的活动,并用以下几种活动为例指出了活动之间交际强弱的渐变情况[4]50。

图3 交际活动中的控制力与创造性

图3中“control”(控制力)指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语言使用的限制;“creativity”(创造性)指学生在活动中语言使用的灵活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使用语言的限制越小,那么学生运用语言的灵活程度越高,相应地交际性就越强,反之亦然。图3中的活动从上至下交际性逐渐增强,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根连续体,处于连续体中间的活动是在“半交际(semi-communicative)”[4]51的语境中进行的。这就是说,不是所有交际活动的交际强弱程度都是一样的。因此,笔者姑且将这些处于连续体中间的活动称之为“半交际活动”;同时,为避免歧义,本文权将图2右端的交际活动称之为“完全交际活动”,左端的活动称之为“非交际活动”。从这个角度出发,误区二中提到的“辩论”活动大体具备图2右端交际活动的特点,可以视为一种完全交际活动;而误区一中的“假交际”活动可视为非交际活动。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像误区二中的“辩论”一样的活动才具有交际性,才能称为交际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这种误解让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解决交际活动的难度和学生交际能力不协调的矛盾,从而导致利用交际活动却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他们能认识到,介于非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之间的“半交际活动”同样具有交际性,同样可以用于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那么就能破除矛盾,找到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交际活动。

二、开发利用“半交际活动”

教师对交际法的误解导致了交际活动不能得到合理利用,交际法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从而很难通过交际法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刻理解交际法的内涵和交际活动的特点,明确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教学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此拟重点讨论如何利用“交际连续体”和“半交际活动”尝试改进教学,并辅以案例说明。

结合图2可以看出,误区一的教师利用的是图2中左端的非交际活动,误区二的教师利用的是图2中右端的完全交际活动。前者很难达到锻炼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而限于能力学生又难以完成后者。如果能够采用“半交际活动”,调节活动的交际强弱程度,或许可以找到破解之法。笔者以“辩论”活动为例,试加说明。用“半交际”的理念来改进教学,主要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教师把学生准备活动的环节控制在课堂内完成。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学生准备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对主要思路和观点进行罗列,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写下辩论中要说的每句话、每个字,从而保证了语言的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后相互进行事前沟通和预演,从而保证了语言交流的真实性。这就避免了形成误区一中的“假交际”活动。二是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这主要是指和学生一起对双方论据进行梳理,并要求学生在辩论中除可以增加其他论据外,必须使用梳理过后的论据。相对于学生自己准备而言,教师的引导至少有两个优点。第一,教师引导学生把准备的重点放在思路上,而非某个词,某句话。第二,教师在准备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能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提升学生自信。有别于一般的辩论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使用论据的内容和数量提出了要求,这样一来限制了部分辩论内容,从而体现了活动的“半交际”特点,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在辩论中放松心态,有话可说,使口语活动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话语内容的限制来调节活动的交际程度,从而改变活动难度。

例如,某次辩论的话题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机遇和努力哪个更重要?”教师首先向学生抛出辩论话题,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然后与学生一起梳理双方论据(各6~8个),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最后挑选6~10个学生组成临时辩论组进行辩论,要求各方至少使用三条已梳理出的论据,其余学生扮演“裁判”角色。可以看出,除了与学生一起梳理论据以外,其余步骤与误区二中的辩论活动基本相同。增加的这个步骤让活动的交际性减弱了,从完全交际活动变成了半交际活动。

上述活动通过话语内容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的自由度,从而减轻了交际活动的难度。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半交际活动不同于非交际活动,因为活动中虽然教师为学生提示了一部分交际内容,但学生仍有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且学生仍需在理解对方说话内容的基础上做出相应反应,语言的不可预测性和交际的真实性得到了一定保证。

实际上,作为半交际活动,除了可以减轻交际难度以外,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5]。这里说的语言能力指Canale和Swain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个维度之一的语法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通过交际活动的锻炼,语言流利度有所改善,但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方面进步却很小,由此造成了教学中的瓶颈现象。诚然,我们可以利用机械的非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趋于真实的交际场景更能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这正是半交际活动由于非交际活动的原因之一。下面笔者以课堂常用的“对话”活动为例试加说明。笔者拟分析三种交际程度不同的对话形式。在三个活动中,学生均被两两分为若干对,分饰角色A和B,并在对话前分别拿到Card A和Card B,在活动中根据卡片提示进行对话。

活动一:

Card A

Requirement:You are going to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 B,and you play Student A. You are talking about the issue of lights off at 11 p.m. in dormitory on campus.

A:Hi,Xiaoming.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ice meeting you.Oh,have you heard the lights in dormitory would be cut off at 11 p.m.from next week?What do you think of it?Do you think it’s a good idea?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I wouldn’t say so.You know sometimes students need more time to complete the assignment. Study is a busy business,isn’t it?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Well,that would be perfect.Would you like to come with me to go to the office?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rd B

Requirement:You are going to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 A,and you play Student B. You are talking about the issue of lights off at 11 p.m. in dormitory on campus.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Hey,Xiaohong,it’s you.Nice meeting you here.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Yeah,I think so.If so,I would not be disturbed by my roommates any more while sleeping.I couldn’t agree with it more.Do you think so?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You could say so,but dormitory is not the only place for students to study.Perhaps we could suggest Administration Office opening the library for 24 hours or some self-study rooms overnight.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Why not?Let’s go.

活动二:

Card A

Requirement:You are going to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 B,and you play Student A. You are talking about the issue of lights off at 11 p.m. in dormitory on campus.Use expressions for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learned today and prepare the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cues.

A:Say hello to B.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sk B’s opinion on the issue of cutting lights off at 11 p.m.in dormitory on campus.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State agreement or disagreement with B’s opinion and your own opinion,including reasons.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ard B

Requirement:You are going to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 A,and you play Student B. You are talking about the issue of lights off at 11 p.m. in dormitory on campus.Use expressions for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learned today and prepare the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cues.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Say hello to A.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Give your own comment on this issue(agree or disagree).Then ask A to see if she/he agree with you.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Give your comment on A’sresponse.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三:

Card A

Requirement:You are going to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 B,and you play Student A. You are talking about the issue of lights off at 11 p.m. in dormitory on campus.You think it is bad news for you.Use expressions for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if necessary.

Card B

Requirement:You are going to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 A,and you play Student B. You are talking about the issue of lights off at 11 p.m. in dormitory on campus.You think it is a good idea.Use expressions for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ifnecessary.

活动一尽管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但不难看出这只是机械的复述而已,没有真实的交际,属于非交际活动。活动二中学生拿到的卡片上仅有对话提示,而没有具体的对话内容。这意味着,一方面学生须首先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再结合内容提示和实际情况组织语言,作出相应的回应(比如同意还是不同意,以及相应的原因等),这说明活动中存在“信息沟”,是有真实交际意义的活动;另一方面,卡片既提示了对话内容也限制了对话内容,这说明该活动又不是完全自由的,因此属于半交际活动。活动三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角色扮演。教师仅提供交际情景,让学生自由发挥。从活动的设置可以看出,活动中有交际目的,但对语言内容的限制很小,对语言形式更是没有约束,基本属于完全交际活动。

活动二也叫作含提示的对话(cued dialogue)。在实际教学中,活动二不仅可以用来操练和熟悉语言表达形式,还可以用来为交际程度更高的活动作准备。Littlewood指出,“教师可通过含提示的对话引导学生使用刚学习过的语言形式,或者使用(学生)回避的语言形式,这种‘半交际’的语境会帮助学生为将来完全自然的交流做好准备。”[4]51我们需要用“半交际活动”搭建从机械的非交际活动通往“交际活动”的桥梁,使其在教学中起到“过渡”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完全交际活动,同时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去,在培养学生语言流利性的同时还保证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结语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在运用交际活动时产生的误区,根据交际活动的本质和特点提出了利用“半交际活动”的破解之法。笔者认为,交际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既不可一味使用完全交际活动,而不顾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也不应完全放弃使用交际活动,用非交际活动代替之。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设计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的交际活动,这才是更为可取的方法。“半交际活动”正是实现的可能途径之一。通过巧妙地使用“半交际活动”,控制活动的交际程度,可以搭建起“非交际活动”过渡到“完全交际活动”的桥梁,可以解决由活动交际性强度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教学矛盾,还可以在培养语言流利性的同时兼顾准确性的提升。笔者在此仅简略分析了个别教学案例,提出了某些半交际活动的使用方法或教学步骤。接下来还需对“半交际活动”的运用进行更深一步地实证研究,进而设计出具有“半交际”特色的口语教学模式,以期能为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HARMER,J.What is Communicative?[J].ELT Journal.1982,(36):164-168.

[2]GOWER,R.,PHILIPS,D.,WALTERS,S.Teaching Practice:a Handbook for Teachers in Training[M].Oxford:Heinemann. 2005.

[3]阮亦慧.走出交际法的误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6):145-147.

[4]LITTLEWOOD,W.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5]RICHARDS,J.C.,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责任编辑:胡金频)

Two Misunderstandings and Resolutions of Apply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in English Speaking Teaching in Chinese Colleges

LIU Qiao1,WU Ding-chu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4,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6,China)

Through investigations,it is evident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have two main misunderstandings of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in English speaking teaching.It is believed that one activity is communicative as long as it makes students“speak out”.It is also believed that only totally-fre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are communicative and therefore can improv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ese two misunderstandings lead to the misuse of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For one thing,teachers use“fake”communicative activities;for another,teachers only use totally-fre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se misunderstandings,teachers need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Meanwhile,it could be helpful i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rationally apply the“semi-communicative activities”which are in the“communication continuum”in teaching English speaking.If so,teachers may implement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which are really suitable for students’English levels and better utilize 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in China.Thus,an effective way to reform English speaking teaching in Chinese colleges might be found.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totally-fre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semi-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ommunication continuum

H319.9

A

1673-1883(2016)04-0148-05

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4.035

2016-10-16

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半交际活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5QN03)。

刘峤(1986─),女,四川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交际性辩论误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初中英语教学突出交际性的策略探讨
重视英语课堂的对话教学,提高初中学生的交际能力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