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铁路案件现场中如何合理选择、使用嗅源

2017-01-04高介文王飞评

中国工作犬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嗅源赃物训导

高介文 王飞评

浅谈在铁路案件现场中如何合理选择、使用嗅源

高介文 王飞评

一、铁路案件现场的特点

在铁路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内的铁路货场、铁路沿线普遍地域开阔、地处偏僻、嗅源条件较好,具备了使用警犬技术的良好条件。所以,在铁路案件现场中科学保护,合理选择嗅源,及时使用警犬技术,是侦破铁路案件的重要手段。铁路常发的货物盗窃案件现场地域性强,多存在于山区、偏远地区及列车慢行地区,这使得货盗案件现场具有流动性、分离性、多现场、极易破坏等特点,给侦查破案增加了难度,但同时现场环境却较为清静,给警犬技术的运用提供了适合的条件。

二、嗅源的分类与选择

警犬嗅觉作业的效果如何,除了与训导员的临场经验和警犬的作业水平有关之外,还与嗅源的条件密切相关,如果对嗅源选择正确,处理得当,使用合理,其效果就好,反之则差。

嗅源是指警犬进行识别气味作业所依据的气味源。按气味的浓淡纯杂区分,嗅源大体可分为四大类:

一类嗅源是指犯罪嫌疑人穿戴的衣服鞋帽、手套之类的现场遗留物,含有大量的汗液、皮脂以及脱落的皮肤微粒,其气味不仅既浓又纯,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此类嗅源一般现场十分少见,一旦发现则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明显的使用效果。

二类嗅源是指作案工具、凶器之类。此类嗅源因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接触时间长,用力大,所以其粘附的气味相对就浓。

三类嗅源是指犯罪嫌疑人的足迹和触摸痕迹上所留的人体气味。这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也是警犬使用最广泛的嗅源。

四类嗅源是指混合气味嗅源,即嗅源体上既有犯罪嫌疑人的气味,又有受害人的气味。如赃物、赃款、就地取材的作案工具、凶器之类。

犯罪现场遗留的嗅源,由于案件性质不同,在实际使用时,在嗅源的选择上应当遵循取浓弃淡,保纯去杂的原则,并要根据案件的具体使用要求和警犬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理想的嗅源。

三、嗅源的使用

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正确地使用嗅源,是决定警犬使用效果的重要环节。警犬训导员应根据案件性质、使用要求和警犬的作业特点做到有机地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下面是正确使用嗅源的几个典型案例:

(一)从犯罪嫌疑人踩点、预伏处发现嗅源

犯罪嫌疑人作案之前,会对现场进行踩点,以熟悉作案环境,其逗留之处可以发现足迹及烟蒂、饮料瓶、食品袋等痕迹物证。

如2015年10月10日2时许,某车站助理值班员在接车时发现站台北端K7+790M处有两个崭新的轮胎,疑似为暂停货车运输物资被盗。民警经调取站存车编组后发现站内4道北端车号为33××××的车辆装运有轮胎,且反面车门已破封。

接报后,警犬工作队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工作。训导员勘查现场后,在K7+828M围墙处发现明显攀爬痕迹,确定以此攀爬痕迹为嗅源,警犬在对犯罪嫌疑人攀爬处进行嗅认后,在围墙外发现新鲜烟蒂多枚,并有一处新鲜踩踏痕迹。经询问现场工作人员无人翻越围墙,训导员决定再以此处踩踏痕迹为嗅源,重新指挥警犬追踪,警犬嗅认后兴奋上线向西沿着小路追踪,在离围墙约120米的草丛内发现塑料膜1张,警犬卧下示警后,训导员用镊子揭开塑料膜发现某品牌断线钳包装纸盒1个。

警犬追踪为案件侦破提供作案工具为某品牌断线钳包装纸盒1个、塑料膜1张(提取到有价值的指纹)等线索,分析犯罪嫌疑人使用断线钳为作案工具以及进入作案现场的路线,并成功找到犯罪嫌疑人并利用在塑料膜上提取的指纹锁定犯罪嫌疑人。

(二)结合使用人体气味嗅源及赃物嗅源

在铁路货物盗窃案件中,除了足迹嗅源等人体气味外,只要被盗物品达到一定数量并具有独特气味,也能供警犬追踪使用,如通信电缆、建筑材料等。

如2016年6月12日8时许,武昌北所接报辖区内有通信电缆被割盗。现场位于武昌北车站某环线K7+350M至650M处,该通信电缆线外包装有一黑色塑料套管,直径为2.5厘米,内有400根彩色塑料包裹的细铜芯。由于是雷雨天气,现场被雨水冲洗后未发现有价值线索。

训导员勘查现场后,也未发现较为理想的嗅源,后在被割盗现场不远处发现被割开的电缆线皮隐藏于茂密的绿色植被中,未被雨水淋湿,训导员确定以此电缆皮和犯罪嫌疑人踩踏的痕迹混合气味为嗅源,令犬追踪。警犬沿着围墙向长江二桥方向追去,在距现场300M处,警犬对一围墙处有张望反应,训导员绕到围墙外在该处发现有数根通信电缆黑色塑料套管、通信电缆线断头及烟蒂1枚,立即对现场进行规范提取、包装。

刑事技术人员对烟蒂进行DN A检验,经检验,现场提取的烟蒂及黑色塑料套管均为同一男性DN A,并在公安部全国DN A数据库快速协查比对平台进行查询。比中前科人员段某,段某2014年曾因盗窃电缆被地方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

此案警犬使用赃物嗅源追踪到二桥下第二现场,在第二现场发现未被雨水淋湿破坏的生物检材证据,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

(三)使用不同的嗅源在同一案件中比较

如2015年4月12日6时30分,武昌所民警接旅客报警称:在武昌火车站一楼第一候车室发现提包被盗,包内有某品牌5S、4S手机各1部,另一品牌手机1部,以及现金人民币7000元,身份证两张及银行卡数张等物品。后通过视频侦查、情报分析,于当日20时许在武汉市汉阳区某招待所将犯罪嫌疑人彭某抓获,从房间内查获受害人被盗现金4800元,手机1部,耳钉1对,受害人购买的火车票2张,犯罪嫌疑人对同案的其它赃物的去向拒不交待。

刑警支队要求警犬上案参与搜索其它赃物。训导员先以受害人衣服为嗅源,在琴台公园的一座小山上搜索赃物,警犬工作积极、兴奋,搜索面积达2000平方米,没有发现赃物。经训导员分析后决定以犯罪嫌疑人彭某鞋子为嗅源,继续搜索,警犬一路小跑,在一片碎裂的汽车玻璃渣下面搜到受害人包内旅游票据6张,湿纸巾内存放的名片及银行卡数张,受害人身份证两张,警犬搜索到的赃物为完善证据链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在该案中,开始以受害人的衣服为嗅源来搜索赃物是我们平时训练搜索科目中经常使用的,因为赃物的气味和受害人的气味为同一气味源,气味更为新鲜和接近,警犬未能搜到赃物与赃物隐藏的位置、气味挥发的多少、警犬的状态有关。后使用嫌疑人的鞋子为嗅源,警犬作业形式变成了追踪,因为该处小山坡是嫌疑人藏匿赃物的地方,环境较为清静,嫌疑人行走过的路线到处都散落着嫌疑人的气味,警犬追踪找到赃物自然就顺理成章。

四、嗅源的发现

在铁路案件现场勘查中,发现嗅源是正确使用警犬的第一道工序,也是警犬进行嗅觉作业的先决条件。

(一)从现场进出口查找嗅源

在铁路货物盗窃案件现场,犯罪嫌疑人破坏车体、搬运货物会留下较为明显的进出口,这是查找嗅源的重要部位。犯罪嫌疑人翻越或破坏防护网、破坏车门铅封及加固铁丝均会停留一定的时间而留有气味。所以只要对犯罪嫌疑人的现场进出口判断正确并进行仔细勘查,就很有可能发现可供警犬追踪作业的嗅源。

(二)从实施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查找嗅源

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核心地带,停留时间长,破坏程度大,犯罪目标物往往被移位、翻动、毁坏或抛撒。由于犯罪嫌疑人接触物品较多,所以中心现场也是犯罪嫌疑人最易留下可供警犬使用嗅源的地方。在盗窃货物时,犯罪嫌疑人因精神紧张和时间有限,极有可能在现场遗留下头发、纽扣、血迹等微量物质。这些物质除了可供刑事技术人员进行检验鉴定外,在查明确实没有被他人触碰的情况下,还能作为警犬作业的嗅源。

(三)现场的嗅源

必须经过核对考证或在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方可确定,切忌主观臆断。如果嗅源确定有误,那么警犬使用就会彻底失败,有的甚至会影响案件的侦破方向。有些被变动了的物体及周围的地面,即使没有明显的痕迹特征,同样也能够留下可供警犬作业的嗅源。

(四)嗅源能否正确提取,关系到警犬作业的效果

应多发现、多提取并分别保存。勘查时,如果警犬未能及时到达现场,要立即对发现的嗅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嗅源的浓度和纯度,防止气味的散失、淡化和混淆,这对提高警犬的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在铁路犯罪现场,警犬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留下的嗅源进行追踪,或通过气味鉴别为案件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甚至可以在现场搜索中直接发现物证,为案件的侦破及诉讼提供重要证据。因此,在铁路案件现场勘查中应当合理选择、使用嗅源。科学合理地运用警犬技术,让警犬技术在大量的刑事案件现场中充分实践、锻炼、提高,在新时期的铁路案件现场中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高介文,武汉铁路公安处警犬工作队,430000;

王飞评,普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665000)

(编辑:颜 勤)

猜你喜欢

嗅源赃物训导
黑子,对不起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赃物是如何传递的
警犬搜索物证训练的程序和方法研究
无限追踪⑨
嗅源气味吸附采集动力形式比较研究
赃物藏匿何处
警犬守护春运路 每天工作12小时
浅谈带犬民警如何选择 嗅源
马里努阿犬在鉴别训练中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