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

2017-01-03秦晓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学校课程

秦晓

近年来,“文化自信”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词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今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使文化自信成为教育领域必须重视的课题。

文化自信来源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与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学校教育与文化自信培养关系紧密,一方面,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文化自信培养是学校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具有传播、选择、创新文化的功能,是培养国民文化自信的基本手段。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既是文化继承与弘扬的重要群体,又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生力军,因此,中小学校必须重视文化传承,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成为学生共同的精神财富。

重视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要求我们立足学生现实情况,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明确文化自信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学生从心底里认可中华文化,具备理性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才可能实现文化自信的培养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前社会价值多元,中小学生容易受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如受“快餐文化”的影响,学生可能急功近利地翻阅名著节选版本,不能静心感悟经典文化的内涵;受日、韩文化的影响,中小学生中出现“哈日”“哈韩”一族,盲目追随,不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各种文化现象,学会甄别,吸收各文化的有益养分,比如对于学生的“哈日”“哈韩”思想行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日、韩文化的渊源,认识到其实日、韩文化产品也深深地打上了中华传统文化烙印,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各学校要将文化自信培养与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紧密结合,明确文化自信培养的目标与内容,有序开展文化育人工作。

重视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把握课堂教学阵地,挖掘各学科的文化教育价值,完善文化认知教育体系。课堂教学是实现文化自信培养的主要途径。国家课程的各个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自不必说,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也具有宝贵的文化教育价值,如《九章算术》、圆周率、勾股定理等就是我国古代数学研究成果。一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比较僵化,影响了教育效果。例如有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授课时以理论灌输为主,不能帮助学生从源头上认识历史文化背景,致使学生对我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感到迷茫。各学科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找到文化自信的培养依据,以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构建适应各学龄段学生的文化认知教育体系,以多元课程涵养学生精神品质。

重视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还要求我们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开发第二课堂,加强社会实践,发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动作用。学校应开展校园文化节等文化活动,组建文学、民乐、书法、绘画等社团,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技艺,树立对于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与自信。我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众多文化名城、文化名镇、文化名村、文化名山、文化名人,如明清两代桂林灵川江头村的两百多名周氏为官弟子,以青莲(清廉)文化作为立身处世规范;又如广西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奋勇杀敌,获得镇南关大捷,等等,这些文化遗产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依托周边文化资源,与相关单位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对于灿烂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自觉自信,增进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感。

教育阵线是传承中华文化与培养文化自信的基础力量,从文化认知走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都需要学校发挥教育引领作用。中小学校应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积极传递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使学生成长为拥有中国灵魂的接班人。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学校课程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校推介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