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学业的多元评价探析

2017-01-03汪媛甜汪存友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信息化环境多元评价

汪媛甜 汪存友

摘 要:高校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学业评价普遍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主观化、以及教—学—评分离等问题。多元评价理念强调评价主体、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扭转当前课程学业评价的困局。信息化环境迎合了软件类课程的应用需求,是其开展多元化学业评价的有效支撑。本文初步探讨了信息化环境下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软件类课程学业评价中的应用模式,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学业评价;多元评价;软件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22-03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引起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及其专业的高度重视。为此,高校普遍将行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软件、以课程形式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比如:Flash、Photoshop、Java程序设计、iOS编程、Web编程等。我们将这些以某一种或若干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称为“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以下简称:“软件类课程”)。

评价与教学、学习并称为课程的三驾马车[1]。然而长期以来,关于软件类课程的学业评价改革要远远落后于教学模式改革、学习模式改革研究。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采用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比如: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做法,一卷定好坏;或者会布置综合性作品设计类的作业,根据学生作品完成质量的好坏,给出一个主观的百分制分数了事。软件类课程的学业评价普遍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主观化、以及教—学—评分离等问题。

当前,信息技术已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而软件类课程自身与信息技术的天然联系,决定了其教学和评价更是离不开信息化环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学生的课程学业进行评价,是改善当前课程学业评价的关键。多元评价被誉为高等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借鉴多元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探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如何开展多元评价,并以某门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为例,分别从信息化环境下的诊断性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形成性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真实性评价以及信息化环境下的总结性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此类课程多元评价的具体策略与实施方案。

一、多元评价概述

多元评价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的,认为学生的课程学业表现并非单一、而是多样化的[2]。这就要求对应的学业评价也应该从多种途径出发,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软件类课程学业的价值判断,它反映了评价主体对客体价值的需求。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客体价值的需求不同,因而评价结果也会不同。在学业评价中,评价客体一般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但评价主体则是多元的,凡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这意味着,除了教师之外,学生本人、学生群体、教务管理人员、社会用人单位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高校软件类课程的学业评价中来。

2.评价目标多元化

评价目标与课程目标是一一对应的。课程作为知识、技能或综合能力的载体,往往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划分、以及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学标准,课程学业评价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通过教学后,认知、情感以及动作技能方面的达标程度。因此,教学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围绕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这三方面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

3.评价内容多元化

总体来说,每一门科目的内容都是多元的,对于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评价而言,最基本的评价范畴是对软件知识的评价和对软件技能的评价,这两方面的评价是缺一不可的。学生学业内容的评价可根据教学目标来判定,要求做到对每个知识点的全面评价和重难点的着重评价。这取决于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对重难点的把握程度。

4.评价方法多元化

根据评价功能的不同,课程的学业评价方法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应用于教学活动尚未纳入轨道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使教学效果更好而不断地进行教学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此外,真实性评价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纸笔测验的表现性评价方法,近来也日益引起重视。

二、信息化环境下软件类课程学业的多元评价设计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评价不适合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也不能以最终的学业水平考试作为该类课程掌握情况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本节重点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信息化环境下的诊断性评价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内容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软件知识和软件技能。前者属于概念性知识,后者属于动作技能。诊断性评价主要用于评价学生对软件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可用在软件技能开始讲授之前;只有当学生对软件概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达标之后,教师方可进行技能教学。信息化环境下的诊断性评价则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的评价,可采用信息化环境下的随堂测试。例如:在教师讲完软件的概念性知识以后,当堂课上让学生利用手机登录平台进行答题,对刚才所讲的知识进行巩固。这样,教师也能马上登录平台对学生提交的答案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状态。通过这个平台,学生能在线答题,计算机后台也会将正确率即刻呈现给教师,这种评价方式既不浪费资源又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笔者在课程教学中,经常使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系统(www.sojump.com),借助于移动网络和手机设备,实时开展诊断性评价,及时诊断学生的概念性知识掌握情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化环境下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教学效果更好而进行的评价。而信息化环境下的形成性评价能更好地展示其评价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首先,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公共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袋,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音频、视频作品上传至自己的电子档案袋;同时,其他学生也可在这个公共平台看见同伴的作品,相互学习,也能记录自己的课程学习轨迹。教师通过电子档案袋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科学的评价。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学互动的重要体现,电子作品评价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重要的评价方式[3]。

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可将事先录制好的视频放在公众平台,要求学生课下登录平台在线完成视频学习,教师也会将视频的学习任务上传至平台,待学生学习完视频后完成作业,并放置在电子档案袋里,供老师查阅。回到课堂上,教师也会将典型的作业进行评讲,或对有问题的学生作品进行指点,完善对学生学业的形成性评价。具体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笔者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期阶段,借助于Google Sites(sites.google.com)平台,将学生的电子作品进行展览,并组织学生参评,最终评选出优秀作品,取得了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效果。

3.信息化环境下的真实性评价

真实性评价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中的某项任务,并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状况的考察而达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反思实践的目的[4]。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所授的知识和技能,与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关联性。比如:学生掌握了平面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就能够尝试完成某个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业务。由此可见,倘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将市场领域内的实际需求转化为微小型的项目开发,组织学生在课程周期内完成该项目任务,软件类课程的学业评价很容易实现真实性评价。

笔者在本人所授的视频编辑课程中,将影视后期编辑融入于真实环境,尝试开展真实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随手对学生的课下课上活动进行拍摄,然后上传至公共平台,并且提出制作视频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视频编辑,这样学生在编辑视频的同时也能感同身受,对视频本身不会陌生,有助于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编辑视频的同时学生可以在完成教师要求的评价指标后对其进行美化,发散思维,加上自己的思想,让作品更加完美。编辑完成以后,上传至公众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互相打分投票,以此选出最优秀的作品。此处所用的评价系统采用量化的指标体系,每项指标都有相应的分值,评价者给每项指标计分后,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大大减少数据统计与整理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真实性评价中,教师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追踪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表现,同时,学生也更切身地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并且还能自行观察和分析自身成功的表现。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观看同伴的作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信息化环境下的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全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对于软件类课程而言,包括对软件的全部概念性知识和软件的全部操作技能的评价。在信息化环境下,软件类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可以依托计算机平台,实现标准化机考。

首先,对于软件概念性知识的总结性评价,可采用在线考试系统,实现软件知识考试无纸化。在线考试系统的优点在于:(1)可在局域网环境里实现配置,无需依托互联网,降低了试题的泄露风险;(2)系统以客观题为主,能够及时给出反馈,现场评分,减轻教师阅卷负担,提高阅卷效率和准确率;(3)通过构建题库,可以实现随机抽题、因人施测,提升总结性评价的灵活性。笔者在自己的课程中构建了局域网在线考试系统,代替传统的纸笔测验,极大地提高了概念性知识的总结性评价效率。

其次,对于软件的操作技能的总结性评价,可借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模式,采用标准化机考系统,实现对软件操作技能的实时监控与精准评价。以笔者所授课程为例,第一,将课程的软件技能进行重新整合,设计成若干个软件应用任务;第二,笔者将完成任务所必须执行的操作步骤进行标准化,而每个标准化的操作步骤,就构成了软件技能的测验点;第三,笔者提前完成任务的样例,并提供给考生,让考生明白最终的作品形式,明确任务的方向;第四,笔者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引导考生知晓每一个标准化操作步骤的执行效果对应的评分。为了实现对考生软件操作技能的精准评估,笔者在标准化机考中整合了屏幕录像技术,对考生的屏幕操作进行全程录像,作为考生成绩的辅助证据。

三、小结

多元评价是当前课程评价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集大成者。多元评价不仅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多元化,还体现在评价方法的多元化。随着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必然对课程的学业评价产生革命性影响。本文以笔者所授课程为例,从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角度,系统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软件类课程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后续研究中,很有必要进一步将评价主体、目标、内容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进行整合,深入探讨信息化环境下课程学业评价的多元体系。

参考文献:

[1][美]安德森·洛林等编;蒋小平,张琴美,罗晶晶译.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1.

[2]白洁.利用多元评价体系,构建语言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79-81.

[3]高义栋,杨小飞.Google云实现学生电子作品的展示与互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35-39.

[4]Karen M.Dutt-Doner,Reva Maddox. Implementing Authentic Assessment[J].Kappa Delta Pi Record,1998(4): 135-137.

(编辑:杨馥红)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信息化环境多元评价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