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素质教育与民族前途

2017-01-03廖彩卫

未来英才 2016年20期
关键词:要求关系素质教育

廖彩卫

摘要:(1)素质教育与民族前途的关系;(2)素质教育对民族前途的影响;(3)民族前途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民族前途;关系;影响;要求

素质教育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保证。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空前的腾飞,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强大。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同时,我国的教育已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世界格局的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为了中华民族能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设富强中国、人文中国、和谐中国的根本保证。

一、素质教育与民族前途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从社会和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

1、素质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历史告诉我们,社会要发展、民族要兴旺,教育必先行。因此,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动力和保证。所以说素质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2、民族前途是检验素质教育的最高标准。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教育的成果已日益在各个领域以不同的形式突出地展现出来。社会的发展是民族前途的综合体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归宿。因此,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不是依靠任何形式的量化标准来衡量,而是必须从社会效益和民族发展的可持续性出发,着重看其对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是否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民族前途是检验素质教育的最高标准。

二、素质教育对民族前途的影响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学生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在中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所谓“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和“大学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的教育观点,无不突出地反映了教育的政治化、伦理化和道德教化的宗旨。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阶级统治,长期推行以“培养维护奴隶制度或封建制度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的人才”为根本目的的片面、僵化的教育思想。致使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在固步自封的恶劣环境中挣扎地生存。

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和中国人民饱受列强的践踏和摧残。国土的割让、经济的崩溃和教育的全面瘫痪,致使曾经繁荣辉煌的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06年,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尚未完全意识到中国教育的危机,继续推行“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思想,妄想通过微不足道的改良来实现既欲维护传统的纲常伦理又欲促进国家经济和军事发展的目的。结果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将久负盛名的文明古国推向了深渊,险些葬送了中华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教育制度日益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调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指导下,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体系。从而在全国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从此,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北京奥运”的成功申办、各类各项先进场馆的建成和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亚运”圣火在中华大地的再次点燃。充分显示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华民族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举世瞩目的“飞天”技术,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强大与骄傲!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众志成城,采用先进的技术对灾区进行科学的营救和重建(如98长江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等等);为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无数次参与了由联合国组织的人道主义援助与反恐维和(如海地救援和亚丁湾护航等等)。凡此种种,无不再次显示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华民族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

历史深刻地证明:闭关锁国的僵化教育是民族前途的桎梏,只有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才是民族的希望。

三、民族前途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民族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它要求:

(1)在教育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象“应试教育”那样只针对少数尖子生的局限教育。

(2)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提高一两种素质。

(3)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真正获得生动、活泼和主动的发展。

纵观素质教育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我国的教育专家早就开始对海外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办学理念和知识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关于在全国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点,并逐步付诸于现实的教学当中。此举充分说明决策者和教育界的先见之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我坚信中国的教育在保持本国特色的同时一定会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而走向世界。事实再次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让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2] 《中国革命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3] 《邓小平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9月.

猜你喜欢

要求关系素质教育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