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进校活态传承

2017-01-03周苗坤

少先队活动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绍兴市非遗艺术节

周苗坤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塘学校是上虞第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新居民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能否突破民族和地域的局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里活态传承?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非遗”有调研,“非遗”资源大摸底

学校所在地有一座舜耕公园,还有“江南第一庙”的曹娥庙,曹娥江两岸曾经是世界制瓷业的中心,是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发源地。于是,学校组织师生去观赏“舜耕群雕”,寻访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的能工巧匠,探访陶瓷发展史上“青瓷之源”……

二、“非遗”有教师,聘请“非遗”工作辅导员

学校在选聘“非遗”辅导员方面下了一番大功夫。学校不仅有12位专职“非遗”辅导员,还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何水发及弟子的艺术志愿服务为学校带来的高起点、高质量的师资。学校与绍兴艺术学校联谊结对,聘请绍兴艺术学校教师辅导,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一行也多次来校开展支教志愿活动。学校还寻访社区高人,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有着特有的民族技艺,也受邀担任辅导。

三、“非遗”有教材,自编“非遗”校本教材

学校自编《民族特色——沿着文化的长廊去寻根》“非遗”校本教材,分为:领略泥塑风采,剪纸的魅力,风筝,青瓷的魅力,巧手学刺绣,生肖文化,走进“小吃”,爱上布贴画,节日的文化,走进民间传说故事,七彩方言,民族体育,民族舞蹈的魅力,戏曲的魅力,走近中国菜等。同时通过网络介绍相关知识,如“牛刀小试”栏目,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研习;“锦囊妙计”栏目,介绍研习过程中的好方法;“滔滔不绝”栏目,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试点课程事先录像并刻录光盘,制作一批15分钟左右的“非遗”微课,使校本教材既有书本资料又有音像资料。

四、“非遗”进课堂,上好“非遗”拓展课

学校每周三下午开设36门“非遗”拓展课,以现代化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创客运动作为“非遗”拓展课的有效模式。“非遗”微课即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在拓展课导入环节大量地采用。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相对于传统的课堂,给了队员全新的感受。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运用,如《刺绣》课程,队员先行观看,再边制作、边质疑、边探究、边释疑,然后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深加工,通过团队互相协作,互动交流,使刺绣成品的品质得以提升。创客运动,强调行动、分享与合作,例如 “五水共治”竹匾画,“泥塑”雕塑品,运用最新科技材质,实现创意的共享。

五、“非遗”大研习,举办“非遗”文化艺术节

学校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校园“非遗”文化艺术节,其中第三届艺术节最为隆重。学校与绍兴市艺术学校合作,共同展示“非遗”成果。现场包水饺,唱一曲越剧《我家有个小九妹》,还有现场剪纸,现场编织,现场刺绣,涌现出一批剪纸红人、竹匾巧匠、刺绣能人、陶泥高手、演唱才人、舞蹈达人……“非遗”传统文化大展示,学校全程录像,通过微信等向家长、向社会推介,使“非遗”成果在美丽的中塘学校流光溢彩。

六、“非遗” 有推介,展示“非遗”小成果

成果展示交流让队员把展台当作自己的大舞台,尽展个性风采,尽显独特魅力。一是精选展示内容,精选优秀的、有创意的、有个性的、有进步的作品。二是展览的形式多样,选择不同的场地,不同类型的作品,放在不同的展台。三是展示的渠道多样化,利用校园艺术节的契机,在校园内的走廊、回廊、长廊上展览。四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微信平台、校讯通平台、QQ群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 “非遗”作品。

猜你喜欢

绍兴市非遗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加拿大担任今年北京艺术节主宾国 派百人艺术团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澳大利亚瀑布音乐艺术节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