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饭盒演义

2017-01-03益清

齐鲁周刊 2016年45期
关键词:食盒硬木饭盒

益清

从最开始的饮食本义到象征身份地位,又因其密闭性可以传递信息到现在因珍藏价值独居历史一隅,供后人观赏和膜拜,饭盒所传递的延绵不断的饮食文化和记忆,对健康、对美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快乐从未改变。

一只食盒的角色变迁

饭盒最早叫“椟”、“食盒”,约始于魏晋时期。公元212年,汉献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当魏国公,遭到三国第一谋士荀彧的反对。裴注引《魏氏春秋》中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你看,饭盒在古代文献中的初次登场便一鸣惊人,成功摆脱食具的单一角色,变身为政治道具,成为居家旅游、结社集会乃至杀人越货之必备佳品。

古时,饭盒多为士绅名流所用。出门访友,或参加诗社、文社的活动,与至交把酒言欢,文人士夫会携带酒菜食物以备食用。食盒就是专门盛放食物酒菜、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抬盒,有木、竹、珐琅、漆器等材质,其中又以木质的居多。尤其是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酸枝等纹理细密、色泽光润的硬木,坚固而有韧性,制成的食盒耐磕碰,又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挑、提的时候不易晃荡。加之古时的家具多为榫卯结构,硬木在拼接、制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不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观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纹理色泽,给人一种典雅庄重之感,既美观又实用。

不过到了崇文黜武的宋代,随着大量的文艺青年涌现,食盒早就降尊纡贵,被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了。及至明代小说中的记述,食盒也是很常见的生活用具。明朝也被称为攒盒。由于“攒”与“全”同音,常写作“全盒”,喻指完完整整,十全十美之意。按照风俗,每家人在新春期间都会准备一个攒盒,有人拜年到访时用作款客之用。

到了清末民初,食盒的功能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京城里的未婚男女,男方择送日用衣食等物品给女方,也都是使用食盒来装送。作为传情达意的媒介,食盒也因此具有了浓浓爱意。

跨越两千年的时空距离,食盒像一位经历岁月变迁的老者,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只能在电视剧中偶然一见。但食盒所传递的延绵不断的饮食文化和记忆,对健康、对美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快乐从未改变。

传统饭盒的现代回归

随着餐饮业迅速发展,各种食肆林立,“带饭”这件事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而近几年,健康饮食概念普及,带着料理人爱意与温度的“便当”饮食方式兴起,饭盒也以日式外衣、时尚而又小资的范儿,以舶来品的文化概念重新走回了人们的视野。

当代饭盒的兴起源自日本。每天上下班时间匆匆行路的日本上班族中,常有胳膊上并列挎着提包和玲珑饭兜的年轻女性,还可见到一只胳膊夹着公文包,另一只手抓着鲜艳的“弁当”包袱,西装革履正襟威严的公司老板。

许多日本人固守着带饭的习惯,且不厌其烦地配置了形形色色的饭盒、筷盒、饭兜和包饭盒用的方布巾等,每天晚上洗净备好,同时备好各种食品。第二天早晨悉数张罗,一年四季乐此不疲。方方的盒子被隔出一个个小格子,里面每样菜都放上一点,一点饭,一点鱼或肉,再加一点色拉或蔬菜豆子什么的,搭配丰富营养全面。当然,饭盒的内容也很丰富,比如三明治,蛋包饭,寿司,手卷之类的。

不过日本人的饮食口味清淡,冷热皆宜,喜生食。午休中各自取用,互相之间既不礼让也不关注,更无人喧哗。但回归中国的饭盒们,无论外表多么狂野或萌或冷淡,内心都带着聚餐的基因:一起吃饭,对于中国人而言,不只是人际关系的需要,也是人心骨血里的情感寄托,更是对热闹鼎沸的用餐氛围的偏爱。

猜你喜欢

食盒硬木饭盒
食盒的温度
浅谈包装设计中古代食盒的应用
俄勒冈硬木在家具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明式家具木结构应用研究
食盒妙趣
塑料饭盒异味巧去除
甜蜜的饭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