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需要补齐什么
2017-01-03孙明湖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也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孙明湖在思考,如何结合少先队工作实际,把法治教育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目前,法治教育:我们还缺少什么?
第一,缺乏高质量的分年龄分年级的法制教材是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大瓶颈。新加坡的教材里有明确的开展法治教育的内容,比如在小学一年级就提到“平等”观念,为什么要排队?因为人和人是平等的,并且要用规则来确定。我们则把法治和思想品德混同一起,给孩子传递的是“完人”教育。
第二,应该让规则、法治教育成为校园的公共生活。一个学校,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校公共生活,让队员通过民主生活、民主参与来实践公民资格。一个学校应该让规则、法治教育成为校园的公共生活。学校必须做三方面的事情:一是基于队员认同建立规则,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其知晓规则,三是引导他们遵守规则。
第三,我们对法治教育定位不清晰。现行的法治教育,将法律知识的传授融合在各年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中,这种“零打碎敲”的教育模式不利于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各学校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副校长都是兼职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存在走过场现象。具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渗透主要依靠中队辅导员和品德课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数没有专门的法律知识和素养的训练。
培育法治素养,需要我们补齐什么?
第一,形象化的认知活动。为了让少先队员知晓规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孔子倡导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1.构建生动的文化阵地,渗透法治意识。通过学校宣传橱窗等阵地宣传法律知识,以少年儿童熟悉的儿童卡通形象为载体,让他们初步知晓法治的概念。2.以队课为载体,深化对法治内层含义的理解。3.学习法律知识,评选“核心价值观代言人”。
第二,体验式的参与活动。挪威的小学非常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交通规则教育。课堂上,老师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告诉学生不同的交通信号所代表的含义;课堂下,老师把调查自己家庭附近有哪些交通标志作为家庭作业,并带领学生到马路上实地进行交通标志的识别和讲解。学校邀请交警作为兼职教师,给孩子讲述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挪威人基本不闯红灯,司机不会随意变道,这都是因为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交通规则教育。因此,我们应坚持“儿童为本,体验为途径”的工作理念。1.开办模拟法庭,让少先队员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审案的过程,懂得法治的重要性。2.开展法治情景剧大赛,鼓励少先队员根据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自创自编法治情景剧,让法治意识浸润队员。3.阅读与法治相关的文学作品。
第三,多元化的资源整合。我们要注重培养少先队员的理性与规则意识,将他们作为主体参与到学校的校园公共生活中来,创设“像公民一样生活”的教育环境,让他们明白自由与规则、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运用自己的智慧,在能动的活动与实践中走向自律。1.调动家长资源,家校合作共育法治少年。2.邀请大学法学院的大学生担任志愿者。3.利用新媒体传播载体,让法治教育更生动。比如,可以开发法治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系列微课程视频资源。
总之,我们要以“法治思维”为工作的灵魂,突出重点,把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