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03李大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阅读教学应用

【摘要】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语法词汇,轻语篇分析,使得学生缺乏英语语篇知识,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详细地分析了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这一研究对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应用

【基金项目】榆林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编号:11GK25)。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96-02

Goodman 提出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后,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改革。阅读教学中,老师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段落及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详细的分析,这种所谓的“自上而下”模式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如出一辙。几分钟的段落划分后,教师又返回到词语和句法的讲解,而忽略分析文章的语篇结构,使得学生缺乏相关的篇章知识,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甚至不能够完全理解阅读材料。本研究试图通过教学实例详细分析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及语篇分析对于英语阅读的影响,这一研究将对提高学生英语阅读速度和准确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就是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语篇中的相对位置及其如何产生意义,并识别语篇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结构 模式的语言手段,使得学生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全文,从而提高语篇能力[1]。语篇分析包括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和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外部分析指把文章作为一个整体,要求学生不要停留在词句学习上,而是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入手做宏观分析;内部分析不仅要分析小句的功能,而且要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语法词汇运用等[2]。语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使得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语篇分析不仅强调语篇的整体理解,而且强调分析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和连贯,语篇的逻辑结构,文体特点和写作技巧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微观分析。例如在《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the dinner party教授中,具体教学步骤总结如下:

(1)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内容和体裁。

教师引导学生激活已有的图示知识根据标题“宴会”预测文章的内容,这一方式能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依据标题学生推测到下文会提到举办宴会的时间,地点,举办宴会的主人和客人,以及宴会中发生的事,由此推测出文章的体裁-记叙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记叙文的几大要素,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时找出以上信息。

(2)教师指出英文记叙文的两大特点。

总括式的开篇模式。英文的记叙文并非开门见山在开头直接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是运用概括性的词语引起读者阅读下文的兴趣。英文记叙文运用大量的时间信号词。阅读英文记叙文时要利用时间信号词划分段落,理清文章的发展思路。

(3)阅读中训练学生猜测词义,简化句子的能力。

例:A spirited discussion springs up between a young girl who says that women have outgrown the jumping-on-a-chair-at the sight of a mouse era and a major who says that they havent.

引导学生将句子简化为A spirited discussion springs up between a young and a major,以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理解句子同时训练学生阅读中处理复杂句子的能力;依据语境猜测major 和spring up的词义,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

(4)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与句子的衔接,培养其语篇意识。

例:I first heard this tale in India, where it is told as if true-though any naturalist would know it couldnt be. Later someone told me the story appeared in a magazine shortly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 That magazine story and the person who wrote it,I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track down.

教师要求学生将I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track down that magazine story and the person who wrote it 和最后一个句子作比较,分析文章中最后一个句子宾语提前的语篇功能,引导学生习得句子衔接的方式,增强其语篇意识,培养其写作技巧。

(5)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的衔接,划分段落,理清文章的脉络。

分析完第三段后,引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预测第四段的段落大意,并将3和4段划分为一部分;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五段的第一句话the America does not join in the argument but watches the other guests,依据not join in the argument这个关键词,可以推断出它和3,4段的关系,同时依据but watches the other guests可以预测到下文的内容。分析段与段的衔接,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3.结语

语篇分析涉及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及自下而上的微观分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交替进行,而不能一味地以宏观分析为主,要求从整体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划分段落,还应该分析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和连贯,语篇的逻辑结构,文体特点和写作技巧等[3]。

参考文献:

[1]蒋咏梅.语篇文体图式探析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郑州师范教育,2015,4(4):30-32.

[2]王振华.浅析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3(1):102-105.

[3]李大艳.我国大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误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9(5):152-153.

作者简介:

李大艳(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阅读教学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