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模式下的情绪调节
2017-01-03张晓玲
【摘要】情绪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密不可分,具有健全人格的前提是要学习控制与调节情绪。本文给大学生情绪调节领域提供了一套团体辅导方案。通过团体辅导模式下的情绪调节,让学生更好认识情绪,调节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和谐与健康。
【关键词】情绪调节 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40-01
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情绪线索进行评估时,会触发个体一系列协调的行为、心理趋势反应。这种趋势反应即情绪,包括正性和负性情绪。大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很容易引起个体情绪的波动、体验消极情绪。因此,学生除了学会处理不同矛盾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情绪调节技巧。
1.情绪
Carver 和Scheier (1990)认为情绪是监测目标与现实之间差距率的显示器。当差距减少时,出现积极情绪,当差距增加时,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也可以认为,情绪是个体对所在环境的心理适应反应。若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积极情绪,若需要与预期不符,则产生消极情绪。
2.情绪调节
研究发现,个体对消极情绪会进行情绪调节,调节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
2.1认知重评
认知重评就是一种认知改变方式,上述提到情绪就是个体对情绪线索的反应趋势,若个体将这种无意识的反应趋势的中间环节即认知过程进行重新评价,改变原有的认知方式,那么相应的消极情绪也会发生改变,情绪得到调节,利于身心发展。
2.2表达抑制
表达抑制是指个体将由现实刺激所引发的情绪反应压抑在内心,避免外界察觉,表达抑制会用于社交场合,让个体更能融洽与同伴相处,从而避免产生额外的情绪困扰。
3.大学生的矛盾心理
3.1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大学生认为自己已成年,有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从父母中脱离出来,但是由于父母的“溺爱”,很多学生缺乏独立能力,在校园无法与他人共处,生活无法自理,这时又需要父母的帮助,因此产生矛盾,体验不良情绪。
3.2封闭自己与交往需要的矛盾
大学正是学生发展自我意识的阶段,此时学生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自信又自卑,自恋又自负,所以学生无法忍受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但是,他们又处于发展同伴交往和恋爱关系的阶段,需要同龄人的共鸣,所以学生在上述两个趋向上不断挣扎。
3.3理智与情感的矛盾
大学生正值青春后期,情绪很不稳定,两极分化,但是情感非常丰富,感情细腻,所以往往会感情用事。有些情况下,个体会失去应有的理智分析,被当时的消极情绪牵动,酿成苦果。
3.4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大学阶段的学生崇尚自由,志向远大,拥有自己的理想。但是他们往往太过于着眼于未来,忘记当下应做的事,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引发消极情绪。
4.团体辅导的含义与优势
团体辅导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组合,具有共识、互动和规范的特点,它借着人际互动帮助个人“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和“实现自我”。大量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夏海燕(2006)发现以团体辅导作为职业指导的形式是非常有效的。富伟丽(2010)从团体辅导的性质、功能以及理论基础出发,指出团体辅导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存在明显的优势,并通过团体辅导实践证明了这一优势的存在。
5.团体辅导模式下的情绪调节
根据大学生的特征,利用他们有强烈交往需要的特点,可以选择团体辅导模式进行情绪调节训练。通过团体辅导,努力达到理解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学习调节不良情绪并在生活中练习使用。
5.1团体辅导方案
5.1.1方案一
通过热身活动“包饺子”调动积极性。主题活动为回忆曾经有过的特别美好的时候、非常兴奋的时候和曾经有过的非常难过的时候,感受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相应的生理、行为反应。第三聚焦校园生活中可能引发不良情绪的特殊情境对进行讨论,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5.1.2方案二
通过热身活动“人椅”导入主题。主题活动为列举自己经常出现的情绪,如快乐、愤怒等,接着轮流把自己的某种情绪用表情、动作或声音表演出来,并说明是什么情绪及感受,目的是了解自己的情绪,能识别不同的情绪。第三,为了探索自己情绪的常态,培养积极情绪,讨论我经常的情绪是什么,我常用来表达情绪的方式是什么和我的情绪稳定程度。
5.1.3方案三
通过热身活动“我演你猜”感受情绪。主题活动为回想最近两周令自己开心的事件,在纸上列出“快乐清单”,每人至少列出10项,与他人分享,对照自己的清单,在团体成员的启发下,讨论是否还有其他开心的事,活动目的是感受快乐。最后讨论积极情绪如何产生,如何从生活中让自己快乐起来,面对一些不如意的事时,如何处理产生的情绪。
5.2小结
通过以上三种团体辅导方案以及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建立情绪调节监督小组等各种形式,基于团体辅导的理念,以期正处于情绪暴风骤雨期的大学生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激发积极情绪,调节消极情绪,做到合理宣泄,健全积极人格。
参考文献:
[1]夏海燕.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张晓玲,女,陕西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现就职于兰州外语职业学院人文部,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