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峰机械化防火站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2017-01-03李耀文
李耀文
(黑河市爱辉区林业局,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望峰机械化防火站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李耀文
(黑河市爱辉区林业局,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通过对望峰机械化防火站2004年与2015年的森林资源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其变化特点及变化原因,进而对林场11年的经营措施做出评价,从而为今后的经营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面积;蓄积;树种;经营;顶级群落
望峰机械化防火站地处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交汇地带,隶属于爱辉区林业局,位于爱辉区西部,距黑河市区128 km,地理坐标为125°51′43″—126°24′25″ E,49°55′44″—50°07′07″ N。东部及南部与爱辉区大岭林场接壤,西部与嫩江县相连,北临爱辉区七二七林场,行政区域属罕达气镇。经营面积47 684 hm2。
1 数据的可比性及对比意义
1.1 数据的可比性
前期数据来自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分别是望峰机械化防火站2002年和2013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经过2年自然演化和科学统计后的数据,经认证两期调查成果资料技术标准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对比的意义
森林资源动态分析,是采用调查技术标准一致的两期资料,在相同的可比范围内,通过对两次调查期间各林地类型、面积、蓄积、起源、龄组等的变化,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总结变化原因,从而对经营效果做出综合评价,预测森林资源变化趋势,为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2 林场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2.1 各地类面积变化情况
林地是林业生产的基础,其中有林地是各地类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森林的主要承载体,有着最大的林木蓄积,在各地类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各地类的面积变化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周期内的林场经营情况。
望峰机械化防火站在可比范围内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由68.27%提高到69.83%。
(1)有林地面积增加736.5 hm2;(2)灌木林地增加5 807 hm2;(3)疏林地减少303.4 hm2;(4)林辅其他面积减少4 750.6 hm2;(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减少123.1 hm2;(6)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增加53.4 hm2;(7)苗圃地面积增加4.9 hm2;(8)其他无立木林地减少1 428 hm2。
2.2 各类蓄积变化
合理的森林龄组结构,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更是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条件。通过11年的经营,蓄积变化如下:
前期活立木总蓄积为2 638 283 m3,本期为2 744 268 m3,11年共增加105 985 m3。
天然林蓄积:前期为2 635 473 m3,本期为2 740 438 m3,11年共增加104 965 m3。
人工林蓄积:前期为2 810 m3,本期为3 830 m3,11年共增加1 020 m3。
2.3 有林地变化情况
2.3.1 各龄组面积变化 幼龄林面积减少1 596.3 hm2,中龄林面积减少1 557.9 hm2,近熟林面积增加3 193.6 hm2,成熟林面积增加573.7 hm2,过熟林面积增加122.4 hm2。
2.3.2 各龄组蓄积变化 幼龄林蓄积减少86 358 m3,中龄林蓄积增加188 661 m3,近熟林蓄积增加318 373 m3,成熟林蓄积增加49 944 m3,过熟林蓄积增加14 694 m3。
2.3.3 有林地各龄组的单位蓄积变化
表1 各龄组蓄积变化
从表1可看出,经过11年的经营活动有林地蓄积同比增加21.5%,各龄组面积和蓄积都有所增加,公顷蓄积幼龄林和成熟林有所减少,其他各龄组均有所增加,这说明了在过去的11年中防火站的森林保护工作及各项经营活动成效显著。
2.3.4 有林地的蓄积因子变化 幼龄林郁闭度在0.2~0.7之间,同比下降10%;平均胸径4~6 cm,同比下降15%;平均高5~6 m,同比下降10%;每公顷平均株数在1 500~4 000株,同比下降10%;中龄林郁闭度在0.5~0.8之间,同比下降10%;平均胸径10~13 cm,同比上升10%;平均高11~14 m,同比上升15%;每公顷平均株数在1 300~2 500株,同比上升5%。
2.4 优势树种组的变化
2002年全站树种组成为6白3柞1山+黑-榆;2013年全站的树种组成为5白4柞1山+黑+落-榆;同时,可以看出11年间的落叶松的顶级群落正在显现,本次调查有184.1 hm2天然落叶松纯林,针阔混交林161.6 hm2。
2.5 顶级群落的预见
望峰机械化防火站境内由于相对高差不大,地带性植被垂直分布不明显,原生植被以兴安落叶松、白桦、柞树为主,伴生有樟子松、黑桦、山杨等树种。由2004年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原生植被几乎破坏殆尽,其可恢复性很是渺茫,但经过11年的努力及对落叶松的保护已经初见成效,顶级群落类型已经在小范围内初见。
3 经营效果评价及分析
3.1 各地类面积、蓄积情况
从各地类变化看,随着国家对林业重视,各地类变化趋向合理。森林面积增加。2015年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苗圃地等有植被覆盖的地类面积合计为防火站总面积的83%,比上期增加6 245 hm2。综合来看,各地类面积比例趋于合理。
有植被覆盖的地类面积的增加也带来蓄积的增加,从蓄积变化来看,经过经营,天然林和人工林的蓄积都有所增加,同比增加4%。封山育林效果开始出现。
3.2 有林地面积增加原因
从有林地变化来看,其面积增加了,经过一个周期的人工造林和自然生长,林辅其他和无立木林地向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等地类转化;同时,沼泽地开垦后又弃耕,演变成宜林地进行造林,或直接退耕还林。
3.3 各龄组单位面积蓄积变化原因
幼龄林单位面积蓄积较少,是由于近些年来通过透光抚育,伐去了霸王树,改善了林分环境状况,同时,部分面积的林辅其他和无立木林地转变为有林地,新生的林木蓄积较小,也引起幼龄林单位面积蓄积减少;中龄林、近熟林的单位蓄积变化说明了林分因子改变后加快了树木的生长。
3.4 林分龄组结构合理性评价
2004年幼、中、近、成、过蓄积结构是0.056∶1∶0.019∶0.010∶0.005。2015年各龄组蓄积结构是:0.013∶1∶0.159∶0.032∶0.01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通过11年的生产活动,各龄组结构调整合理。
3.5 从人工林及未成林造林地现状特点看
由于近几年加大了对人工林抚育管理的力度,使人工林每公顷密度向合理的方向发展,人工林年生长量增加,蓄积量增大。通过对国有造林的改制,实行股份制造林。造林质量提高了,管理力度增大了,使未成林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比原来提高了,使森林经营向良性转变。
4 小结
经上述分析,11年的细心经营使得林场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极大改善,本场今后的经营方向应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大力保护天然落叶松林,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能。
1005-5215(2016)12-0074-02
2016-11-01
李耀文(1981-),男,山东济宁人,硕士,工程师,现从事森林资源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
S757.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