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枝子石缝播种造林技术及其应用

2017-01-03张强刘继锋王学刚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植苗石质保存率

张强,刘继锋,王学刚

(1.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宾县万人欢林场,黑龙江 哈尔滨 150424)

胡枝子石缝播种造林技术及其应用

张强1,刘继锋2,王学刚2

(1.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宾县万人欢林场,黑龙江 哈尔滨 150424)

阐述了石缝造林的由来、概念、理论基础及胡枝子石缝播种造林技术的流程。在哈同高速沿线宾县、方正、依兰段示范应用胡枝子石缝播种造林技术开展了石质荒山植被恢复,结果表明:播种造林出苗率达94.8%,三年保存率达91.6%,与常规播种造林出苗率与保存率相差无几;3年播种造林林木平均株高、冠幅分别达82.7 cm、1.21 m,分别为常规生产播种造林的71.8%、82.8%,与常规生产播种造林差异不显著(0.05水平),应用效果良好。

胡枝子;石缝播种造林技术;示范应用

1 石缝造林的由来

石缝造林最初源于哈同高速边坡绿化及沿线受损山体植被恢复工程。哈同高速建设期间在途经宾县、方正、依兰等地的山区,因切割山体形成了许多受损山体及其石质边坡,按照工程建设要求,这些受损山体及沿线边坡需要绿化或植被恢复。由于这些山体或边坡大多为石质立地条件,采用常规造林技术恢复植被十分困难。林业工程技术人员经反复研究、试验探索,将建筑工程上的常用工具电镐或风镐应用到石质立地植被恢复的整地上,结合林业常规造林技术,开展植被恢复,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形成了石缝造林技术,解决了哈同高速边坡的绿化及受损山体的植被恢复问题,后经科技人员的系统总结,提炼出“石缝造林新技术”,从而填补了我国困难立地造林的一项技术空白。

所谓“石缝造林新技术”是相对于常规造林技术而言,针对石质立地,采用电镐或风镐于石缝处打植苗孔(规格依栽植苗木大小而定)栽植抗逆性较强、带有营养土的容器苗或直播(一般为抗逆性较强的灌木)造林快速恢复石质立地植被的造林新技术。主要应用于石质立地类型,尤其是公路沿线的石质边坡植被恢复及护坡工程[1]。

2 石缝造林的理论基础

石缝是岩石风化的最初裂隙,是水分在岩石中运行及滞留的通道,同时也是灰土滞留的场所,是石质荒山植被演替或恢复的最初“原点”,该处具备了植物生存繁衍生息的最基本的水分、养分条件。通过在该处人工打造树木成活与生长的整地措施,可加速植被演替或恢复进程。石缝造林也正源于此,使树木成活、繁育成为可能,并通过逐渐改善立地条件使其他植物侵入,进而形成植被群落,使得石质荒山植被得以恢复或重建。

3 胡枝子石缝播种造林技术流程

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Turcz.)为豆科胡枝子属多年生落叶灌木,世界上大约100种,我国大约60余种,分布在全国各地,以东北为多,在黑龙江省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完达山脉的浅山区,在西部地区的丘陵、荒山坡、杂木林间及林缘地带也有野生分布。

胡枝子适应性较广。喜光,稍耐庇荫,在全光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和天然更新;较耐寒冷,在-30 ℃低温下不受冻害,比紫穗槐更耐寒、耐旱。在年降水量250 mm或季节性干旱常发生的地方,亦能生长良好。当沙地含水率低于0.77%时才萎蔫;耐风蚀,根系被风蚀部分露出地面,仍能生长;耐瘠薄,在风沙土、栗钙土和黑土区等多数土壤区中均有分布;对土壤碱性也有一定适应性,一般在pH值为8.0时也能生长良好。其萌芽力强,枝条丛生,根系发达,主根不明显,侧根成网状盘踞在0~40 cm沙中,根幅可达3.2 m,须根非常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为此应用该树种采用石缝造林方法在石质山地直播造林。

3.1 打孔整地

采用电镐或风镐于石缝处打植苗孔,孔深25 cm,孔径30 cm。一般在一处打三个孔,成等边三角形分布,孔心间距40~50 cm。然后在植苗孔内添加林下森林腐殖土(添加的森林腐殖土之前要经过杀菌消毒及杀虫处理),添加土量为平坑,适当镇压,待播种。

3.2 播种造林

3.2.1 种子催芽处理 播种前将荚果碾去皮,用50~60 ℃温水浸泡24 h,取出膨胀种粒,对未膨胀种子,如此反复浸种,然后放在25~30 ℃处催芽,也可用30 ℃温水浸种24 h,捞出混2倍湿沙贮藏50~60 d。春、秋播种均可,春季用处理过的种子,秋季种子可不做处理。

3.2.2 播种 每个植苗穴播种经过处理的(春季)或未经处理的(秋季)的种子撒播入植苗穴中,每穴播种10~20粒,覆土0.5~1 cm,播后轻轻镇压。

3.2.3 抚育管理 出苗后及时除草、定苗,选长势一致的健壮苗留下,每穴留3~4株,缺苗补植,并培土于根际。

3.3 造林设计

每三个临近植苗孔为一丛,丛株行距一般为2 m×2.5 m,公顷丛数为2 000丛。

4 应用效果

在哈同高速沿线宾县、方正、依兰段石质立地,

按照上述技术流程从2014年结合黑龙江省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石质山地植被恢复技术推广与示范”开展了胡枝子石缝播种造林的示范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4.1 播种造林出苗率与保存率

应用石缝播种造林技术分别在砂石料场、风化石、岩石立地荒山播种胡枝子,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见表1),播种造林当年平均出苗率为94.8%,3年后林木保存率平均为91.6%,而当地胡枝子常规生产播种造林出苗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7.5%、94.2%,石质立地与之分别相差2.7、2.6个百分点,二者出苗率与保存率相差无几,可见在石质立地采用石缝播种造林技术播种胡枝子是恢复该立地植被的十分有效的技术措施。

表1 不同立地胡枝子播种造林出苗率与保存率调查统计结果

4.2 林木生长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3年生胡枝子石缝播种造林平均株高82.7 cm,其中当地常规生产播种造林3年生平均株高115.2 cm,石质立地采用石缝播种造林与之相差32.5 cm,为生产造林的71.8%,与对照差异不显著(0.05水平);冠幅测定结果为石质立地胡枝子平均1.21 m,对照平均为1.46 m,二者相差0.25 m,为生产造林的82.8%,差异没有达显著性(0.05水平)。

表2 各立地类型胡枝子生长调查结果统计表

5 小结

石缝造林技术是针对石质立地而采用的一种新的造林技术,最早应用于哈同高速石质边坡及筑路堆采料场植被恢复及边坡绿化,树种主要采用樟子松容器苗,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了96.3%,且林木长势良好。而胡枝子是一个抗逆性较强、适应广泛的灌木,作为植被恢复的重要伴生树种,对改善石质荒山的基质养分条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石缝造林技术在石质荒山开展胡枝子播种造林技术总结与应用,同样取得了显著效果。从而为石质荒山植被恢复提供了显著的技术模式。

[1] 吴士英,王学刚,张维国.石缝造林新技术及应用效果[J].防护林科技,2012(1):104-105

1005-5215(2016)12-0098-02

2016-11-14

张强(1970-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科研管理及科技推广工作,Email:zhangqing452@163.com

S541.5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2.039

猜你喜欢

植苗石质保存率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洮砚历史文化初探
拓片制作工艺对石质文物的损害及保护性研究初探
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不同树种造林成效分析
提高西海子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探讨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浅谈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