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捍卫国家“网权”边疆

2017-01-02王永华

国防 2017年1期
关键词:信息网络网络空间权益

王永华

捍卫国家“网权”边疆

王永华

网络空间的悄然问世,强制性地渗透到陆、海、空、天各维空间,融入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支撑着现代社会运行,关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日益凸显出国家主权。“网权”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完整的新权益。维护国家安全需正视和捍卫“网权”,打赢“网权”保卫战。

国防教育 国家安全 网络空间 权益捍卫

作者:王永华,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研究员,上校,博士研究生

当今时代,网络是最耀眼的时代符号,像一张大网将世界“一网打尽”,网络空间悄然问世,这一人造空间,虚拟无形、无疆无边,却无处不彰显存在,强制性地渗透到陆、海、空、天各维空间,融入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支撑着现代社会运行,关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日益凸显出国家主权。习近平主席也深刻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权”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完整的新权益。维护国家安全须正视和捍卫“网权”,打赢“网权”保卫战。

一、“网权”是国家安全之权

国家安全的核心,在于维护国家权力和利益,国家权益得到保障,才能赢得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今天,谁也不会怀疑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蕴藏着国家权益、关乎国家安全,但对于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似乎还缺少直观概念。实际上,国家权益、主权存在于网络空间,如同一个国家的陆地、海洋、空中和太空一样真实,并非虚拟幻存。网络延伸至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发展注入新活力,但由于承载的国家利益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同样带来各种利益纠纷和争夺,如果政治、外交等和平手段不能解决,就可能用战争或攻击对方网络的手段来解决。一个国家交通网络的功能故障,可能造成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国家金融网、电力网的功能故障,可能导致资金流失、电力中断、生产停止,引发社会恐慌甚至动荡。敌对分子利用网络描黑、污蔑主权国家政治体制,不仅能造成该国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还可煽起激烈的敌对情绪,导致政局动荡直至政权更替。2010年至2012年,在席卷西亚北非地区的某些政治运动过程中,互联网发挥了信息传播、汇集民众的关键性作用。有专家认为,一起安全事件最后演变为大规模的动荡,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相互结合、推动和持续发酵是一个重要因素。可见,通过网络空间可轻而易举进入他国腹地直至“心脏”部位,践踏别国的主权。一个国家一旦丧失网络空间安全,不仅会严重损害国家建设与发展,而且还会危及国家的主权与安全。为维护网络空间的权益,一些网络大国已经把“网权”视为国家安全重心,纳入军事战略的高度,把恶意入侵和严重攻击网络空间的行为定性为“战争行为”。俄罗斯已将网络攻击视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美军也有专业人士指出,对网络攻击应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同等看待。奥巴马总统将网络威胁与核、生化列为美国21世纪面临的三大威胁,设置了“国家网络顾问”,将网络空间列为国家安全优先议题之一。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地位凸显,“网权”在国家主权中的权重必然上升。必须全面更新国家主权观,增强“网权”意识,将网络空间摆到与陆地、海上、空中和太空同等的战略地位。维护虚拟网络空间的权益和主权,相对于维护领土、领海和领空等实体空间权益、主权更困难。因为,入侵和破坏信息网络,其隐蔽性、突然性和技术性强,防范难度大,网络空间权益更容易丧失,造成的危害也更大。一架飞机、一艘舰船对一国领土、领空和领海的入侵,很容易被发现、监控,造成的破坏与伤害也是直观可见的。网络空间无形无疆,对网络的破坏行踪不定,很难定位跟踪和确认,往往技术高低决定了实力影响范围。主导网络技术优势的国家,可以利用技术转让掌控他国信息网络发展,可以建立自己的一片新的“网络领土”,拓展自己的疆界,别人进入这片“领土”,必须向其“申请护照”,遵循其主导的网络“游戏规则”。如果网络空间的利益不能和平解决,还可能悄然无声、多渠道、多形式地破坏目标国核心信息网络,甚至中止对方网络使用权。

二、全民参与捍卫“网权”

网络空间传统国界荡然无存,对抗的时空延伸到政治、军事、经济等广阔领域,哪里有网络,哪里就可发起网络侦察、攻击,没有前方和后方的区别。网络攻击的发起者可能来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攻防行动可以全天候进行,平时就可秘密潜入,或窃取情报,或以低强度攻击干扰信息网络正常运行,或为大规模攻击做好准备,被攻击的一方也难以知道攻击的真实意图,很难确定一种攻击行动是偶然行为,还是有目的、有组织的集体攻击行动。在许多情况下,常常难以查获攻击者和攻击的位置,不容易正确判断其攻击意图。即使其攻击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网络攻击和破坏,也容易在攻击后立即清除痕迹,这一切都使得网络空间作战行动相当隐蔽。小规模有组织的攻击活动可以掩盖在无组织的“黑客”活动中,导致作战的前后方、军民、平战、战略战役战术的界限模糊。还有,网络战场上没有年龄、性别、种族乃至国籍的限制,只要会使用鼠标和键盘,就有可能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网络杀手”。每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网络勇士”,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战的参与者,这为民众参与“网权”保卫战提供了广阔舞台。打赢“网权”保卫战,需要广泛动员民众参与其中,发挥军民整体威力,维护网络空间权益。

全民参与捍卫“网权”,必须开展全民网络安全和“网权”国防教育,加大网络空间安全意识的宣传,使民众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网权”维护战。要利用各种渠道普及安全使用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金融、电信、交通等重要领域的网络用户,组织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安全的培训,提升民众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使用网络的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的监督和落实,严格执行网络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走开网络空间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利用好民间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调动民间网络人才参与网络技术装备研发,培养民众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思维能力;探索人人参与网络空间安全维护的方法途径,制定网络空间突发事件有效监测、预警和封堵的行动方案,形成高效、可行的网络空间安全应急处理预案,不断提升维护“网权”的能力,确保决胜“没有硝烟”的网络战场。

三、全方位准备“网权”保卫战

捍卫国家主权,必须顺应时代大潮,从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战略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地位作用,制定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把网络空间纳入军事视野,全方位准备“网权”保卫战。

要打造安全可信的信息网络平台。离开了信息网络,就没有网络空间,也就无所谓“网权”。应从国家主权边疆建设的高度,构建统一的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组织制定互联互通标准和协议,建成符合国家发展和需要的信息网络。要有一支保卫“网权”的专业力量。角逐网络空间,专业“网军”拥有专门的网络侦攻防技术和手段,熟悉信息网络的运行机理,是维护“网权”的主力军。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也纷纷明确军队维护“网权”任务,2008年3月,美空军网络空间司令部发布了《美国空军赛博司令部战略构想》,将空军的任务定义为“通过空中、外太空和网络空间中的武力保护美国及其利益”。可见,维护“网权”,应根据国家现实技术条件,遵循网络空间对抗的内在规律,有重点、分步骤发展专业的网络空间部队。要有一流网络技术装备。必须吸纳借鉴世界先进技术,突出自主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元器件和软件系统,打造有自身特色的网络侦察、攻击和防御技术装备体系,构建逼真的模拟环境,精心设计装备训练内容,检验战法行动、技术装备,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捍卫“网权”的实际能力,确保关键时候及时发现威胁、有效反击。

(责任编辑:孙永钰)

简 讯

河北省泊头市人武部大力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

春节临近,河北省泊头市人武部深入各乡村,对所有义务兵家庭、2016年度泊头籍军人立功受奖人员家庭、军烈属和贫困退伍军人及民兵家庭等7类人员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并送去了春联、台历以及米、面、油等慰问品,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给广大军(烈)属,大力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同时,该人武部还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之际广泛开展征兵宣传活动,鼓励广大适龄青年积极报名参军。

(李志勇 房建群)

E25

:A

:1002-4484(2017)01-0066-03

猜你喜欢

信息网络网络空间权益
基于异构信息网络的学生成绩预测与预警模型研究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本刊启事
漫话权益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电力信息网络双通道故障自动探测策略探究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浅述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