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2017-01-01王刚军李晓红

军事体育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保健卫生

王刚军,李晓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体育部,广东 佛山 528000)

我国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王刚军,李晓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体育部,广东 佛山 528000)

探讨了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产业融合的社会背景与存在问题。分析了两大产业融合的模式,发现在资源、产品、市场方面全面对接的过程而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渗透型、重组型和延伸型融合,并对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

健身俱乐部;卫生服务中心;产业融合;社区

产业融合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不仅能够起到催生新型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效能,而且使参与融合的产业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专业附加,促进融合产业的共同发展[1]。研究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产业融合模式,从产业融合理论角度来看,就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视野,针对社区体育产业的企业实体(即社区健身俱乐部)和健康服务业的服务实体(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上是研究两大产业(或行业)的融合模式,旨在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供参考。

1 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产业融合的社会背景与存在问题

1.1 社会背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标志着本届政府向改善民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居民在解决了日常生活所需之后,大众关注的重心转入如何提高健康生活质量。

当前,我国在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改革情况下,社区健身俱乐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如何以创新的思维,整合行业产业链,促进健身俱乐部和卫生服务中心自身的转型升级,都需要政府在社区健身产业和健康服务业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伴随着健身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作用的增强,政府在今后社区体育健身和医疗保健大健康产业中将要承担更大、更具有全局性的责任。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的宏观指导,建立公平有序,能激发活力的市场秩序,挖掘大众体育与健康消费潜能,协调各方利益,促进行业有机融合等,都需要结合我国社会实践,深入研究,做好顶层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社区居民的健康主要存在由于生活方式因素引起的慢性病、亚健康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如果仅仅以体育健身方法或者单纯的医疗保健手段难以收到健康促进的最佳效果,只有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今的健康问题,这为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的体育健身产业和健康服务产业融合奠定了市场需求基础。

那么,社区健身俱乐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直接面向广大居民的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行业的发展趋同必将带来产业的协同融合,两者融合发展符合建设“健康导向型”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惠民工程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2 存在问题

在我国,现代健身俱乐部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器械健身房,再经过九十年代后期的综合性健身俱乐部,至今发展成为体育产业中大众化趋势的主导产业——体育健身产业,这期间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健身俱乐部是以企业化运作向大众提供健身产品服务。在我国,由于现代健身俱乐部的运营方式属于 “舶来品”,人们对东西方体育文化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目前我国健身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模式单一、缺乏技术创新、普遍存在同质化发展和行业监管缺失的问题,整个健身行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尚未发挥出主导产业地位的作用。

而医疗行业目前尽管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分配不公,过度治疗与医疗不足并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尤其是社区医疗保健方面的长期缺失,是制约广大居民健康保障的主要因素之一,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除了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入社区,还应该着力增加其公益性的政府投入。与此同时,还必须以健康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创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作的体制、机制,根据产业融合的特性,对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进行分析,两者融合发展适应了中国新常态经济以改善民生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国家战略。

2 社区体育产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的模式分析

如前所述,社区体育产业融合的主体是体育公司也就是社区健身俱乐部,而社区健康服务业融合的主体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是医疗保健机构、养老护理中心和健康管理机构等保健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中,为了不断实现竞争优势,获取更高额的市场利润,社区健身俱乐部(体育企业)与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护理中心(健康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多元化经营,多产品经营,不断实现产业间的交叉、渗透与重组,降低成本或消除产业壁垒,使得资源要素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使新的融合型服务和产品具有更加强劲的市场竞争力[2]。

在环境治理中,明确提出了对技术的要求,而且还要结合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取配套可行的治理对策。对于某些能源企业来说,对环保技术的掌握程度严重不足,也没有积极投入资金来引进环境治理技术,一定程度上很难有效提高企业的工艺水平,也难以将污染物的治理工作落实下去。

社区体育产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的过程就是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护理中心在资源、产品、市场方面全面对接的过程。由于对接的形式和特点不同,形成了渗透型、重组型和延伸型三种不同的融合方式[3]。

2.1 渗透融合模式

社区健身俱乐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体现的产业融合是交叉渗透的相互关系,不仅有健身俱乐部健身产业向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业的渗透,也有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业向健身俱乐部健身产业的渗透,通过相互渗透,丰富了产业内涵,但不改变产业原有的形态,没有形成新的业态。

社区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元素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业的渗透,主要是医疗保健的产业资源通过选择体育健身方法转化为健康服务产品。如中医养生和传统保健运动中包含的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体育健身项目,在对中老年运动系统退行性病变治疗中被普遍作为辅助治疗方法,而且广泛应用于病愈后康复期作为提高体质的方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保健元素向社区健身俱乐部健身产业的渗透,主要是在体育健身产品、技术、销售和服务环节方面融入医疗保健技术和方法。如身体形态与机能测定、身体成分分析(瘦体重、脂肪含量的检测与分析)、减脂与增肌营养配餐、训练后恢复性的保健按摩、体育比赛医务监督(如长跑参赛者必须提供心电图检查报告)、健身运动的医疗保健措施和方法。

2.2 重组融合模式

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通过重组融合而产生新的产品或服务,形成了新的产业形态,实现了业态创新[3]。社区健身俱乐部健身产业与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业凭借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等市场需求平台,经过重组融合,形成全新的健康服务业态——医疗体育、运动康复等。

2.2.1 医疗体育

医疗体育的内容是根据疾病性质相应采取的手段,一般采用动作轻缓、运动负荷较小的体育健身项目,如中医养生与传统保健体育的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或保健操等;近年来成为运动时尚的瑜伽健身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为提高康复效果,缩短疗程而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在医生指导下,按运动处方进行定量锻炼。

2.2.2 运动康复

也称体疗,是对伤病或伤残者采用各种运动方法,使其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全面恢复,使他重返社会。现代康复医学包括物理疗法、言语、矫正、心理、职业疗法、康复工作以及体育疗法。体育疗法是主动疗法、全身疗法、自然疗法。如伤病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在进行恢复功能训练时采用针对性的运动方法,促使其身体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运动康复在体育职业运动中为了促进运动员伤病尽快恢复,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如著名跨栏运动员刘翔、花样滑冰运动员赵宏博就是受益于现代先进的运动康复手段而再创运动佳绩的范例。

2.3 延伸融合模式

延伸融合主要通过产业间经济活动的功能互补和延伸来实现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使彼此产生的边界发生交叉融合,从而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4]。社区健身俱乐部健身产业与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业的延伸融合是健身产业延伸生成的新业态与健康服务业要素发生了紧密联系,促进了相互发展,是社区健身产业向健康服务业的单项延伸。

2.3.1 保健体育旅游业

针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消费需求,集健身、保健、旅游为一体,以中草药种植园、保健品生产销售、良好的自然生态为旅游观赏环境的保健体育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有的以徒步组团、骑行组团抵达旅游目的地,其以各种体育健身组织形式促使新业态的生成,这种以体育健身生活方式的保健体育旅游深受老年人喜爱,促进了体育健身与保健养生和体育旅游相互融合、相互发展,也由此催生了适应我国老年化社会发展的新型业态——保健体育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3.2 休闲体育养生业

中国人的饮食养生之道中的食疗,在养生保健当中讲究营养调理,促进了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其与对疾病治疗向预防保健转变的现代健康观高度契合。正因为如此,社区健身俱乐部在对减脂、增肌、塑形的健身人群进行训练时,都应该严格按照科学营养饮食方法指导训练。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在保健养生方面更具专业性,有人员、设备、技术上的优势。两者进行体育健身与养生保健融合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够对社区养老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3.3 健康体检管理、家庭健康管理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健康观念随之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关心自己和家庭成员当前的身体状况,对现代医疗仪器、设备的检查准确率认可度高,所以,自费健康体检成为常态化消费。然而,健康体检目前主要还是由城市大医院承接,这不仅加重了大医院本已超负荷工作量的压力,而且也是对目前紧张的优质卫生资源的浪费。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将承担更多的健康维护与监督义务,社区健康体检管理必将顺势而上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家庭健康管理目前在我国处于供求关系脱节的境况,一方面健康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健康管理的服务功能只停留在对病历管理的层面,并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覆盖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健康管理。这种状况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同时又预示着这一新型业态在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融合发展下,能够创新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众健康管理体制、机制,并且对居民的大部分健康问题都能在社区得到解决。因此,通过两者的产业融合发展,健康体检管理、家庭健康管理业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结论与建议

3.1 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融合过程实质上是两大产业在资源、产品、市场方面全面对接的过程,由于对接的形式和特点不同,形成了渗透型、重组型和延伸型三种不同的融合方式。

3.2 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或联合管理机构牵头,制订社区健身产业与健康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对社区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专项规划、联合建设,以提供两大产业融合便利、快捷的条件,但必须先搞试点,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和调整计划。

3.3 着力研究社区体育健身与医疗保健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对联合建设的布点、服务项目应根据社区人口规模进行合理规划,产业融合既要促进居民健康消费,又要考虑其公益性的全面小康社会福利事业,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走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产业发展道路。

3.4 坚持创新发展、树立品牌意识、提升服务模式,有条件的社区,在健身俱乐部与卫生服务中心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一并将养老护理服务纳入经营范围,促进产业融合做大做强。产业融合发展,无论在服务内容、设备条件、人员技术都应该以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标准进行建设,以使大健康产业在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王朝辉.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路径与策略[J].旅游学刊,2011,26(6):6—7.

[2] 李燕燕.我国体育产业事例的动力学因素及模式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9):7—11.

[3] 康保苓.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与体育的互动研究[J].旅游论坛,2011,4(3):45—48.

[4] 邢中有.产业融合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1—7.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Fitness Club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dustry in China

WANG Gang-jun,LI Xiao-hong

(Fo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Sports Department, Foshan 528000,China)

Discuss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f the community fitness club and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the two industries , puts forward three modes of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 docking in resources, products, marketing: penetration type, recombinant fusion type and extension type , and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for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sion.

fitness club;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dustrial integration; community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区体育健身与医疗保健融合发展的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社区为例”(2177SS15064)

2016-08-13

王刚军(1962—),男,广东兴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与健康公共服务。

G812.16

A

1671-1300(2017)01-0078-04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保健卫生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纠纷调解知多少
保护环境卫生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