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研究

2017-01-01张传宝和立新张庆如

军事体育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育中心北京融合

张传宝,和立新,张庆如

(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 菏泽 274000; 2.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3.山东农业大学 体育与艺术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国家基金课题

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研究

张传宝1,和立新2,张庆如3

(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 菏泽 274000; 2.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3.山东农业大学 体育与艺术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是近期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分析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概念,探讨了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的互动关系及效应。结果表明: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的效应主要体现在4个提升方面,即国际体育文化大都市建设成就、体育旅游的影响力、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成绩和城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竞争力逐步扩大到体育层面的竞争力。目前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和韩国首尔等世界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城市的建设已经从单一指标转向多项指标。据这些世界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在世界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竞争力等要素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最具竞争意义、发展潜力、时效性的要素,往往是世界城市建设中拥有的体育竞争实力。从2003年7月,北京市借助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的机遇,率先提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与现实目标,经过近6年的实践,北京市在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又在2010年初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是从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到世界城市建设,建设世界城市的具体目标包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因此,如何仅仅抓住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机遇,深入研究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的效应,进一步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不仅是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体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国内有关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和世界城市建设研究尚显薄弱,特别是关于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的研究至今尚未报道。基于此,本课题在“十三五”规划启动的关键之年,站在北京迈上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新征程的战略高度,深入探讨北京国际中心体育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的效应,不仅对促进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加快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概术

1.1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概念及北京建设的发展目标

英国是最早提出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国家之一,将体育融入城市建设作为其现代化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2]。宋忠良将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界定为在国际体育事务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各项体育事业比较发达且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和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3,4]。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和韩国首尔等世界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来看,国际体育中心城市都具有深厚的体育文化传统资源、比较健全的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浓郁的城市体育文化和谐氛围、举办过大型综合性(包括冬夏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及洲际性运动会)国际体育赛事、扎根城市的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品牌赛事,以及众多的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上市公司,同时,还是重要国际或国内体育组织的所在地[3]。北京提出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是;通过绘制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图、清晰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路径,确定关键衡量指标,形成完善的战略行动方案,在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激励政策、长期规划和实践的探索中,使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经过12年来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遗产的系统循环利用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把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带到了新的起点上。根据2016年人民网体育频道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2015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北京名列上海和南京之前,位列“2015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排行之首。北京获评“2015最具体育活力城市”,对全国北京、上海、天津市和重庆市4个直辖市及300多个地级行政单位选取的竞赛、场馆、大众体育及体育旅游等4项相关指标进行数据统计排名中,北京除了在“场馆”一项上列第2外,在其他3项上均列第1名,最终综合排名高居首位。

1.2世界城市的概念及北京建设的发展目标

世界城市是指对全球经济政治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城市[5]。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和体育文化的需求的趋势来看,世界城市不仅是全球战略性资源、通道和产业的控制中心,也是全球跨国公司的集聚、金融、政治、制造业和高科技结合的中心,更是全球资本流、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物流的集散中心和世界文明融合及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2008年北京奥运后,北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理念上,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新定位意味着逐步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产业总部之都和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其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是: 1)逐步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密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2)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的后工业化经济结构和国际总部数量聚集明显,国内外入京人数明显提升;3)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和现代化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4)以构建京畿区社会经济、文化产业集群创新为引领,疏通城市空间中各个层次的城市经济命脉和打造世界城市经济竞争平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提升;5)建设国际金融之都,具有重大的国际金融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6)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化和综合化的创新体系,聚集一定数量的跨国公司总部、国际组织和具有全球化影响的NGO组织。目前北京在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中,通过世界城市空间多中心化发展战略的落实,在继续完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世界城市空间结构和“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城城镇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出世界城市建设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为北京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极大的提升了城市市民的幸福指数、促进了城市和谐社会的发展。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10~2015年北京“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总指数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118.9,比2010年提高18.9个点,年均提升3.8个点,尤其2015年总指数比2014年提升6.6个点,增幅居历年首位。

2 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的互动关系

北京市借助成功申办、筹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有利契机,率先提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的提法主要是后发展国家在赶超发达国家过程中,总结那些已被公认具备国际体育中心和世界一流特质城市属性的基础上,根据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国际体育中心的历史积淀主动提出的赶超目标和发展定位,这是与城市的国际化进程相适应的[6]。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是世界城市形态的高级阶段,世界城市是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中具有的高端形态。因此可见,一个城市要达到世界城市建设的标准和水平,必须在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若干个领域都具有全球影响力。结合国内外体育城市促进世界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以及北京的实际情况,北京要想成功打造成现代化的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应当以世界城市建设的各项资源与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体育资源整合,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会展、全民健身氛围浓郁、体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及体育产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从国内外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至少给予我们几点经验启示,首先,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始终是推动世界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动力和重要动力;其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影响是加快实现体育事业与城市更新的良心互动发展;再次,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是实现北京迈上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载体;最后,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是实现北京围绕“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定位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举措。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则对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作为实现世界城市建设发展动力,为世界城市建设奠定了重要的体育基础。

3 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

3.1国际体育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成就显著提升

努力创造良好的国际体育文化大都市发展软环境,深化城市建设的体育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城市建设的体育文化法制建设,加大全社会的支持力度,是稳定城市建设社会环境和实现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的重要基础。北京在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中,通过5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全民健身夏日广场活动的举办,在充分显示全民健身大集、街舞活动、建筑艺术双年展、公园排球、三人篮球、欢乐足球、笼式足球、单车文化节、户外嘉年华、中网展示、举重互动、鸟巢吸引展示、自行车骑游等项目的活动内容,丰富了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仅为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对提升北京国际体育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国际竞争力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的扩赛,奥运场馆多业态、多功能和长期开放效应的释放[7],以及奥林匹克公园促进全民健康发展、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与文化活动融合建设为平台战略的实施,体育文化已渗透到了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的各个板块,成为北京城市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显著提升。由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发布的2014~2015年度“国际文化大都市排行榜”中,北京仅排在纽约、伦敦之后,排名世界第3。

3.2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北京市体育旅游产业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和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同样符合世界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体育场馆、环境、交通、商业、医院、公园等社区文化旅游配套服务的设施供给。近年来,北京通过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的发展,不仅在促进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包括便捷抵达旅游目的地、到达比赛现场和找到旅店),游客住宿条件的提升(包括住宿的环境、服务质量及性价比),体育场馆设施的完善(包括场馆的环境、服务质量和性价比)和体育赛事的增多等方面。同样,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也给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借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的机遇,通过两个城市融合建设的区位优势,开展以“一核(即东城、西城两区体育旅游)、一轴(古都体育文化旅游中轴)、两带(永定河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带和长城世界遗产地体育文化旅游带)十二板块”为布局的体育旅游产业综合项目的设置,以及以“水立方”引领北京奥运场馆转型的体育旅游核心项目,使北京体育旅游客源逐年增加,显著提升了北京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3.3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成绩显著提升

当今的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融合建设与文化、经济、体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相互交融,在其城市融合建设综合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越突出。究其原因是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同时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也是一种生产力,越来越成为推动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的重要源泉,对城市社会、经济和体育发展及增强城市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如近年来,北京通过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的实践,使城市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的元素厚重充盈。特别是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现已具备的以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奥运场馆群与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北京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业[9]。目前,北京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培训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中介服务市场逐步形成。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产品的销售、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的会展凸显首都优势,各类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的会展异彩纷呈和层次不断提升。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会展、互联网等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模式不断丰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使北京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体育健身休闲空间、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值、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消费成熟度、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全球化程度和国际知名度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根据安景文和刘颖两位学者的研究显示,随着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发展,目前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体育服务业收入已达299.4亿,占体育产业总值收入的34.7%;从业人数7.4万人,占体育产业总从业人数13.2万人的46.1%[9]。北京市通过2011~2015年北京每年一度的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全民健身夏日广场活动的举办,在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也将使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符合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实际的“3+3+X”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3.4城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体育生活化社区是指把体育渗透到城市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衣、食、住、行以外的第5基本生活要素[10]。自北京市从2004年开始率先提出了“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的新理念以来,追求健身的科学化和生活化,期待高品质的生活,已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新要求和新目标。为了更好的在城市社区中开展创建体育生活化进社区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城市社区中的作用,探索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模式、组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现城市社区居民体育社会化的自主管理、自我发展,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发展目标的实现。北京市政府还将体育生活化社区达标标准纳并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中,并规定了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到2015年2717个社区全部实现体育生活化全覆盖的发展目标[11]。近年来,北京在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的推动下,北京城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北京市共建设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7989个、全民健身专项活动场地2321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29个,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36个,加之城市社区健身步道、骑行绿道工程建设的实施,形成了多元化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健身的新格局。目前北京通过营造良好的城乡社区全民健身生态化环境,提升了市民的健身健康热情。根据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有86.63%的社区居民已把健身健康放在首位。

4 结语

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城市是实现首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其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通过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的融合建设,在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北京国际体育文化大都市建设成就、体育旅游的影响力、体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成绩和城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北京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为了更好的提升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的社会功能,课题组将在今后的研究中,紧密把握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发展研究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成果,围绕目前国内外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深入展开对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提出实现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融合建设效应的发展策略,推动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建设效应的扩散,为促进北京加快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

[1] 朱淑玲.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体育城市建设之融合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6):11—16.

[2] 鲍明晓.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2):4—10.

[3] 宋忠良.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4] 宋忠良.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面临的挑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9):11—16.

[5] 王昕昕.世界城市建设背景下北京体育赛事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6] 刘敬民.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11(4):1—3.

[7] 王晓微,于静,邱招义.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对北京建设世界体育中心城市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43—48.

[8] 李建臣.冬奥会推动北京建设世界体育城市研究[R].北京组织部高创计划教学名师项目,2016.

[9] 安景文,刘颖.文化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发展效率异质性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5,37(5):17—25.

[10] 刘丽.北京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现状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9.

[11] 吴东.北京体育生活化社区 “十二五”期间将全部达标[N].北京日报,2012-03-24(10).

AStudyontheEffectsofFusionConstructionofInternationalSportsCenterCitiesandWorldCities,TakingBeijingasanExample

ZHANG Chuan-bao1,HE Li-xin2,ZHANG Qing-ru3

(1. Heze Medical college, Heze 274000;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ochow University,Heze 274000; 3.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 i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ze 274000, China)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recent sports academy is the fusion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center cities and world cities. 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expert interview and induction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center cities and world c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fusion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center cities and world c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inly four promotion aspects embodied from the fusion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center cities like Beijing and world cities, namely, th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the achievements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culture metropolis construction,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tourism, the creativity of sports and culture produc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sports community. Those enhancements provid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speed up constructing Beijing to be a world-class harmony livable city.

Beijing; international sports center cities; world cities; fusion construction; effects

G80-051

A

1671-1300(2017)03-0095-05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视角下北京上海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构建研究”(13BTY019)

2017-02-11

张传宝(1964—),男,山东梁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会社学。

猜你喜欢

体育中心北京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融合》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深圳湾体育中心
河南省南阳市体育中心游泳馆汉画像石墓M18出土陶器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