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发展SWOT分析

2017-01-01孙鸣浩

军事体育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弘扬武术中华

孙鸣浩

(曲阜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发展SWOT分析

孙鸣浩

(曲阜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有效地推广开来,推向世界。借助SWOT分析方法从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四个维度对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弘扬文化;中华武术;SWOT分析法

中华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承载着民族的精神、理念、审美特点和价值标准,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凝练了人类的感情、融合了人类的智慧,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1]。中华武术文化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内容涵盖了哲理性、艺术性、科学性且具独立性和完整的文化体系。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弘扬中华武术文发展化过程中内部与外部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为日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 中华武术文化发展的优势

1.1武术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符号

中华武术是中华五千年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2]。武术不仅是一项具有传统意义的运动项目,更是文化,还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国文化有经典的中医“针灸”、国粹“戏剧”、儒学“孔子”、李小龙“功夫”、茅台“酒”等,它们都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中华武术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是因为其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能够直观的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精神面貌[3]。当然中华武术不仅仅是层面上的技术,而体现在深层次当中的传达和表述,技术也只是一种意义和理念的载体。如中国书法、中医、京剧一样,中国武术同样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具体的文化符号,正是这些重要的符号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固态的内涵。

1.2中华武术对人的作用

1.2.1 健身养生

中华武术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稳,调养气息,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4]。现代社会快的生活节奏、生活压力使人发生微妙的改变,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的活动,习练健身气功可以增强人的心理素质,改善人的生理功能,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并通过内外结合、身心一统、天人合一起到调节情绪、收敛阳气、藏精蓄锐的作用。

1.2.2 修身养性

中华武术的许多拳种都强调动静相生、刚柔互济、快慢相间、虚实转换、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的拳理要求。中国古典美学的气势、神韵、意境、刚柔等独特的内容,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已深深地蕴涵在中华武术中,形成了美与善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5]。中华武术注重人体与身心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1.2.3 防身自卫

中华武术既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活动,又是一种有效的自卫防身术,其一拳一脚都有鲜明攻击与防御的含义,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长期进行武术锻炼与学习,可以掌握攻防格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当危难来临时可进行正当的防身自卫,克敌制胜。坚持武术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战斗力,更可以保护自己的同时去帮助别人。

2 中华武术文化发展的劣势

2.1中华武术自身传承的方式较为单一

现在武术传承主要是以学校班级授课和师徒制教育传承等方式为主。学校班级授课方式采用的现代课程制教学方法,可以促进中华武术的广泛交流和学习。然而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武术要师徒传承和身传心授才能学到武术的精髓。师徒凝聚的是中华武术传承之大任,传承双方通过模拟血缘联结的师“父”与徒“儿”关系,使传技者有可能尽心尽力,言传身教,使徒弟真正学会。在师父严厉管束下,习武者刻苦练习不断体悟领会[6]。师徒之间传承问题在于虽然保持了各自门派的独特性的特性,但相对制约了本流派传播对象的扩张,使本门派的延续性和生命力有所减弱。这种方式并不利于门派的相互交流与摄取,最终还会失去本身应有的活性,从而限制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师徒制这种方式不利于中华武术的延续与弘扬,然而学校班级授课的方式打破了师徒制存在的弊端,扩大了受众范围。这样一来,学校是可以融合的方式,但是各门派的精华又不能大放异彩,不利与其个性的发展。

2.2中华武术内在与外在的剥离

中华武术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格斗技术,更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武德修养、礼仪规范、传承方式、尚武精神,以及其体现出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情感等内容,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全面反映中国文化的完整体系[7]。弘扬中华武术文化还主要局限于单纯的武术技术,更多的是在外在形式上下工夫。当然外在表现在武术文化的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远未达到弘扬武术文化的目的。如果把武术单纯作为一种技击技术去理解,那就会使人失去对武术的兴趣,因为武术的真正魅是力来源于其文化内涵。武术文化中的仁义体现了贵仁尚义的传统道德思想,无论是择徒授艺和习练武艺,还是以少对多时的真打实斗,武术人始终信奉和坚守“仁”的理念[8]。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在武术中有着充分的展现。在武术技法和技击理论中,武术讲求“合”,既有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也有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外三合”之说。这种技术层面的和谐思想在武术调饶腑种流派中均有不同形式的体现。武术习练的过程同时也是修炼的过程,习武之人追求身体与技艺的和谐,武术学习应由内而外,同时也追求自身与自然、自身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3中华武术多样性推广实施单一

中华武术的种类多,一味地的去宣传推广太极拳等单一的拳种,就失去了中华武术应有的全貌。拳术类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翻子拳、地趟拳、劈挂拳、螳螂拳、八极拳、醉拳、后拳、花拳、华拳、鹰爪拳、锦拳、六合拳、蛇拳、意拳、少林拳、查拳等;器械类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武器,长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等[9]。现如今,作为中华武术中拳的种类,可以统计出的种类就达一百三十种之多,其中包括刚劲凶猛“硬打做软”的少林拳和柔绕弹抖“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等,构成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武术技术体系。在弘扬武术文化的同时不能否认“拳种众多,流派林立”是武术繁荣昌盛的表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10]。

3 中华武术文化发展的机会

3.1全球化文化的融合

如今已是全球化时代,不同种类的文化在文化冲突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改变自己原有的方式以适应不同文化的发展,文化之间主动交融、彼此适应,通过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互为表里,最终融为一体。要想在国际间传播我国的武术文化,首先要正视现如今全球化文化的现状,在国际传播中发展武术文化,使中华武术能够与世界其他体育文化项目之间相互交流、碰撞和互通,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我国武术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之中,迸发新生力量,产生世界体育文化[8]。中西方之间文化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中华武术文化如何在世界自立,如何在融合的同时突显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引导不同地方的有利因素,更好的在当下全球化传播背景下发扬光大。

3.2 “一带一路”文化的传播

“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发展战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时,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借助我国的文化力量,以先行的文化互融带动“民心相通”,从而达到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目标。这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同时进一步扩大弘扬武术文化发展区域,从而带来更多的新机遇。中华武术向世界各国传播和平理念和“和平发展”的中国思路,要找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并通过中国武术文化来“润物无声”的方式走向世界。

3.3与孔子学院有效的结合

孔子学院不仅是中国合作办学学习汉语的教育机构,而且是中华优秀文化和艺术的延伸。中国必须发掘更多可以彰显中国文化特点的内容,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不然中华文化将无法在今后的文化大融合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更无法实现“文化大繁荣”的愿望。孔子学校终应开设中国武术课程,将武术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统一进行融合。孔子学院使得中华武术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得以展现出来,并且将之传播。借助孔子学院这一“中国符号”来弘扬和促进中华武术的发展,是海外推广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式。

4 中华武术文化发展的威胁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展开了逐渐消融,中华文化与不同性质的文化发生碰撞时,冲突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现象。而中华武术随之变化为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观赏性为主的活动,中华武术有被逐渐削弱的态势[11]。

中国申奥期间,在天安门广场组织了万人打太极拳,但是国外的一些电视台却将此报道成“Tai Chi”,是不费力气而有力打击敌人的“Kong Fu”,是具有侵略性的。中华武术在国外一些学者的描述下成了负面消极的代表。一方面由于外界学者在谈到中华武术时对其存在偏见,这样一来在外国人眼里觉得中华武术就是一种打斗的文化形象,致使外界对中华武术有了偏见。另一方面在演绎的电影中,中华武术主要突出体现了搏击功能,对其内涵却诠释的并不明显,让外国人觉得中华武术好斗而且暴力[12]。

5 结论与建议

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发展内在劣势可以调节,而外部威胁是不可控的,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因此,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必须抓住机遇,深化内部因素改革,弱化发展劣势,增强发展优势,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的同时内在传承方式应该在多元化的有效结合中发展中华武术,对中华武术也应分层次因材施教。

[1] 王国志,王政.符号、文化与武术雕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59—62.

[2] 潘家礼.中华武术运动的文化符号阐释[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7):25—26+106.

[3] 孟涛,唐芒果.文化符号与责任担当: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话语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3):56—61.

[4] 温静,许伟.传统武术健身价值与策略探索[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3(2):3—6.

[5] 余中.传统武术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J].中华武术(研究),2012(4):29+36—38.

[6] 薛欣,薛扬.武术的传承方式浅析[J].体育学刊,2009,30(2):110—113.

[7] 朴一哲,杜舒书.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韩国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131—134.

[8] 袁勤.武术传承方式的现代教学论诠释[J].体育与科学,2009,30(4):40+99—101.

[9] 丁传伟主编.中国武术传统拳术套路精选八极拳、翻子拳、螳螂拳、查拳[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10] 刘涛.传统文化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教育,2011(9):145—146.

[11] 薛进发,杨广波,黄良杵.武术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化需要[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4(3):20—23.

[12] 王东.中华武术的传播模式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4):138—140.

TheSWOTAnalysisonCarryingForwardChineseMartialArtsCulture

SUN Ming-hao

(Sports Science Colleg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martial arts must be actively promoted and promoted to the world. By using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through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four dimensions.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e; Chinese martial arts;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G852

A

1671-1300(2017)03-0068-03

2017-03-29

孙鸣浩(1990—),男,山东临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弘扬武术中华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武术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