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瘦身”本质在于聚焦强化核心能力
2017-01-01许德斌
许德斌
“改革瘦身”本质在于聚焦强化核心能力
许德斌
作者:许德斌,广州军区善后办公室,中校
前不久,国内各大媒体纷纷以“贾跃亭壮士断腕”为题,报道乐视大规模裁员信息。一个登陆海外、四处拓荒的集团企业突然宣布收缩业务、裁员“瘦身”,一时间引发了业内广泛猜想。
企业追求更大盈利、规模需要相应拓展,这个看似在于情理之中;但四处拓荒、扩展,往往容易出现的是脱离核心的盲目膨胀,进而导致竞争力下降。“我们无法把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粮草供应不及时,后劲已经明显乏力”,乐视总裁贾跃亭在一封内部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症结。“改革瘦身”,本质在于回归核心,聚焦强化竞争能力。
相对于商场的激烈竞争,面向战场的生死抉择,我们考究军队规模结构的“瘦身”改革,尤其需要把握好回归核心、聚焦实战这个本质要求。客观地讲,在长期和平环境条件下,人们的主观认知与未来战场制胜规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间距”,在部队建设中也就必然出现脱离实战需求的要素冗余、结构失衡、功能弱化等问题。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紧紧围绕强化核心作战能力,坚持把“瘦身”与“强体”一外一内辩证地统一起来,着力调整军种比例关系、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优化作战部队编成,以人员精简与结构优化“同向同频”,才能促进军队作战能力的整体跃升。
“腾笼换鸟”才能凤凰涅槃。把“瘦身”与“强体”统一起来,首先必须解决好“减什么、增什么”这个核心问题,而“和稀泥、搞摊派”,必然是改革瘦身的最大克星。如果只是数量规模的裁减、没有聚焦实战的增质,改革无疑将成为面向未来战场的单方面裁军。推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应在执行层面上明确衡量标准,着眼制胜未来战场,突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以大幅精简传统作战力量、大力发展新质作战能力、着力发展战略能力和非对称制衡能力为指针,对各类型部队、各功能要素进行量化测算,形成系统化指标,着力校正和推进改革向内涵型、增效型发展。
“21世纪的胜者,绝不在于你是全能,而是你在某领域上拔尖。”当下,有些人对“联合”的概念理解有些偏颇。一谈到“联合”,就想着部队要“全能”,上项目、建要素,全面发展,甚至有的用“抓联合”来抵触改革瘦身、妄议规模精简。现代社会大生产的精细化分工,已经使“包打天下”成为一种幻想。作战双方的体系对抗,是基于信息系统对各种作战要素、功能模块的内聚融合。对于具体部队建设来说,就必须把握好“瘦身”与“联合”的内在一致性,聚焦本部队的功能定位,集中战略资源,建强核心能力,确保在作战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
一位学者说过:“大量的数字,既可以反映本真,也可能让人迷失方向。”今天,我们推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面对一系列数量员额的裁减、面对只争朝夕的时间节点,只有更加冷静清晰地找准发展战斗力的核心,才能把握聚焦打赢未来战争的本质要求。
(责任编辑:何 荷)
E81
C
1002-4484(2017)03-00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