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里转战寻正途
——记南昌起义军余部的井冈山之路

2017-01-01郜耿豪

国防 2017年8期
关键词:南昌起义工农陈毅

郜耿豪

千里转战寻正途
——记南昌起义军余部的井冈山之路

郜耿豪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在赣粤湘地区艰苦转战:巧妙地委身军阀,以求得暂时栖身之地;适时进行赣南整编,加强党的领导和游击战术的学习;领导湘南起义,把武装斗争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与井冈山的联系,并最终挺进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成为创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骨干力量,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做出了重大贡献。

军事历史 南昌起义 湘南起义 井冈山会师 [朱德]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和革命军人举行了包括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在内的数百次起义,开始走上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道路。由于起义军在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北伐战争的影响下,仍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结果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反击下,多以失败告终。

面对失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重新思考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毛泽东果断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率领部队转入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同时,南昌起义军和广州起义军的余部也先后转入农村,成为农村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其中,朱德、陈毅领导下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在赣粤湘边农村转战的军事斗争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从而领导部队开始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重大战略转变。

一、朱德成为起义军余部的领袖和灵魂

1927年9月会昌战斗后,南昌起义军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中旬,起义军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根据前敌委员会汀州会议的决定,兵分两路: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主力直奔潮州、汕头;朱德率领第11军第25师和第9军教育团共约4000人留守三河坝,准备抗击尾随而来的钱大钧部。10月初,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失败,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驻守三河坝的第25师,在给钱大钧部以重大杀伤后,向潮安转移,南下追赶起义军主力。10月5日,在饶平县境与由潮、汕撤出的第3师一部会合,约2500余人,临时编成1个团。

第25师隶属叶挺任军长的第11军,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该师的老底子是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在起义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第3师隶属贺龙任军长的第20军,师长周逸群,党代表徐特立。两部汇合时,周逸群和徐特立已经脱离部队,而朱德与这两支部队都没有渊源。此时,部队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大家都不知道该向哪里去,部队随时面临着解体的危险。在此危急时刻,朱德果断站了出来,向官兵们展示了他坚强的革命信念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为这支部队的领袖和灵魂。

为明确下一步行动方案,10月7日,朱德在饶平县主持召开干部会议。会上,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去海陆丰,有的主张分散行动。朱德明确表示:“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新编本)》,9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他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脱离险境,否则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现在敌人已从南、西、北方面向我靠拢,我要从东北方向穿插出去。朱德的主张得到大家的赞同。随后,部队迅速离开饶平,经过平和、永定、上杭沿闽粤边界向西北转移,10月16日到达闽赣边界的武平县城。此时,钱大钧部也跟踪而来,起义军在朱德领导下,向武平县城西北转移。在抵达闽赣边界的石径岭附近的隘口时,遭到反动民团的阻击。朱德亲率警卫人员攀登悬崖,出其不意地在敌人侧后发起进攻,抢占了隘口,并指挥部队通过隘口,进入赣南山区,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10月下旬,朱德率部抵达赣南安远县天心坪。第25师党代表李硕勋、师长周士第先后被派往上海寻找党组织,其他干部则大多不辞而别;营以上干部中,只有第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和第74团参谋长王尔琢留了下来,部队只剩下七八百人。在朱德、陈毅的筹划下,部队在天心坪召开了全体人员大会。朱德首先宣布今后这支队伍就由他和陈毅来领导,并强调“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了成功了。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新编本)》,9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朱德铿锵有力的话语极大鼓舞了听讲的官兵。作为政治工作的负责人,陈毅在会上也讲了话,宣布革命纪律。他说:南昌起义是失败了。但南昌起义的失败不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革命还是要成功的③刘树发:《陈毅年谱》,99页,人民出版社,1995。。不久,陈毅又查处了在信丰城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破坏纪律的士兵,从而刹住歪风,张扬了正气。经过动员整顿,起义部队的混乱状态有所减弱,士气开始高涨。据粟裕回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如果不是朱德同志的领导和陈毅同志的协助,这支部队肯定是要垮掉的。”④《粟裕战争回忆录》,39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

当时,由于新军阀们忙于混战和保卫自己的腹心地带,湘粤赣三省的交界处就一时成了“三不管”的区域。在那里,朱德、陈毅带领部队把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1月上旬,朱德率领队伍离开目标比较明显的大庾县,进入三省交界处的山区,在崇义、上犹附近活动。部队在那里打土匪,帮助群众解除了匪患,并控制了当地的关卡,收税以补足军需。朱德将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到一些村庄中去,一面筹粮,一面帮助群众劳动,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开始群众工作的最初尝试。朱德曾回忆说:“干革命,过去只知道在城市里搞起义,这时候才知道还可以上山打游击。”①《粟裕战争回忆录》,50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

早在信丰时,朱德就从地方党组织那里听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上井冈山的消息。同时,在井冈山的毛泽东也派何长工南下,探听南昌起义军余部的下落。11月上中旬,朱德率部队在上堡一带整训和开展群众工作时,得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已经上井冈山,遂派毛泽覃前往联系。毛泽覃从湖南省资兴经茶陵到江西省宁冈,见到了毛泽东,向他介绍了朱德部队的情况。期间,朱德又在赣南上犹县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的1个营(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取得联系。该部是上井冈山途中在大汾战斗中被敌切断后转移到这里的。朱德又从他们那里了解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及部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情况。两支部队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联系。

二、起义军余部暂时求得栖身之地

在艰苦转战中,朱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行统一战线政策,与军阀范石生合作,暂时解决了部队生存问题。1927年11月上旬,驻防广东省韶关、湖南省汝城一带的国民党第16军军长范石生派人与朱德接洽,希望合作。鉴于起义军物资和装备供应十分困难,朱德和陈毅、王尔琢商量,并经党组织讨论通过,决定同范石生合作,以便使部队得到补充和休整。

11月下旬,朱德率部进驻湖南省汝城,并亲赴范部谈判。双方达成以下协议:①同意朱德提出的部队编制、组织不变,要走随时可走的原则;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新编本)》,95-9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起义军改用第16军47师第140团的番号,朱德(化名王楷)任第47师副师长兼第140团团长;③按照一个团的编制,先发一个月的薪饷,并立即发放弹药和被服。②谈判结束后,范石生赴汝城和朱德会面,并迅速供应朱德所部一批现款和弹药、冬衣、被服等物资。随后,跟随朱德部队的张子清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6军第47师第141团,张子清任团长。同一时间,工农革命军第2师第1团299余人,由范石生部的中共地下党员韦昌义介绍,与朱德取得联系,改称为第16军特务营。原第1团团长何举成任特务营营长,驻广东省乐昌县境。朱德派人到这个营当副连长、排长。为统一第16军第140团、第141团和特务营三支武装力量的行动,朱德和陈毅秘密建立了中共第16军军委,陈毅任书记。随即部队以上述番号移驻湖南省资兴。12月中旬,驻桂东县城的第16军第141团在张子清率领下经茶陵返回井冈山。该团通过朱德的关系,将从范石生处获得的一批子弹带上井冈山。

11月下旬,黄绍竑部进攻范石生部,范部南撤韶关,朱德也率部由赣南撤入粤境,部队先到了仁化县,邻近重镇韶关,在范部的掩护下,得以暂时栖身。12月初,部队与中共广东北江特委取得联系,得知将要进行广州暴动的消息。朱德遂率部南下,准备参加广州起义。12月19日进至韶关城郊时,与广州起义失败后撤出的几十名干部相遇,始得知起义失败。为避免和范部发生冲突,朱德率部进驻韶关西南郊的西河坝,随后又折向韶关西北的犁铺头。不久,国民党广东省政府领导人发觉朱德部队隐蔽在范石生部,要范解除其武装,并逮捕朱德。范石生派人送来几万块银元作为路费,通知朱德撤离。朱德也接到中共广东省委通知,要他率部脱离范石生部,到广东省东江地区海丰、陆丰县境和广州起义军余部会合。

1928年1月4日,朱德率部以演习为名,离开了犁铺头北上,正式脱离了范部。按照广东省委的指示,准备折向东江的海陆丰地区,与广州起义军余部会合。范石生部官兵三四百人也脱离范部随朱德出发。同时,朱德派人秘密送信给何举成,要他迅速率部脱离第16军,但何举成行动迟缓。后该营被敌缴械,何在战斗中牺牲。

三、赣南三整,加强党的领导和游击战术学习

在转战途中,朱德与陈毅、王尔琢研究南昌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认为有必要从军事上、政治上对部队进行整顿。1927年10月底,朱德率部抵达赣、粤边境的大庾(今大余)地区。利用粤桂军阀混战、无暇追击起义军的时机,对部队进行整编:把部队编为1个纵队,下辖7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1个重机关枪连。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和组织纪律性。为了隐蔽,采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番号,司令员朱德(化名王楷),指导员陈毅,参谋长王尔琢。在整编的同时,部队结合打当地土匪,开始学习游击战术。朱德告诫官兵,日后农民游击战争是主要形式。

在政治上,由陈毅主持整顿共产党、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重新登记党、团员,成立党支部,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连队中去,加强党在基层的工作,巩固了部队。其时机和所起的作用与“三湾改编”极为相似。同时,部队还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革命纲领和目标,鼓励他们坚持革命,组织起来建立人民政权。

经过大庾整编,南昌起义军余部800余人,在朱德、陈毅、王尔琢的率领下又恢复了生机。

11月上旬,朱德率部抵达湘粤赣三省交界的赣南崇义县上堡、文英、古亭一带山区,再次对部队进行整训。首先是整顿纪律,规定募捐和缴获要全部归公。其次是进行军事训练,每隔一两天上一次大课,小课则天天上。朱德提出了新战术,即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从打硬仗转变为有把握的仗就打,没有把握的仗就不打;在战斗队形方面,由一线式改为“人”字式。通过这种打小仗的训练,部队开始了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

部队到达犁铺头后,朱德利用暂时的安定环境,开始系统地筹划部队的游击战训练问题。他根据自己掌握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带领王尔琢等人编写出步兵操典和阵中勤务两本教材。教材编好后,以教导队为试点进行训练。在训练中,朱德把全队分为两个连,进行对抗演习,并经常到现场亲自指挥,亲自讲解,亲自示范。他对学员说:我们学的新军事学,是从外国学来的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情况加以消化而成,是在战术上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法宝。在战斗动作上,要熟练自己手中的武器,做到不靠近敌人不开枪,打不中不开枪。在作战队形上,应该疏开队形开进,成梯次配备,敌人炮弹只打一点,而不可能打到一面,这样又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作战时成弧形散布群,构成交叉火网,大量杀伤敌人。在作战指挥上,我们人少枪少,不能和敌人硬拼,要抓住敌人的弱点,避实击虚。指挥员要知己知彼,重视对于敌情的搜索和侦察工作,不摸清敌人的情况不动手。

在训练的同时,朱德还将部队以连、排为单位,晚上分散到农村中去,发动群众打土豪。从这时起,部队开始实行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部队不再打硬仗,而是开始打游击,打一仗就退几十里,有比较好的机会就休息几天。红军游击战的战术,正是从这时起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2月下旬,何长工经上海、广州、韶关辗转至犁铺头。朱德详细地询问了有关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地区的情况。此时,朱德已经认定了日后要搞农村游击战争。他对何长工说:我们这两支部队要经常联系,将来部队力量要集中。

四、领导湘南起义,把武装斗争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

起义军余部脱离范部后,鉴于南去海陆丰的道路已经被国民党军阻隔,朱德遂率部折向西北,计划去湘南找一块地方建立根据地。1928年1月12日,朱德率部智取宜章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接着,正式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将南昌起义军余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蔡协民为政治部主任,并将宜章农军整编为1个独立团。1月底,工农革命军在农军配合下,击败国民党军许克祥部的进攻。2月6日,宜章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工农革命军和农军,革命武装迅速扩大。

此后,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各地党组织领导下,工农群众纷纷起义。为了支援农民起义,工农革命军第1师挥戈北上,于2月4日占领湘南重镇郴县(今郴州),帮助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随后分兵协助当地农军占领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并相继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安仁、茶陵、酃县(今炎陵)、桂东、汝城、临武、嘉禾、桂阳、常宁、衡阳等县大部地区的农民也纷纷起义。3月中旬,湘南特委在永兴县太平寺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中共湘南特委将宜章、耒阳、郴县和永兴、资兴五县农军,分别编成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7师和两个独立团,共8000余人。湘南起义把武装斗争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广大的范围发动群众,组织大批工农武装,保存与发展了工农革命军的力量。

五、井冈山会师,找到中国革命战争的正确道路

1928年3月中下旬,粤桂湘新军阀混战结束后,湖南、广东当局随即联合起来,派国民党军7个师向湘南地区反扑。为保存革命力量,朱德、陈毅兵分两路,先后从耒阳和郴州出发,在井冈山部队的接应下,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转移。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宁冈县砻市,与毛泽东部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由2000余人增至1万余人,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6月改称红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下辖3个师,不久缩编为4个团。南昌起义军余部编成红4军战斗力最强的第28团,以后又发展为中央苏区的红1军团,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朱德、陈毅的带领下,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走上井冈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并涌现了朱德、陈毅、林彪、粟裕、萧克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解放军将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革命的道路,就是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就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朱德和陈毅在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部西进、北上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总结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领导部队开始实现从城市到农村、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重大战略转变,从而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E296.93

A

1002-4484(2017)08-0043-05

作者:郜耿豪,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助理研究员,上校

何 荷)

猜你喜欢

南昌起义工农陈毅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南昌起义主力军为何多为粤军
———纪念八一建军节95周年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梭镖
南昌起义敌情相关问题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