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体制下通过需求牵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

2017-01-01王送军杨光强

国防 2017年5期
关键词:军民国防融合

王送军 杨光强

新体制下通过需求牵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

王送军 杨光强

为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省军区系统必须主动适应新体制、新职能、新要求,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搞好军地需求对接,以务实的需求牵引扎实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国防建设 军民融合 需求牵引 思考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找到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省军区系统必须主动适应新体制、新职能、新要求,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搞好军地需求对接,以务实的需求牵引扎实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一、聚焦需求牵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矛盾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引领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方法。近年来,在军地各级的共同努力下,军民融合力度持续加强,融合范围不断扩大,融合效益显著提升,但一些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体制机制不顺,制约“融”的合力。一是领导管理体制不健全。虽然国家层面设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从顶层设计上能够保证军民融合发展有效落实,但是省级层面均未成立军民融合领导机构,主要工作还是依靠现行国动委这种“上军下民”的架构体系牵头、协调、沟通,由于国动委自身协调军地不够权威有力,导致了军队需求的提出和地方需求的落实不够顺畅。二是政府主体责任不突出。有的政府部门还未能有效履行国防动员建设职能,一些重大基础设施贯彻国防需求、重要建设项目落实军民融合,要靠感情、靠临时沟通协调推动,致使很多建设资源不能及时纳入军民融合发展范畴,影响和制约相关领域的军民融合建设发展。三是工作运行机制不通畅。军队和地方建设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军地协调、统筹衔接渠道和工作运行机制,一些项目难以从源头实现融合运转。特别是战区和军兵种一级的军民融合工作,没有相应级别的国家机关及政府部门对接支持,与地方党委政府联系协调和开展相关工作的权限不清、关系不畅,协作配合、指导监督也缺少明确规范。

需求对接断档,妨碍“融”的落实。一是需求提报难。由于军队缺乏统一规范的需求提报制度,对军事需求由谁提出、提出什么、提报给谁不够明确;需求论证和决策咨询机制几近空白,需求提报各管一摊、管理分散,存在程序不清楚、论证不充分、对接主体不明确、落实无反馈等问题。二是需求协调难。由于军地缺少情况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使军队不能全面及时掌握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不清楚地方哪些资源能够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使地方难以将军事需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相关部门设计安排,导致军队单方协调推动十分困难。三是需求落实难。由于军地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和工作对接机制,使国防需求难以从规划源头上得以贯彻落实。加上目前还没有可靠管用的约束、保障和奖惩激励的措施办法,落实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仍然没有打通,导致提报需求很难落实。

政策法规缺位,滞后“融”的发展。一是领域覆盖不全。在融合促进、信息资源利用和军队人才培养、部门协同等许多领域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军民融合缺乏具体操作依据,影响社会潜力与国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转化利用。二是技术标准不一。目前,在国防建设的多个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军用标准、企业标准等多套标准体系共存,在具体项目和标准执行上尚未打破军地各自独立封闭的壁垒,大大降低了资源的融合配置效益。三是法规配套不够。在贯彻国防需求方面,相关行业主体的权利职责、工作程序等缺乏具体规范,国防需求项目所需资金、补偿和管理使用没有明确规定,财政税收、信贷等配套优惠政策和奖惩制度不够完善等,致使国防需求的贯彻落实难以得到有效监管。

二、把握需求牵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

把国防需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应紧贴战略地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需求与可能等因素,切实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搞好论证规划和建设落实。

以建好预设战场牵引融合。战场建设是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应树立全纵深作战理念,抓紧推进前方后方衔接、军需民用结合、功能要素完备的战场体系建设。突出主要方向战场建设。围绕战区未来作战地域战场建设向形成体系拓展,对区域战场体系进行系统论证和提升改造,加快建设侦察预警、防空防导、反渗透袭扰等新型作战阵地;加快边防巡逻道路、高原边防公路建设,启动主要战役迂回道路建设前期论证工作等。加强重点城市综合防护。着眼信息化条件下精确制导打击、防空天高强度毁伤的特点要求,突出人防指挥所、防护工程、人员掩蔽疏散场所建设,完善空情警报报知网络,下大力提高交通枢纽、桥梁隧道、能源基地、重大民生设施等重要目标抗毁能力;重点研究解决好人口疏散、重要目标防护、防空阵地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切实提高现代城市综合防护能力。持续抓好军营畅通工程建设。协调解决好营区土地划拨、训练场地征用等问题;重点抓好作战部队尤其是“三种类型部队”(新型作战力量、新装备列装部队、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进出口道路的新建改造,实现营区与交通主干线的通畅连接,确保一声令下部队能够快速出动。

以抓实支前保障牵引融合。构建精干的后备力量体系。坚持编为用、建为战,优化编组民兵“三支队伍”(应急、支援和储备队伍),编强市建营、县建连、乡(镇、街道)建排、村(居)建班组等应急力量,编实城市防空、重点目标防护、支援保障、预编预备役人员等4类参战支前力量,编好网络攻防、电磁频谱管控、情报信息、新装备维修等新质动员力量,实现支前保障力量编组科学、训练扎实、素质过硬,能按规定时限快速动员,按任务需要支援保障。构建快捷的交通保障体系。适应战区部队武器装备发展和力量调整带来的新变化,加紧完善营区进出口道路、高速公路预留接口、铁路装(卸)载站台和设施、高速公路飞机跑道等基础平台建设,满足作战力量快速出动和远程投送的需要。构建通畅的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应对云计算、大数据、5G时代的挑战,发挥地方信息技术和产业优势,系统推进网信军民融合建设,探索通信运营商、骨干企业支援服务国防建设的途径,建立军警民信息共享机制,逐步构建军地一体、广域覆盖、随机接入、按需服务的战区信息动员保障体系。构建可靠的物资保障体系。搞好支前物资供应站建设、队伍预建和设施预征;依托政府储备和社会商贸体系,储足粮食、油料、药材、通用装备维修器材等战备物资;推进动员中心(基地)规范化建设,落实应急转(扩)产企业和应急采购商优惠政策制度。

以建强指挥体系牵引融合。构建指挥机构。坚持“精干、权威、高效”原则,按照“平战衔接、转换快速”要求,从职能界定、体系建设、机构编成、指挥程序等关键环节入手,探索建立以国动委为基础,调整吸收军地相关单位组成预设联合指挥机构,实现在组织指挥、情报信息、力量资源和综合保障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形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军地联合、平战一体、转换快速的动员指挥机构。完善指挥手段。将电子政务内网作为支撑网系,辅以军事综合信息网,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服务设施和信息数据采集设备等各项建设,构建纵向贯通省、市、县、乡四级和横向连接国动委办事机构、成员单位的信息网络,建立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信息网络体系。培养指挥人才。按照选好、训好、管好、用好要求,推动军事机关指挥人才向国动委系统延伸,在抓好县级以上国防动员指挥机构综合演练的同时,要分级分专业加强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懂军事、能指挥、精专业的指挥人才。

三、加强需求牵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把国防需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必须按照习主席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的“四个强化”要求,大胆改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健康有序发展。

靠权威领导机构“统”。军民融合发展涉及军地双方、各个系统、诸多领域、众多部门,迫切需要加强融合发展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成立领导机构。应在省级层面成立权威的军民融合领导机构,搞好与同级国动委机构的对接融合,吸纳军地相关单位和人员参加,加强对军民融合的全面领导和统筹推进。搞好规划设计。紧紧抓住地方经济发展难得机遇,加强前瞻规划、顶层设计,瞄准军事需求、摸清现有潜力、找准融合项目,使规划设计与军事战略方针相契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坚持项目具体融合、方式多元融合,深入调研论证,科学制定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拿出任务书、时间表和具体举措。

靠健全对接机制“合”。科学的需求提报机制、顺畅的协调对接机制,是确保形成工作合力的关键,迫切需要健全完善。健全需求提报机制。战区应细化整理各类部队对人力、物力资源的需求,明确需求的类别、层次和提报的途径、程序、汇总方法,规范供需对接职责、运行方式和安全保密措施等,力求军事需求提报标准化、常态化。完善军地协调机制。应加强军队与地方政府的对接和沟通协调,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论证重大建设项目、新产品研发制造、军事设施保护等方面充分考虑国防需求。

靠配套政策法规“促”。在需求牵引融合发展落实过程中,军地双方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利益需求,必须用刚性政策法规规范落实。健全法规制度。应加紧出台《军民融合促进法》,界定各方责任义务,明确融合内容方法,规范工作运行秩序,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军队人才培养和国防动员等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法律遵循。制定标准规范。尽快对现有的军用标准和规范进行全面审查、清理,扩大国标在军品生产领域的应用范围,在军民通用企业中推行单一标准规范和质量体系,尽量做到军民通用,切实营造有利于国防需求牵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责任编辑:孙永钰)

E25

A

1002-4484(2017)05-0022-04

王送军,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大校;杨光强,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参谋,中校

猜你喜欢

军民国防融合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国防小课堂
融合菜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国防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