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改革与军民深度融合

2017-01-01

国防 2017年5期
关键词:军民军队融合

江 英

军队改革与军民深度融合

江 英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跨军地改革的重大任务,是一项国家战略。本文分析了实行军民深度融合的历史必然性,评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新成就,并分析了今后军民融合发展的方向与原则。

国防建设 军民融合 军队改革 深度发展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跨军地改革的重大任务,是一项国家战略。201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近平任主任。这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负责。实行军民深度融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三大任务之一。在国家和军队改革中,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富国强军的必然选择

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实行军民融合、共同发展,是兴国之举,也是强军之道。

要富国必须强军。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在信息时代,战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的较量,不仅是军事体系对抗,也是经济技术综合力量竞争;不仅拼“钢铁”,更是拼“硅片”。这就要求将军用和民用两种资源纳入一个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优化配置,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一)实行军民融合反映了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使军民发展资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形成军民共同发展的特征。据统计,世界上85%的核心军事技术是民用技术,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纯军事技术已经很少。遵循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的规律,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重要方向。同时,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二)实行军民融合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有力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而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还存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粗放型增长等问题。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的整体布局,国防建设要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实行军民融合,聚集军地力量,共同破解经济发展障碍,推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加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三)实行军民融合是党长期探索经济和国防建设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

毛泽东早就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①廖国良、李士顺、徐焰:《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470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并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的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在生产上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两套生产技术,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把民用生产转化为军用生产。”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要求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同时提出“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方针。1982年,他提出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民养军、军品优先”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强调“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应该相互兼容、相互促进”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2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方针。2002年11月,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提出,要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2007年9月,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在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的新的条件下,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3月,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④《解放军报》,2013-03-12。。同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深化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总体改革方案,并就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总体部署。2014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①《人民日报》,2014-03-12。。同年8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实现两个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发展,使军事创新得到强力支持和持续推动。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强调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军民融合进行了规划部署,其中确立的100个大项目中有40多个项目与军民融合有关。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会议强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大战略,军地双方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思考问题。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举措,是十八大后党中央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提出并部署的又一国家战略。这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军队改革、实现强军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指明了方向。以前瞻的战略眼光、全球的战略视角,吸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军民融合,这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对于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强大军队具有深远意义。

二、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融合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把国防和军事需求融入国家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建立权威高效的领导管理体制,构建运行顺畅的运行机制,实行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军民兼容,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融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军民融合在传统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从军转民、民参军,到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到军民深度融合,军民融合成果斐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基本形成以军工科研生产单位为主体,地方科研院所和大学为支撑,民营企业和其他科研生产单位为补充的新格局。民口单位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的数量不断增加,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配套生产领域由一般配套向重要分系统乃至整机扩展。2015年1月,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正式上线运行②《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上线运行》,国防部网,2015-01-04。,这是全军武器装备采购需求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是军工企(事)业单位、优势民营企业产品和技术信息的重要汇集渠道。同年3月,全军通用装备维修器材设备竞争性采购项目正式开标,标志着军队装备采购制度机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民企“参军”越来越多,成为推动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军队人才培养领域: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军民融合式军事人才培育体系基本形成。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由地方高校培养国防生和研究生,开展军队在职干部教育,从地方大学毕业生中征兵和招收文职人员。多种形式并存,多重力量叠加,有力推动了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与军队签约的普通高校已有100多所,每年招收近万名国防生,接近军队生长干部年度招生总量的1/3,所学专业中95%是部队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领域。同时,有计划地选送现役干部到普通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2013年开始,又开始实行由军队院校、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的制度①《军地高校联合招收培养“双学籍”飞行员》,《解放军报》,2013-07-05。。部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越来越多的“打赢”人才走入军营。在新组建的战略支援部队多项战略工程中,就有不少军工企业、地方科研院校专家加入。这些,都有效提升了军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军队社会化保障领域:从“三化一改”②三化一改:生产保障社会化、营房保障社会化、商业服务社会化和职工管理制度改革。到“十化一改”③十化一改:生活保障社会化、通用物资储备社会化、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公务用车社会化、非公务电话通信保障社会化、人才培养社会化、军队文化事业社会化、军人子女教育社会化、军事科研社会化、装备生产和维修保障社会化、事业单位和职工管理制度改革。。军民融合的社会化保障由生活保障逐步向作战保障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等领域延伸。军人服务社撤并停改,营区营房维修、供暖、供电、绿化、保洁等交给物业治理,油料保障实行货币化供给或依托石油公司代储代加,军队被装物资通过招标采购方式由社会提供等等,使军队保障出现新气象。军队社会化保障的范围,也逐步从非作战部队向驻大中城市作战部队延伸,由军以上机关向小、散、远单位延伸,由后勤领域向军事、政治和装备领域延伸。在抗震救灾、反恐维稳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军民融合的保障方式彰显出巨大优势。

国防动员领域:我国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中央军委专门设立了国防动员部,从顶层上建立健全国防动员体制。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得到很好贯彻。目前,全国组建了医疗卫生、特种车辆改造、装备生产维修等40多个经济动员中心,可保证综合国力及时转化为军队战斗力。全国一些重要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根据军事需求,预置了国防功能;部队利用高铁、民航、民船等进行战略投送和应急保障成为常态。如上海利用地方信息资源,完善军用光缆网建设,整合海、空、天及气象水文等资源,将国防需求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规划,取得了重要进展④《上海军民融合:多个港口可以依靠大型军舰》,《解放军报》,2013-12-01。。军用基础设施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国防战备道路、铁路专用线、机场、码头、仓库、光缆网络等国防设施,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使之在经济与国防建设中发挥双重作用。军民协同,使边境管控和海上维权更加严密高效。

(二)军民融合在新兴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随着国家利益由传统领域向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领域的拓展,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核心军事力量,其作用范围也随之延伸到国家利益的各个空间。这就要求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向空天、海洋、信息等关键领域延伸,从而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型作战力量。我国制定了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要积极经略海洋、太空、网络空间,这同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并日益成为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

海洋领域:军民融合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2012年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①《“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防科技工业》,2015-07-15。,这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于2017年4月26日顺利出坞下水,标志着我自主设计建造航母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更是军民融合的重要成绩。在我国南海,军民协同建设灯塔和机场,彰显了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严正立场,同时,对发展我国海洋经济事业,维护国际和平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海军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广泛开展海洋信息、导航、气候等方面战略合作的同时,还为地方无偿提供海洋测绘产品,军地协同开发海洋的格局初步形成。

空天领域:军民协同研制的运-20飞机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标志着我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迈出关键性一步。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和欧盟之后第四个能够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部分民用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等项目充分兼顾军事需求,研制出相应的军用型号产品。经过军地几代科研工作者的联合攻关,中国已迈入世界载人航天大国的行列②《载人航天工程》(新中国成就档案),《人民日报》,2014-10-31。。“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我国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③《探月工程》(新中国成就档案),《人民日报》,2014-10-24。。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国防科工局探月工程项目宣布,正在进行的“嫦娥”四号试验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社会资本、企业参与工程,这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网络信息领域:我国注重把国家信息化建设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统一起来,以大幅提升信息获取、信息共享、信息利用、信息对抗等能力。加大通信干线基础网络建设军民融合的力度,通过国家统筹、军地协力,建成了覆盖全国、军民共享的“八纵八横”光纤干线骨干通信网。从首都北京到西沙群岛,从乌苏里江畔“东方第一哨”到喀喇昆仑山上神仙湾哨卡,全军的营区、哨所、军港、场站光缆网星罗棋布,有一半以上是军民合建的。广泛采用军民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卫星通信设施建设,军地互换卫星通信资源,军地同星搭载、商业租用,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军队的通信能力。我国发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标志着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这对国土资源、农业生产、森林防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军地协同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内河航运、海上搜救等方面的成就令人瞩目。在各种车辆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不仅保障了地方交通运输的安全,也增强了我军战略投送和日常运输保障能力。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已成为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全球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根据规划,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将构建全国“一张网”,实现部门间、地区间、军民用户间的资源统筹和数据共享①杨维汉、张辛欣:《北斗导航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解放军报》,2014-09-12。。以物联网、云计算、第三代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以成熟的技术手段为依托,在军地各部门逐步建立起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有效抵御和化解各种形式的网络信息威胁,保证了经济社会运行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信息安全。

(三)军民深度融合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军民深度融合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生产出的第一款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民用喷气式支线飞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推出运动枪弹系列等军民两用新产品,改写了国家射击队在国际比赛中使用外国枪弹参赛夺冠的历史。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微型客车生产基地,四川长虹集团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彩电制造地。国产C-919大飞机、磁悬浮列车等,都是军民融合取得的重要成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是世界上首台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具有高技能计算和大数据传输的功能,其国内外用户达300多家,先后开展了500多项典型应用计算,为近百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提供了高性能计算支持,在气候预报、生物医药、工程仿真、智慧城市、新能材料等领域也取得重大效益,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获得“三连冠”②王握文、张继东:《军为民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解放军报》,2015-05-17。。

(四)军民融合在海外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坚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以研制大型运输飞机、大型快速海运船为重点,带动我军战略投送能力的跨越式发展;以大型陆基、海基和空基作战平台建设为重点,发展远程兵力、火力投送手段;以预警探测、空中加油机、大型海上补给船等保障装备为重点,发展战略投送保障手段,增强了我军海外军事行动能力③《多举措提升作战力量海外投送能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1-22。。随着我军对外交往的增多,国家突发性事件的增多,我国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如国际维和、军舰出访、海上护航、撤侨护侨、联合军演、国际救援等越来越多。我军利用地方交通部门和企业海外保障体系,完成了历次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海军编队的运输补给;与民航运力联手,完成了利比亚撤侨任务;在印度洋海啸、海地及智利地震灾害国际救援行动中,保障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快速投送到位。这些行动,在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同时,也展示了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大国形象和负责任的大国态度,为我国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声望,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由此可见,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既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又注重部门层次的军地协调;既强调国家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既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时发展的方针,又努力兼顾军民互惠互利、互兼互容,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军民融合高效、有序、持续地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三、军民融合任重道远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既互相促进也有矛盾。对于“大炮还是黄油”的选择,也曾让一些国家陷入困境。实行军民融合,是化解矛盾、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因而,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由于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各国采取了不同模式。美国、英国等国采用“军民一体化”模式。即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军地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提出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都带有军民一体化的特征,既提高了国防实力,又带动了核工业、航天、计算机、GPS全球定位系统、因特网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强力势头。美、英等国还在政府的倡导下,注重把民用技术以商业形式转移到军事领域,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从而推动军队和经济建设双向提高。俄罗斯等国采用“先军后民”模式。俄罗斯等国在以往的建设中注重发展军事工业,军事上的优势明显,但经济面临发展的困难。近年来,俄罗斯逐步调整,利用已有的国防生产能力和科研潜力向经济建设提供先进技术,并用军工企业生产富有竞争力的民用产品,由此推动国防生产体系改造升级,形成良性互动。德国、日本采用“以民掩军”模式。德国、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军力发展受到种种限制,遂依托民间力量发展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并建立高效的平战转换机制,增强军事实力。德国在政府扶持下,以私营企业为主发展军事工业,实行寓军于民,双重进展;日本在民间发展军事工业,又通过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增强军事实力和潜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①《习近平: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03-13。。改革创新是一场攻坚战。深化改革,就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国家和军队发展的未来,着眼的是今后二三十年军队的发展,谋的是民族复兴的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的大局,立的是安全发展之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前瞻的战略眼光、全球的战略视角,吸取他国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军民融合,这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对于我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的强大军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虽然在军民融合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面临明显障碍:军民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融不起来、深不下去的情况多有发生。破解这些矛盾,出路在于改革,关键在于创新。

坚持国家主导,搞好顶层设计。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国家行为,必须在国家主导下统筹推进。只有统一领导,才能解决军民融合过程中各自为政、多头领导和分散管理问题,才能确保军民融合顺利推进。要加强顶层设计,树立“一盘棋”思想,将军队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军民融合工作。军队要汇总军事需求,及时向地方提出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地方要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功能,做到政府、军队、企业、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规范各方运行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法律法规具有导向作用和保障作用。要善于运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我国有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配套,难以有效地规范政府、军队、企业以及各方面在融合发展中的法律地位和相应行为。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层次分明、相互配套、彼此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军民融合发展走向正规化和科学化和法制化。要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军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权利义务,明确建设要求和奖惩措施,确保军民融合发展依法有序运行。同时,尽快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中不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的条款,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破解障碍,打开通道,提高军民融合法治化水平。

尊重市场规律,增强融合动力。军品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也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军品发展有序竞争的局面。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军队信息化程度有的已经落后于地方,但由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方面的限制,壁垒还没有完全打开,既不利于军队建设的发展,又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军队改革中,要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吸纳和利用民用先进技术,贯彻公平公正、互惠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引入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完善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让相关单位合法公平地参与军品生产。建立相关政策支持体系,通过政府直接投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军民融合的投资项目,增强市场活力。

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实行军民融合,要按照综合集成、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在军民融合中,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实现军民技术成果的双向转移和产业化,是推动国防科技上台阶的有效切入点,也是促进军民融合的重要环节。直接采用成熟的民用高新技术成果研制新武器装备,直接采购经过民用考验且能满足军事要求的货架产品,是一个重要思路。同时,在“军转民”的基础上,对新的军事技术研究,从一开始就应考虑转为民用的可能性,是实现军民两用的可行办法。

突破利益藩篱,打破思想障碍。军民融合是大局,是方向。我们一定要站在大局的高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打赢军民融合这场攻坚战。当前,在军民融合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思想障碍。如“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融”别人的很积极,“融”自己不可以,乐于共享别人的资源,拒绝别人分享自己资源;习惯于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自成体系、自我发展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排斥竞争,搞“大而全、小而全”,等等。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以本位主义为标准,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推动军民融合,就要突破传统观念,自觉服从大局,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实行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工程。只有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取维护现代国防安全、提升综合国力的强大物质力量,才能在国家由大向强的进程中提供最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我们要以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改革强军,以法治军,扎实推进军民融合,为建设世界一流强大军队而奋斗。

[1]陈昱澍,李善东.富国强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北京:长征出版社. 2015.

[2]于川信. 实战化的军民融合.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15.

[3]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16.

[4]吕彬,李晓松,姬鹏宏. 西方国家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研究.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

(责任编辑:何 荷)

E0-054

A

1002-4484(2017)05-0014-08

江英,军事科学院原战略研究部,研究员

猜你喜欢

军民军队融合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融合菜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