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探究
2016-12-31戚文君
文/戚文君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探究
文/戚文君
固定资产管理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一门相当复杂的管理技术。管理的好可以有效的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无谓的损失,管理不善,不仅会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滋生腐败现象,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面对着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固定资产所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多,其管理面临着愈加严峻的形势,若要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就必须树立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制度建立;日常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基本工作薄弱,账实不符,少记、漏记固定资产
所说的固定资产指的是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符合或者超过规定的标准,其原有的物质形态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遭受过度损毁的资产。比如:专用设备(单位价值超过800元)、一般设备(单位价值超过500元)、房屋及建筑物、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等。某些资产的单位价值即使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但其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资产,仍然按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会计人员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概念混淆不清,将本应记入固定资产的未记入固定资产,或将单位价值不足但大批次购入的资产故意不记入固定资产,发生少记、漏记现象。
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或划拨、捐赠给下级单位的固定资产,比如:汽车、计算机或者其他某些特殊设备,依照财务的相关规定应计入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但很多单位不入账;
固定资产的更新与扩张,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大修理应予以资本化却费用化。在建工程已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可以转入固定资产,却一直挂在在建工程科目,造成少记、漏记固定资产成本。
(二)没有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资产严重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在购买资产的过程中,不依靠政府进行采购,不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论证,或者虽然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但由于有些地方政府采购审批、监管部门形同虚设,并未实际参与单位的询价、招标过程,只是走形式签字、盖章,可能导致中标的单位是关系户,往往购买的资产质次价高;
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或职能部门职权交叉、重叠,相互推诿,导致固定资产维修、检查、监督等事无人问津。无固定资产维修制度、维修档案。造成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或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运行中发现异常不及时处理,超负荷使用,造成固定资产严重磨损或出现责任事故,单位不予以追究责任人,不能引起固定资产使用人或管理人的高度重视,久而久之造成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国家资产流失,或提前更新仍然可以使用的固定资产,致使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固定资产长期不对账不盘点,缺乏有效监督,造成固定资产与实物不匹配,“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比较多。不相容岗位不分离,资产清查工作只有使用人、保管人或有会计人员进行,没有第三方参与联合清查资产;报废的审批人同时是资产报废通知单的编制人等。
在处理资产的过程中,不按照流程通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不进行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致使对固定资产出借、低价出售、免费处置等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暂时不用或者已经过时的固定资产,单位领导人觉得它们已经没有利用价值,所以根本不对它们加以重视,经常会随意处理掉价格昂贵的固定资产。资产处置的收入和出租收入没有及时、完整的入账,被直接用来填补账外的福利费支出和单位招待费。缺乏租赁固定资产租金收入往来的账目记录和有效的会计监督。某些单位的部分固定资产被用来账外出借租、出租,很容易产生“小金库”、滋生腐败。单位资产的法定代表人、使用人、管理人员免去其职务,其管理或者使用的资产没有及时出手转让,使固定资产白白流失。
二、改进建议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控制。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规范管理流程,用制度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秩序化、规范化、高效化,疏导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入账准确及时。从制度入手,根据各个单位的内部环境,有针对性的制定主动、灵活的操作流程,使内部控制容易理解和便于操作。
对低价易耗品、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围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对改造、大修理或在建项目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及时验收入账或暂估入账。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或划拨、捐赠给下级单位一些固定资产根据调拨单或发票及时入账。保证单位固定资产在销售、出借、出租等方面的公开、透明;处置收入纳入财务决算管理,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机制,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施
由于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旦增加固定资产不带来收益,会造成资源浪费,不正确使用资金。所以要强化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对单位的资产存量进行审核,根据单位自身的预算和发展计划,制作年度计划。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科学、合理地编制固定资产的投资预算。并根据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使用部门列出清单,上报给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单位领导批准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再申请相关程序。通过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机制,才能将新的资产配置在部门预算年度进行专项审计。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划分职权范围
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划分职能
下接(第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