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12-31宗国杰

财会学习 2016年10期

文/宗国杰



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宗国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高校教育的体制已经逐步进入多元化,但核算成本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计算,因此高校必须要创新观念,重视在生活中的经营模式,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实现教育的最大效益。本文对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存在问题;解决成本控制对策

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另高校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使得成本的控制出现了问题,因此对核算成本的要求提高了,所以政府对教育成本的计算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在高校教育成本的研究上还处于懵懂状态,还没有形成比较有效果的管理机制,从而造成了资源配置率低下的状况。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特点

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设立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教育具有公益的性质。

(一)教育成本具有协作性

教育过程中使用的费用少,需要教育的各个方面配合才能完成教育活动的协作性。教育中的大部分费用都会有许多个成本对象,需要采取方法在多个成本之间进行分配,而这种大批量的成本核算也会造成一定的难度系数。

(二)教育成本具有增长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技术管理也进一步加强,而在教育领域,教学的成本也在逐渐升高。首先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安装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这使得高校的成本费用增加。其次高校要支付教职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后勤部的工资,这也使得成本增大。最后高校要发放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等费用,所以高校的成本会投入更多。

(三)教育成本具有非营利性

通常,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用最少的成本来获取最多的利益,而教育成本不同。高等教育是非营利机构,教育的投资人是国家,在教育成本合法的情况下,国家是不会索求教育的回报。

二、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意义

高校的教育成本是在培养栋梁的过程中付出的劳动价值,会涉及到社会和个人,所以高校成本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成本具有突出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升高,所以高校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因为我国现在部分地区还存在资源匮乏严重的情况,所以要进行资源调配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准确的科学核算,控制创建学校的成本,提高创建学校的效率,禁止铺张浪费,这样才能解决高校持续发展所造成资源匮乏的突出性问题。由于目前高校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一味追求学校规模扩大,使得学校成本超标。学校也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经常扩充学校科目,扩修教学楼,致使教育资金过度支出,这就使教育成本无限增加。

(二)高校成本具有统一性

由于我国对教育进行规定后,学校经费不再依靠国家,学校的教育成本超标也得到了改善,所以各高校也在办学上存在很大的竞争性,同时也提出要强化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制度,要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多的产出,合理的控制好资金流量和使用方向,使教学的教育成本和规模有了统一性。

(三)高校成本具有竞争性

我国一直在努力降低创办学校的教育成本,努力提高教学的资源、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随着国家制度的规定,高校在创学模式上与市场接轨,民办教育的发展,使得国外学校来争夺市场的教育利益,所以我国必须要放弃传统、守旧的观念和做法,协调社会发展,加强教育成本的核算,在提高资金的比例的同时,也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三、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高校的各项费用都是由物价部门规定审查,所以各高校也不清楚成本具体是多少,而教育部门也没有公布,培养的成本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一)教育成本不真实

高校都是一次性的把构建资产都列入教育成本中,如果把固定资产列入教育成本中,会造成教育成本的过高,不利于准确计算教育的成本。

(二)核算成本不准确

根据现行的新会计准则要求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高效进行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原则,但正确的核算当年实际收入和支出、成本,很大程度上需要权责发生制的实施,因此,高校目前的教育经费核算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此外,目前高校会计科目的涉及时按照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准则进行设置的,主要满足财政核算体系的要求,未充分考虑成本核算的需要。

(三)核算成本难度增加

我国部分地区资源匮乏,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的生活质量较差,教育业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学校有些学生会有欠交学费的问题存在,这使得学校资产的风险比例进一步增大了,也造成了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难度增加。

(四)缺乏成本控制的认识

教育成本的控制对高校未来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我国对成本的控制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也没有积极性,没有发挥自己的本职作用,工作不能一步到位,所以导致我国教育成本损失较大。同时高校的财政部门也忽视对成本的控制,由于不够重视成本控制,所以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使成本控制中出现了许多错误操作的现象,导致高校教育的成本增加。

(五)人力资源浪费

在我国高校中,除了教职人员外,一些闲杂人员不断扩充,比如后勤人员不断增加,就会使学校的教育资金支出量过高。在人力资源方面,教师获得的利益少于后勤人员,教师的数量也在减少,这也导致成本增加,资源浪费也比较严重。

四、解决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控制好教育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高校收集资料,立为草案,高校在预测、评估成本,利用结果,对高校成本进行分析。通过成本分析,采取合理的措施影响高校的成本,并及时的进行修订,使符合现实结果。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

只有完善教育成本控制的体系,才会收到控制工作的效果。在高校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来实现成本控制的管理,也为组织建立了明确的成本控制要求。

(三)全面执行新的会计制度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实行新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全面、准确反应高效教育经费的成本;同时,要与时俱进,摈弃旧的不合理的,按照自身情况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并在实际操作中明确各类成本的归类。

(四)创新的观念

高校追求的是社会上的效果,高校的成本大多都会依赖政府和国家,所以想要改变这种依赖,就要有创新的观念。

1.培养学生与职工的成本意识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全体职工和学生树立成本控制的意识,让他们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所以在工作中要提高成本的使用率。学校还要让财务人员不断地完善自我,发挥在工作中成本控制的作用。

2.培养高校治理学校的观念

现在我国的高校出现了政校不分和经营的目标短等问题,形成了不良的后果,所以高校要培养治理的观念,建立一个共同的管理模式,这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五)加强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

现在人力资源的浪费成为一个问题,在校园内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力,这也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教师也拥有了流动性,这样也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资源浪费也可以采取统一的管理方式来解决,加强资金使用的状况的监督,实现旧资源的在利用。

(六)加强资金的控制

学校的资金是比较严重的浪费,所以为了更有效的控制成本,高校必须要控制资金。首先对高校的各项资金进行统一化管理,这样可以对学校的财务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也不会出现公款私用的现象。其次,要把旧的资源重新利用,如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可以延迟。

(七)与政府建立契约关系

高校的校长是由政府任命的,校长和政府是一种委托的关系,当个人利益受到冲突时,校长会首先选择个人利益,所以通常政府对高校的了解并不全面。因此政府要与校长签订合同,定期对学校进行勘察、管理等各种评估的手段,这样校长才会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在高校的各项管理中尽到相应的责任,进而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降低资金成本的支出。

五、结语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成本控制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教育成本控制的观念,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教育的模式,也方便财务部对成本的核算,也可以考核高校在办学质量上的效果,但是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也遇到诸多困难,这也要求对现在教育体制观念的改革需要彻底性,也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成本的控制问题,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的规范程度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利.有关我国高校成本控制问题的初探[J].高效管理,2014(01).

[2]刘强,王竹凤.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与控制制度的创新探析[J].经济师,2013(01).

[3]淡志强,李江辉.浅论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机制构建[J].财会通讯(中),2012(07).

[4]刘治宇.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通讯作者:王春晖 南京医科大学)

上接(第115页)

场数据的全面性与可靠性,使相关人员在计量公允价值时可以参考更多的数据与内容,保证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意义。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是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前提与保障,公允价值若想被有效的投入到会计实务中也应当受到法律法规的合理约束。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其实效性较弱,并不能真正起到约束与管理的作用。为保证会计实务能够有效利用公允价值展开,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例如,可以对AISB或FASB颁布的一些法规准则进行学习,找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准则,将其根据我国的会计实务进行调整,最终制定出我国专有的公允价值法规,为公允价值的发挥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

监管力度不足是舞弊等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舞弊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允价值作用的发挥,降低会计实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当完善监管工作,提高监管管理力度,首先应当充分明确公允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需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并以此为依据明确各方的职责,最后应当制定相应的惩处制度,加大对舞弊现象的监管与惩处,避免舞弊现象的发生。

(四)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素质

会计从业者是会计实务开展的主体,因而提升其素质对公允价值作用的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者应当组织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提高其会计知识素养,另外可以组织座谈会、交流会等让其学习其他会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同时,应当定期对会计从业者进行专业性的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参与会计实务工作,在进行公允价值相关的计量工作时应当综合多方面的条件,多个会计人员需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研究,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活动中的应用成为必然,但是公允价值有利有弊,相关人员应当对市场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到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应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1]景雨欣,张义.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6(05).

[2]韩霖畴.谈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08).

[3]黄希.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5).

[4]刘佳,孔星.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J].商业文化,2015(18).

[5]胡桂芳.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会计师,2015(12).

[6]高怡馨.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J].智富时代,2015(04).

(作者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