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业财融合运用模式
2016-12-31鲁淑兰
文/鲁淑兰
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业财融合运用模式
文/鲁淑兰
摘要: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与否、执行状况切实关系到企业的健康运行。本文就所处企业新预算管理的特点、流程及控制进行分析,以期能与广大同行切磋交流。
关键词:全面预算;企业管理;预算管理
笔者从事在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直属企业,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采用三级架构、两级法人的管理模式,直属企业在总公司派出机构领导下开展工作。近16年来,公司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经过不断摸索和推进,从最初的财务部门“闭门造车”预算到今天的“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模式。
一、新预算管理的特点
(一)目标明确
以总公司、分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通过建立“上有目标、下有预算、业务引领、动态跟踪”的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对资源的合理规划与配置。
(二)战略导向
预算管理的思想要服从总公司、分公司的发展战略,全年预算要依据板块中长期战略规划进行编制,服从板块的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并符合总公司、分公司总体的经营方针。
(三)涵盖全面
以全员为基础,全方位为要求,全过程为标准,将企业的人、财、物全部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统一协调配置内部资源,强化预算全过程控制,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率与效果。
二、新预算编制的流程
(一)预算规划
预算委员会听取业务部门分析当前国家政策、市场形势、储粮品质和方式、金融及税收政策等,确定年度业务规划。
下发指引。财务科根据分公司预算编制指引、直属库年度业务规划拟定板块预算编制指引、设计预算总表及部门预算表格,经预算委员会批准后下发。
部门预算。各职能部门根据本部门的预算目标,按照规定的报表格式内容编制部门预算,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报财务科。
预算初审、汇总、平衡。财务科对各职能部门编制的预算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
(二)预算审核
预算管理委员会召开预算质询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预算编制人员参加会议,对各职能部门上报的预算方案进行质询、审议,审议时主要关注预算方案是否符合总公司、分公司发展战略、整体目标,是否真实反映本企业预算期内经济活动规模、成本费用水平等。
预算上报。财务科根据各职能部门修正调整后的预算草案,汇总编制直属库年度预算草案,报预算管理委员审议通过。各部门进入总公司业务信息系统进行预算数据录入,财务汇总上报。
下达调整指引。根据分公司预算主要目标调整意见,下达预算调整指引。
部门预算调整。各职能部门调整本部门的预算目标,按照规定的报表格式内容编制部门预算资料,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报财务科。
调整后预算审核。在审查、平衡过程中,财务科对发现的问题和偏差提出调整意见,并反馈给各职能部门予以修正。对经多次协调仍达不成一致的,财务科应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汇报,以确定是否调整有关职能部门的预算目标,并最终达到综合平衡。
调整后预算上报。预算主要目标经预算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各部门进入总公司业务信息系统进行预算数据录入,财务汇总上报。
业务指标、费用指标核定。预算委员会根据行业指标值、历史指标值及资源状况对业务指标及费用指标进行核定。
沟通意见、综合平衡。预算委员会与各职能部门进行部门预算目标沟通。
下达部门预算目标。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部门预算目标进行审批,确保与总体战略目标相吻合,并将预算指标下达至各部门。
三、新预算管理的动态控制
(一)控制原则及基础
控制原则。预算执行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收支”原则,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确保预算的“刚性”。
控制基础。在业务执行过程中,以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给各职能部门的预算目标为基础,对各职能部门预算事项进行控制。
(二)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包括授权控制、执行控制和反馈控制。授权控制、执行控制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反馈控制集中在月末、季末或重大事项发生后。
1.预算授权控制
严格预算执行审批程序,对于符合规定的超预算或预算外项目,必须按审批权限及规定程序办理预算调整及追加后方可实施。
2.预算执行控制
执行控制为分职能部门自我控制和财务科动态监控。①职能部门自我控制。各职能部门必须建立预算执行台账,预算管理员将预算台账挂网(预算文件夹)并及时更新(每15天至少更新一次),以便部门负责人及时掌握本部门预算指标执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次月初与财务科发布的预算反馈表进行核对,发现记录有误需立即纠正。进行业务开展前必须先进行预算审查,预算管理员对资金出口前置审批单进行初审,对于预算内项目签具“预算内业务”意见,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项目开支,分别签具“超预算业务”、“预算外业务”意见。②财务科动态监控。财务科将年度预算表格、部门预算目标、预算反馈表挂网(预算文件夹),并分别对各部门负责人、预算管理员、分管副主任、财务科、总会计师和主任开放。财务科利用财务账核对各部门的预算台账,跟踪板块总体预算执行情况,并通过资金出口前置审批的财务审核环节,对预算指标进行动态监控。
3.反馈控制
按照“月度反馈、季度反馈、半年分析、年度总结”的原则,实行预算分析反馈机制。
(1)月度反馈。财务科每月终了8日内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挂网公布,各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超预算或预算外项目进行说明。月度预算反馈例会原则上在每月终了后10日内召开。例会由库预算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集,由库主任主持召开。参会人员主要包括:库预算委员会成员、库预算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列席会议)。会议主要议题包括:综合评价库内各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确定下期工作要求及改善重点;表决预算相关事宜。库预算委员会办公室应于会议结束后2日内就例会主要议题形成月度预算例会会议纪要备案,同时发送至库预算委员会成员及各部门。(2)季度反馈。季度预算反馈在月度反馈的基础上增加:职能部门进行重要事项差异和原因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预算管理办公室。季度预算反馈会上要对部门分析内容进行讨论并提出改善意见,检查上期预算分析会布置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对本次分析会上提出的意见布置到相关部门进行落实。预算管理办公室形成季度预算执行报告报预算管理委员通过后上报分公司。(3)半年分析。各部门根据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查找预算偏差的原因,吸取经验和教训,缩小预算偏差,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形成半年预算执行报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及分公司。(4)年度总结。年终,各部门通过例会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形成年度预算执行报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及分公司。
四、新预算管理的考评
预算考核与业绩考核深度融合,按照预算执行结果对业绩考核指标进行评价。按照“谁编制、谁负责”的原则,由编制主体对其预算目标进行控制、管理和负责,板块对各职能部门考核,各职能部门对部门内相关责任人考核。预算考核分为差异化指标考核、通用指标考核(即预算工作质量考核)、加分指标、否定指标四部分。
差异化指标考核内容。差异化指标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分公司业绩考核分解指标、板块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指标、部门日常工作完成指标。
通用指标考核(即预算工作质量考核)。是否按时提交部门预算资料,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充分,数据填报是否合理准确,预算台账是否按期更新。
加分指标内容。工作亮点获分公司、总公司通报表扬或简报转载,部门或部门员工参与分公司、总公司或其他外部门比赛获奖。
否定指标内容。重大经济风险案件、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违法违规违纪案件。
五、结语
新预算管理的实施,促进了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分工,企业管理水平明显上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必要继续贯彻落实、完善新预算管理,最大化发挥其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洪涛,程军,邓博夫.预算报告编制参与、调整及其决策价值[J].会计研究,2013(08).
[2]陈文波,黄丽华,陈琪彰,潘善琳.企业信息系统实施中的意义建构:以S公司为例[J].管理世界,2013(06).
(作者单位:中央储备粮海口直属库)
上接(第11页)
核算、票务管理、现金流、利润核算和企业纳税方式等方面做好税务统筹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业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考虑“营改增”对企业的各方面影响,积极利用“营改增”的优势,对企业进行全新定位,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因“营改增”增加的税负,腾出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以此来满足建筑业在发展中的需求。
[1]李兰,肖双琼.建筑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及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14, 3:62-67.
[2]杨朝晖.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20.
[3]王建成.“营改增”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济理论研究,2013.
[4]姜潞薇.基于营改增下的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J].财经界:学术版,2014,4:203-204.
(作者单位:中铁六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上接(第13页)
节无法获得进项税额抵扣,就可以外包出去,进行税负转移。例如企业可尝试把生产性服务业务外包出去,以优化成本费用结构,专注核心业务,实现转型升级,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而全”问题。还可以加强企业合作和项目合作,有效地避免资金短缺,实现优势互补。甚至某些职能部门也可以外包出去,以降低管理成本,有效实现税费转移,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另外,可投资产业地产、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保障性住房等,使之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多业态发展抵御市场风险。
五、结语
营改增有利于优化税务体系的税收结构,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流转税税负和总税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期,房地产企业必须认真分析税制改革对自身财务管理的影响,顺应时代发展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变经营模式,优化管理架构,以减轻企业税负,在变革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1]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3.
[2]崔志刚.“营改增”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13(29):255.
[3]王军,熊雪军.建筑业营改增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J].会计师,2014,28 (3):11-12.
[4]宗式华.商业地产类公司税务筹划方案分析与探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作者单位:阳光城集团陕西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