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项目
2016-12-31杨祥元
杨祥元
基于“互联网+”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项目
杨祥元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72
基于“互联网+”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项目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医院为患者服务的模式,使其在向协同医疗模式转变,医患协同、医医协同、医药协同等,要求医疗信息资源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高度共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互联网+”;医疗资源整合;健康数据共享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的医院已全面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使用,各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医疗临床信息系统正在普及。医院信息化使医院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和创新,并使医院得到了全面发展[1]。
但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也由于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固有的“顽疾”,如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国内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遭遇了发展瓶颈。而由于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统一规划调度机制不完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数据不连续,医疗数据、信息数据共享水平不高,协同能力低,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程序、费用结算流程繁冗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大众民生,百姓“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2]。
2015年国家正式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大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项目为我们重新指明了一条发展方向。在近几年,智慧医疗的发展主要得益于IT新技术的应用——物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医疗信息领域发展日新月异[3]。智慧医疗服务于患者、医疗服务人员、医疗监管人员,通过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三方面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致力于构建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旨在优化医疗实践成果、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和业务市场以及提供高质量的个人医疗服务体验。
1 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医疗”有望从根本上改善现实中存在的“看病难、就医贵”等难题,但从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医疗项目提供的诸多服务依然只徘徊在医疗核心环节的外围区域,包括网上挂号、电子付费及手机查询、自助打印检查结果等,作为医疗核心的医生并没有参与其中,因此并未建立有效的“医患”关系,而诸如在线咨询、视频问诊等服务,虽然有医生角色的参与,但并未很好改善医疗资源分流的问题,且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4]。同时,目前所有互联网医疗公司均缺乏实际经验,对于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的意识不强,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运营模式尚在探索阶段,仍需要经历市场的考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2 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互联网+”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项目,通过应用试点、示范和项目落地的方式,形成创新业务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进而为推动中国卫生事业发展、落实和实践国家医改政策、建立市场化生态环境、推动国内健康服务业发展发挥企业的作用。
2.1 有利于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建立
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促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新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积极引导居民到签约全科医生进行首诊,逐步建立疾病分诊机制,让签约居民享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服务,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2.2 有利于推进医疗、养老、护理、康复、体检等社会资源的整合
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体系有助于推动医养护融合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护理、康复、体检和健康管理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护理、康复、健康管理机构设置医疗服务点,将上述机构作为医疗机构的延伸服务点开展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使卫生资源配置更合理,系统运行更高效。
2.3 有利于推进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围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共享等医改重点应用的建设,通过健康云平台归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健康信息(婚检、孕前优生检测、孕期保健、产时和出生信息、儿童保健、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及医疗业务相关数据(各级医疗机构诊疗、住院、检查、120急救等),建立基于云平台的各类应用服务,通过多部门联动,提供面向老百姓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实现对居民的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从而使居民受益一生的目标[5]。
2.4 有利于推进健康服务产业带动下的地区经济发展
国务院于2013年9月14日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未来十年内从政策、市场、投资、发展等方面均为地区健康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3 项目的技术性能和水平
3.1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互联网+医疗”是一个产业突破。过去那种单一医院为患者服务的模式正在向协同医疗模式转变,医患协同、医医协同、医药协同等,要求医疗信息资源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高度共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3.2 远程医疗技术
随着公众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深化,患者待在家中就能接受医疗服务正在成为现实,与之相适应的患者检验检查图像、健康数据等自动采集、网络传输、云会诊等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快速扩展。实现以上这些功能的系统技术不断演进,比如:检验检查图像自动获取、质量控制、智能辨识等技术为远程医疗提供了技术基础;可穿戴设备的数据采集、传输与自动监控为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提供了新模式;云会诊融合了文字、图像、语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交流工具,使医患互动交流更顺畅、信息交互更全面。这些PACS、LIS、CCIS还在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中,已经变成了集合了多种功能和事务的复杂系统。
3.3 智慧化服务技术
互联网和远程协同医疗技术的应用聚集了患者海量历史和当前数据,医疗大数据已经在线。基于医疗大数据分析的患者个性化、智能化健康服务必将成为现实。基于慢病专业知识的大数据分析,能够预测其发展趋势,系统自动提前告知患者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系统根据患者年龄、执业、健康状况和历史参保情况等大数据,可分析个人保险偏好,提供量身定制的健康保险参考方案。
4 项目的目标
“互联网+”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项目主要研究目标是:以智慧医疗建设为依托,通过建设区域智慧医疗云平台,打造医患互动、医医互动、医管互动等多部门的,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业务模式;实现医疗系统的互联互通,医疗数据在区域医疗网络中的资源共享;合理分配和利用区域医疗服务资源,健全医疗监督机制;简化患者就医流程,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新体系,使患者真正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全面提升居民就医体验及健康水平。
基于“互联网+”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项目创新模式的分解目标可概括为“3+1+1”,即三个服务功能,分别为医患互动服务功能、医医互动服务功能以及医管互动服务功能,1个云平台以及一个信息资源中心。
4.1 三大服务功能
医患互动:通过建设医生端移动APP、患者端移动APP、影像报告自助服务公众号、区域智慧医疗门户网站建立“医患互动桥梁”,建设在云端的医院、家门口的医院,让患者足不出户便享受到移动医疗带来的便利,让医生享受到移动科技带来的高效、便利的管理帮助。
医医互动:通过建设跨院的云检验、云检查服务,双向转诊机制,远程会诊,实现医疗机构上下互通、业务协同,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和服务的整合,缓解基层患者看病烦、看病难的问题,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也为医生提供连续、专业的协作通道。
医管互动:通过建设多点执业资格认证、医疗质量监管、医改政策评估三大模块,对海量、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挖掘,为管理部门提供多点执业医师管理、行业监管、决策分析等依据,有利于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落实、均衡配置医疗资源、扩大优质医疗涵盖面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给予更科学的决策支持,提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4.2 一个云平台
以信息资源中心为依托,建设区域智慧医疗卫生信息云平台。以“互联网+”技术手段完成各级医疗机构的数据采集、交换、整合,并提供机构管理、医生管理、联合认证、O2O服务管理、结算管理等功能,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支撑医师多点执业,推进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新体系。
4.3 一个信息资源中心
建设以区域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影像报告,行业标准规则,各类知识库等为核心的信息资源中心,实现区域内资源信息集中存储和共享利用。建立符合统一核心数据框架的信息资源中心,完成对医疗卫生相关各类信息的汇聚、整合,从而支撑居民健康相关信息的共享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业务协同工作。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才能够辅助各级卫生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
5 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
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成立历史长达20余年、我国唯一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信息化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0253),全国拥有线下3000余家医疗机构客户的资源,是国内公共卫生信息领域的先行者,国内医保风控平台建设的领跑者。
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共有员工1100多人,大专以上占90%,专业研发人员700多人。公司为技术研发队伍做了相当强的储备,近年来,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左右作为研发经费进行投入。技术团队大部分由具有10多年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经验的医疗、软件等相关领域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组成,团队成员先后参与过多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参与建设包括上海市、安徽省卫生厅、湖南省卫生厅等十多个省市使用的各种区域卫生信息系统。
卫宁健康完全有能力建成一个以“互联网+”为技术手段,以省市为单位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项目,为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添砖加瓦。
6 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
6.1 优化居民就医流程,提升服务体验
通过项目的建设,使居民能够获得更便捷可及的医疗服务,使公众需要医疗服务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便捷地获取一个公平、安全的医疗服务环境;有助于获得更便宜的医疗服务,通过诊疗信息在各个医疗机构间实现互联互通,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病人的看病成本,同时提高了就诊效率;为公众带来更全面的健康服务,为公众建立涵盖个人全面信息的健康档案,通过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使公众随时掌控自己的健康情况,进行主动的疾病预防与及时有效的疾病干预,减少公众的患病率。
6.2 帮助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项目的建设为医务人员提供业务流程中的信息化辅助,减少重复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掌握患者的健康、疾病情况;真正实现区域所属各级医疗机构跨院协同,实现双向转诊无障碍,推进以患者为中心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提高医疗家机构收入及医务人员的待遇。
6.3 帮助管理部门提高监管水平,提升行业规范
通过项目的建设,实现所属各级医疗机构业务的统计分析,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统计分析;实现医生和执业地点的注册、认证、预约、服务和管理的全面信息化,保障多点执业政策执行中的有序、安全、高效;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综合利用,对医改政策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满足行业管理者和政策管理部门对管理和决策的需求。全面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做到有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格局,从而节省患者支出,缓解群众“看病难,就医贵”等问题。
7 结束语
国务院于2013年9月14日公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未来十年内从政策、市场、投资、发展等方面均为地区健康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中国作为一座人口密集、老龄化突出、流动人口日益增长的国家,在医疗健康产业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通过信息化推动创新服务,在国内形成具有基础雄厚、链接广泛、分工协作、具有特色的智慧健康产业体系,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全产业链方向发展,以健康服务产业的带动,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1]张兴安.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浙江财经学院,2012(11):15-16.
[2]顾海.李佳佳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7):11-12.
[3]高解春.医疗资源整合的瓶颈与方向[J].中国医院, 2009(21):22-23.
[4]申曙光,侯小娟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碎片化”与制度整合目标[J].广东社会科学,2012(11):18-20.
[5]颜华保.基于产业价值链整合探析移动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J].科技广场,2012(16):33-34.
R197.324
A
1009-6434(2016)05-0007-03